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徐达最远打到了哪里

   2020-12-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367年到1369年,两大军队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展开了一次大战,也就是徐达北伐,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徐达在军事上的能力,取得了巨大胜利,那么徐达北伐背景是什么呢?朱元璋是在他24岁时起兵的,然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356年拿下了集庆也就

1367年到1369年,两大军队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展开了一次大战,也就是徐达北伐,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徐达在军事上的能力,取得了巨大胜利,那么徐达北伐背景是什么呢?朱元璋是在他24岁时起兵的,然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356年拿下了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自立为王。修建了自己的宫殿,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人的势力,从他们的手中获得了兵力,为以后北上灭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要北上,朱元璋可是很谨慎的,无论是作战的战略部署还是进军路线,都做了完全的筹划。为了提高成功率,他首先征求了将士们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直捣元朝、一劳永逸的主张。朱元璋觉得太过冒失,没有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朝的兵力部署和各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进行分析,觉得元建都百年,防守势必固若金汤,如果大军打去不能深入内部攻破都城,那么到时就只能被困在城墙外,势必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万一再粮草供应不足,北上就会以失败告终。

为了能一次胜利,朱元璋不求急,但求稳。所以他提出渐次推进的保守北伐战略。徐达被任命为将领按照朱元璋的指示一步步攻打元朝。徐达北伐背景就是朱元璋北上作战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徐达北伐即是朱元璋在制定了北上作战计划后的具体实施,为了求稳,在作战中能处于优势地位,朱元璋提出了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作战方针,有效完成北上的目标,那么徐达北伐过程是怎样的呢?朱元璋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将整个战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先把山东拿下,再进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接下来,攻下河北和元朝的都城,然后一举消灭元朝;最后阶段,主力都派去山西,再拿下陕西和甘肃,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二人一同率领25万军队,从淮河进入河南,开始北上中原。为了减少北伐的阻力,争取人民的拥护,不让他们受战争的侵害。一方面,出兵之前,朱元璋就特别告诫过一干将士,军队所到之处,不能烧杀抢掠,做一个有纪律的军队。另一方面发布檄文,提出的口号,非常振奋人心,对汉族各阶层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赢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北伐比较顺利。为了保障北伐,朱元璋下令让留守在江淮地区的部队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防元军袭击。

北伐就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按照指定的战略计划一步步进行着。由于朱元璋战略计划的正确指定,以及徐达优秀的领兵才能和军事才能,徐达北伐过程一直都很顺利,最终以25万的兵力打下元朝大都。达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干将,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徐达本人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并不甘心一辈子都是农民,自幼就学习功夫,后来就跟着朱元璋帮他一起打天下,将所学的武功用到实处。北伐使得徐达一夜成名,那么徐达北伐打到哪呢?朱元璋在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后,就有了北上灭元的计划,而从陈友谅等人那里获得的兵力也为北上灭元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朱元璋有了初步的战略构想,根据战略构想将北伐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山东拿下,再进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接下来,攻下河北和元朝的都城,然后一举消灭元朝;最后阶段,主力都派去山西,再平定陕西,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徐达率兵一步步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最终灭亡元朝。在第二阶段时,徐达率领20万大军不负众望,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兵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配合朱元璋的作战计划,大败元军,一举拿下了元朝大都。听到胜利消息的朱元璋喜不自禁,立马展开下一个阶段攻取山西。近五个月的疲劳作战,终于在正月攻下大同,平定了山西。平定了山西以后,就差陕西地区了。徐达趁热打铁立即转攻陕甘,以求彻底完成此次北伐战略任务。所以要说徐达北伐打到哪,基本就是朱元璋制定的计划打到哪,他就打到哪。

徐达生于1332年,死于1385年,字天德,汉族人。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也是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北伐战役是他人生的巅峰,那么徐达北伐结果到底如何呢?徐达本是农家出身,但是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且身形魁梧,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功,他与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为他后面帮朱元璋北伐奠定了武功基础。徐达北伐是明朝灭元朝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基本实现战前拟定的作战计划,元朝的统治被推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在这次战役中,徐达率领20万大军,将百年前伯颜率领的灭亡了南宋的20万蛮子打回了大漠,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徐达北伐结果是以胜利告终的。在北伐战役中,朱元璋制定了正确的作战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战场上将领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徐达在北伐战役中审时度势,看准时机,用兵如神,充分展现了徐达在用兵上的卓越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再用上朱元璋制定作战计划,二人里应外合,取得北伐战役胜利。徐达北伐结果有目共睹,从制定计划开始,到行动结束,总共用了两年时间,一众将领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相继消灭多地区的元朝势力,最终结束了元朝多年的统治。

 
标签: 徐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徐达简介 明朝徐达简介介绍
    明朝徐达简介 明朝徐达简介介绍
    1、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2、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
  • 官场潜规则朱元璋送徐达一只鹅徐达就非死不可
    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为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
  • 明朝开国猛将徐达为何擒贼不擒王?
    擒贼先擒王,纵马驰骋疆场,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是古时为将者平生难得的快意事迹。可是,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的盖世名将徐达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不稀罕这项属于武将的至高荣誉。这是为什么呢?明代有这样一件野史传闻:洪武元年(1568年)
  •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简介 徐达有多少子女?
    徐达简介:徐达,字天德,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死于1385年,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是怎么发迹的呢?徐达,家世务农,生得身材魁
  • 徐达之死 徐达是被朱元璋御赐的蒸鹅毒死的吗?
    徐达(1332—1885),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同乡。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徐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明朝建立后,累
  • 开国功臣徐达 一代名将竟因一只鹅而死!
    将军众横沙场马革裹尸才算死得其所,但明朝有位大将竟为一只鹅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战时兄弟,成事亡之”这句话形容历史上的开国君主和开国功臣再贴切不过。细数历史。“狡兔死,走狗烹;鸟飞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似乎是历史亘古不变的铁律,
    12-15 徐达
  • 盘点明朝历史上十大名将 开国将领徐达第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是由朱元璋农民起义建立,亦由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频繁不断的战乱自然会出不少有名的五将,今天我们来看看能排进明朝前十位的五将有哪些?第一、徐达,开国
    12-12 明朝徐达
  • 元顺帝是汉人吗?明大将徐达有没有放走元顺帝?
    元顺帝,又叫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长子,元文宗的侄子,他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全名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生于公元1320年,去世于公元1370年,享年51岁。公元1322年,年仅七岁的元宁宗在当了五十三天
  • 徐达北伐 朱元璋为什么要设计杀死名将徐达
    徐达北伐是明朝时期灭元战争中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之所以说它成功,是因为实际战争的过程与他们在战前所做出的战争对策完全符合,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这场战争也体现出了徐达在用兵和把握战争这方面的超乎常人的能力和优势。徐达在这场战争中对敌军非
  • 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赐蒸鹅害死的吗?
    元末明初,风云际会,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这其中,又以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大将徐达最为著名。徐达,字天德,是朱元璋的老乡。元末参加朱元璋的起义部队,作战勇敢、用兵如神,从鄱阳湖大战,到攻克大都(北京)、驱逐北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死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