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 立秋后还要热多久

   2020-04-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就是代表着秋季的到来,但是在民间 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立秋就好像是纸老虎,天气依然会很热,并不是代表着暑去秋来,那么立秋之后还要热多久呢?立秋了吃什么好呢?下面一起跟随小编了解一下吧!立秋之后的饮食也要出现变化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就是代表着秋季的到来,但是在民间 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立秋就好像是纸老虎,天气依然会很热,并不是代表着暑去秋来,那么立秋之后还要热多久呢?立秋了吃什么好呢?下面一起跟随小编了解一下吧!

立秋之后的饮食也要出现变化,不是随便什么都是可以吃的,那么立秋之后吃什么相信很多人都很关注吧,那就看看下面的吧!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以后,由于热带海洋气团退居到海上,日照市的上空逐渐受变性的西伯利亚气团控制,出现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气爽天气。但是由于基本受单一的气团控制,早晚风向变化较大,往往是夜间吹西北风,白天吹南风。因此会造或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现象,有时早上穿长袖都觉得寒意非常浓,但是到了中午,穿短袖都感觉热。

虽然进入秋季以后,天气是一个转凉的趋势,但是时有“秋老虎”发威,并且持续时间不短。往年日照“秋老虎”一般都会持续到10月份。当发生“秋老虎”天气时,天空状况和能见度一般都非常好,风力不大,中午前后的温度一度超过30℃,但是闷热程度远远不如同温度的夏季,这主要是与秋季湿度相对较小,同时气压升高有关。不过由于天气和能见度较好,紫外线强度较夏季明显加大,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的发病几率明显加大,同时由于早晚温差逐渐加大,感冒发生的几率也明显加大。

秋老虎在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天气短期回热。现象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在这段期间,大家外出还是要注意防暑、防晒、多饮水,尽量减少在阳光最强烈时进行户外活动,易吃西瓜、莲子、绿豆等解渴消暑的食物。

立秋后,早晚凉,中午热,这种情况大概要持续一个月。大家要做好保暖防暑的工作哦,不要感冒!

立秋吃什么?

立秋,从此我们将逐渐进入天高气爽、五谷飘香的季节。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老人可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天果实大多成熟,瓜果、豆荚类蔬菜种类很多,鱼、肉、禽、蛋也比较车富。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但要注意平衡膳食。秋天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有时气温仍较高。热能伤津、伤气,燥盛则消耗津液。所以,除了应当掌握好饮食起居的调养以外,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季,空气中湿度小,风力大,人体的汗液蒸发较快,皮肤容易干燥,汗液中还要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摄入充足。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每天服复合维生素B1一2片和维生素C50毫克。这样,不仅对机体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对防止秋季机体退行性变化也有作用。

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老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侯,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可以常食。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结语:以上就是360常识网为您总结的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知道立秋之后还要热多久了吧,所以立秋之后还是要做好防暑工作,以免感冒,另外要注意食用秋瓜了,以免出现肠胃疾病哦!

 
标签: 立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各地立秋习俗大比拼
    北京: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8月8日,是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一旦
    12-30 立秋
  • 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
    12-30 立秋
  • 立秋时节蔬菜田间管理要点
    8月7日进入立秋时节,由于持续高温,日照强烈,伏秋连旱,间有暴雨,菜田管理要求特别严格,要特别加强蔬菜的抗旱、防涝、追肥、中耕除草、保花保果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番茄前期适当控制肥水。坐果后及时追肥,注意防治早疫病、绵腐病、病毒病、蚜虫和棉铃
    12-29 立秋
  • 立秋食谱
    生地粥:[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
    12-27 立秋
  • 立秋吃什么水果 立秋的饮食禁忌
    立秋之后,天气渐渐转凉,但是有时暑气依然逼人,降暑工作还是不能有一点的松懈,那么立秋之后我们应该吃什么水果来降暑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款立秋之后应该吃的水果吧。1、柚子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
    12-27 立秋
  • 立秋代表什么 立秋养生注重五点
    在这炎热的夏天,你是不是非常期盼秋天的到来呀。到底是什么时候才能立秋呢?立秋的由来和一些农事方面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于秋天的一些知识。来看下文吧。立秋代表什么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作为第十三
    12-27 立秋
  • 立秋养生 立秋时应注意哪些养生常识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也就预示着从今天起,天气渐渐变得凉爽。人体因为炎热而造成的厌食也没有了,食量开始增加。而这也是人们开始根据秋季的特定来调整自己的养生方法。那么你是否知道立秋后都有哪些养生小常识,立秋后的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
    12-14 立秋
  • 立秋养生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尽管24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
    12-13 立秋
  • 立秋后6大脏器排毒法 比补肾更重要
    当脏器开始因毒素而早衰,美丽也随之而去。了解脏器的排毒秉性,才能及时清除体内垃圾,使机体保持一个相对清洁的内环境。立秋时节身体排毒很重要,文艺范儿就应该从“零毒”开始,身体的干净才是文艺的表达方式。一、肺排毒:肺主气,当肺部清洁的时候,你会
  • 立秋的习俗 立秋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
    12-01 立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