北宋晏殊的词有哪些?他有什么样的不凡经历

   2020-09-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在14岁的时候就以神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在14岁的时候就以神童的名声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担任光禄寺丞,乾兴元年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另外加任尚书左丞。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量才录用。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和改革家范仲淹都是他的学生,也是经过他的举荐才一步步进入官场,做了大官。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但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也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他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词作了,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都广为流传。晏殊的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所以才能见到他的真性情,他大多的词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说起晏殊,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在我们初中高中的时候就学过很多他的诗词。至今都记得许多名句和一些诸如:破阵子、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清平乐之类的词牌名。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同时晏殊词非常具有文士气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有一种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的特点。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我们熟知他的词句就有许多,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二月春风,正是杨花满路,那堪更、别离情绪。”等等,至今都传唱不衰。晏殊的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达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感慨。虽然晏殊是北宋婉约词宗师,但他的词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也没有柳永式的纯粹个人的儿女情感的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人,官职做到了当时的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当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词作上,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么晏殊到底是什么派别的呢?晏殊的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达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词作的风格论是属于婉约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也没有柳永式的纯粹个人的儿女情感的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晏殊也被奉为北宋婉约词宗师。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一生显贵,官拜丞相,但他却平易近人,质朴诚实。可以说他的品格非常高尚,做人表里如一,不喜欢弄虚作假。这点从他的词中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词虽然辞藻华丽但感情真实质朴。从晏殊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 晏殊 宋朝 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宋大臣的“胖瘦香臭” 晏殊饭量小吃相讲究
    俗话说,百人百相。北宋的许多官员虽贵为朝廷大臣,也照样改不了自己的脾气秉性,在个人形象和行事作风上,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各不相同。晏殊像宋太宗时曾任安州知府的张齐贤是个有名的大肚汉,吃饭时狼吞虎咽,而且好吃大肥肉块,完全没有什么吃相。张齐贤的
  • 北宋文学家晏殊的贡献 晏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
  • 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 北宋晏殊是怎么死的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
  • 北宋文学家晏殊的故事 晏殊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
  • 北宋文学家晏殊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
  • 晏几道简介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晏几道生平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 晏殊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生平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汉族,北宋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