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 清明要进行适当春捂

   2020-05-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不仅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好我们养生的好时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清明时节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清明养生应该怎么做吧!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

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不仅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好我们养生的好时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清明时节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清明养生应该怎么做吧!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关于清明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适当春捂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时节,天气渐暖,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上升很快。北方的街头也常见中午时人们只穿一件衣服,爱美的姑娘们更是不愿意穿得臃肿,有的甚至以及穿上了初夏的服装。

但是,寒从脚下起,乍暖还寒时,还是捂着点好。爱美的年轻人如果一定要穿的少,最起码也要保证裤子、鞋袜厚一些,上身衣物适当轻薄一些就可以了。

中医温馨提示:“春捂秋冻”是老祖宗智慧、经验的总结,为了身体健康,春天减衣物还是要慢一些,少一些,以顺应季节变化。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可安排时间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适当锻炼宜动不宜静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

春天多锻炼,会增强兔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此时运动锻炼要量力而行,已不感到疲劳为宜。

饮食宜清淡不宜食发性食物

清明节气阳气升发,通常人的食欲都出于最佳状态,于是胃口大开暴饮暴食,反而损伤了胃部,诱发慢性肠胃疾病。

对此,清明节气饮食可别吃发性食物,肝火旺盛者吃了动肝火,再加上春季是旧病复发的季节,发性食物会加重疾病。

因此不宜食“发物”;所谓发物是指从中医角度上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象羊肉、狗肉要适当少吃,多食一些粳米、花生、糯米、鹅肉、苹果、荸荠等。

预防春困不可少

春天风和日丽,多人却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早晨也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季说的“春困”。

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

春天气候转暖,皮肤血管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大脑的氧气就会感到不足,因而会感到困倦乏力。

那么怎样减轻与预防春困

一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

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

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太饱;

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为何春季要注重养肝?在五行学说中,春天五行属木,而五脏中的肝也同样是木性,因而两者是相通的。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与春相应,肝于人体也主升发,在春天肝的各项活动也更加积极活跃。

肝气的过度升发和郁结,都可能损伤肝脏,因此,我们也要顺应天时节气的变化,从精神和日常起居饮食来进行相应调整。

人的精神状态对肝的影响,有这么一种说法:“肝喜通达,而恶抑郁”,因此,春季要养肝,就要经常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而郁闷的情绪则可能影响肝气的顺畅运行。春季养肝,在起居上,《黄帝内经》的说法是:“夜卧早起”,即天黑以后就该睡觉了,早上应该早点起床。

在饮食上,清明时节应做到忌酸宜温避“发物”。酸对应五脏中的肝,春季是肝气旺盛的时节,此时多吃酸,就会使肝气过盛,不利脾胃,影响消化,像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就要少吃。

清明时节雨多,应多选择食用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寒的食物。

春季是哮喘等慢性疾病易复发的时节,因此,特别是对于这类人群而言,要避免进食高蛋白质海产品、咸菜、笋类、羊肉、公鸡等“发物”。

春季热中偏燥,加之上年冬天人体累积的寒湿重,容易导致内寒外热,肝气郁滞。

或是肝气升发、上逆,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病情变化,肝功能异常,因此,中医上认为,此时养肝应重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

结语:清明不仅仅是我们祭祖的节日,也是我们养生的好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浪费这一个好机会,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解了关于清明养生的注意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每一个人都能做好清明养生的工作。

 
标签: 清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清明养生 一“风”一“湿”你防了吗
    清明时节一直以来就是祭祖扫墓踏青的季节,但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的季节,这时候的季节是变化多端,飘忽不定,更是很多疾病复发的季节,清明要生要注意哪些呢?清明养生又有哪些养生术呢?360常识网小编带你一起去跟大师学习一下。春季的到来,温度也
    12-28 清明
  • 清明节的习俗 民间清明的十大传统习俗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很多人感觉这个节日似乎气氛不是非常的大,其实是现在的城市已经把这个节日淡忘了,本来是有而很多的习俗的,那您知道民间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吗?您知道这个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问您介绍一下有关清明节出行的注意事项的
    12-20 清明节
  • 节气养生忌食“发物” 清明时节静心养生规律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4月5日为廿四节气的“清明”,从每年4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12-09 清明
  • 清明时节 清明养生应谨防“春瘟”袭来
    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过清明呢?我们如何做好清明养生工作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清明时节的注意事项吧!随着清明假日的到来,扫墓祭祖、踏青郊
    12-07 清明
  • 清明前后如何保健康 清明养生必备宝典
    清明节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阴、湿,在中医学看来这样的气候是很容易生病的。因此清明前后养生非常重要,那么清明养生有什么注意点呢?清明养生吃什么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给我们展现的就是清明时节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
    12-04 清明
  • 清明养生 这4件事做好全年身体都健壮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清明这个时间段里,很多人会有一种乍暖还寒的感觉,而很多人会觉得天气暖了,可以少穿点,其实越是这样越容易生病,那么清明养生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清明前后吃什么好,下面不妨跟随本篇文章内容一起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清明养生一年
    11-27 清明
  • 清明前后需警惕颈椎间盘突出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刚刚热起来的天气,又突然一下子冷下去了。而且适逢小假,不少人借此机会外出踏青游玩。因此,在这个时节,小编提醒大家外出游玩要慎防颈椎间盘突出。而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要多加衣,以免刚刚治好的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者诱发该病。最近各地
  • 清明养生 调和阴阳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
    11-19 清明
  • 清明前后 饮菊花桑葚茶防感冒
    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此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发物不可多吃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
  • 清明节踏青5项注意
    清明踏青,不仅可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而且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最佳方式。人们适应春天生长的自然规律,投身于远足、春游踏青的活动,有助阳气的生发,改善机体新陈代谢,调和气血,增强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并使腿部
    11-16 清明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