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放养”还是“坑娃”?

   2020-07-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熊孩子”?是“放养”还是“坑娃”?“我小时候,爸妈的要求很高,限制也有很多。”对父母“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她完全不认同。“不希望孩子有太多约束,给他最大的自由。”但陈妈发现,她以为很适合孩子的“放养”,却在孩子一点点长大后让她头疼不已

“熊孩子”?是“放养”还是“坑娃”?
“熊孩子”?是“放养”还是“坑娃”?

“我小时候,爸妈的要求很高,限制也有很多。”对父母“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她完全不认同。“不希望孩子有太多约束,给他最大的自由。”但陈妈发现,她以为很适合孩子的“放养”,却在孩子一点点长大后让她头疼不已:“熊孩子”动不动就会出现很过火的行为,这时候她再来制止,孩子要么完全不听,要么脾气爆发。

“熊孩子”出没,与家长的“放任”不无关系

陈妈一直觉得自己的养育方式很不错。从儿子出生到现在的大班,基本上做什么都是“按孩子的心意来”。吃饭、早晚作息、玩耍、看电视,几乎都没有约束。她觉得这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有时候难免有冲突,但此时,陈妈通常会对自己原本的“原则”缴械投降,对孩子“听之任之”。

和“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做一些拔苗助长的事情”的“严管”方式相对,不在少数的年轻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计划、缺乏规范,随意放纵。杭州市丁老师在家访中发现,有些“熊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表现很让客人和家长尴尬,这其实和家长之前的“放任”不无关系。

比如,老师家访时,有些孩子会兴奋过头,出现一些过激的举动,或举着脚丫对着老师的脸,或在房间里一边跑一边叫喊,并挥动着自己的玩具熊。

“家长看到孩子这样,肯定会制止,但很多时候并不起作用。”丁老师说,其实,在这种严重偏差行为出现之前,孩子已经有了类似行为的积累,最终,到了某一个点就爆发了。

家长的逆反,传递到了孩子教育上

这些年轻家长的育儿方式并不罕见。

在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专家看来,现在的年轻家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成长中其实也会碰到很多困境,其实是他们的家长给处理掉了”,他们从小到大的规则意识并不强,再加上现在的社会强调个性化,注重创意,他们自己当了父母后,会觉得“规则太多,对孩子将来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这些年轻家长小时候接受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把人压得变形”了,很多人特别逆反,比如经常会说“我以后不让我的孩子怎么样”,但“不怎么样”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楚,只是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要“放”他,让他快乐,自由。专家说,他们忽视的是,人的成长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孩子两岁到四岁的规则意识、秩序的敏感期,太过强调快乐、自由,往往会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到时候再想建立规则意识,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气。

另一个情况,是有部分家长未必是“想让孩子自由”,而是想让“自己少麻烦”,有些平时很少管孩子,扔给祖辈,而祖辈“隔代管”往往会非常宠,有很多的包办,这样的孩子到了“有很多规则”的学校,就很难适应。

对孩子要重“天性”,也要重“规矩”

一些家长对孩子“放任”,则表示自己是学习“西方育儿方式”,觉得“国外孩子很追求个性,家长很‘放’”,这其实是很片面的理解。

西方的家庭,其实很注重孩子在各种场合规则意识的培养,有着最基本的规范和礼仪。

丁老师对奥巴马的九条家规印象很深:“这九条家规,包括作息、劳动、交友等方面,是对孩子底线的要求,你可以自由成长,但是你不能过那个‘界’,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却认为‘一旦自由,就没有界了,你怎么做都可以’。”尤其在生活规范上,觉得孩子尚小,要求很松。

前段时间,丁老师家来了个美国小客人——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她发现,美国姑娘的家教很严,让她很有触动。小姑娘三年级,和所有孩子一样,对糖果“毫无抵抗力”。在吃了一颗糖果后,她询问妈妈可不可以吃第二颗,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她就平静地接受了。小姑娘的妈妈说,每天吃多少糖果,在他们家是“原则”,原来怎么定的,就怎么执行,不会因为是在外做客而有例外。这位妈妈还告诉丁老师,如果孩子哭闹耍赖,还有相应的“政策”。再比如,过万圣节,孩子们结队去讨糖,老师会说好讨来的糖要如数上交,不能自己偷偷吃,孩子们都要遵守,每个孩子分了糖带回家,放进柜子,说好每天吃几颗就吃几颗,没有例外。

小姑娘的妈妈说,每年,“家规”都会有一些变动,会提前和女儿说好。她的“家规”有:玩玩具,拆了一个要先玩好,再拆另一个;被子要自己叠,房间要自己整理;美国是个文化大熔炉,孩子一起玩要尊重别人的文化差异,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等等。

“定下家规,对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丁老师发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天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但与此相匹配的规范就没有足够重视。而且,很多大人很容易自己“破”自己定下来的规矩,一旦“破”了,再跟小孩说就没有用了。规则一旦定下,就要遵守,赏罚分明,孩子破“界”,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对孩子来说,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是必须的。“这种约束,比起去限定孩子不去做什么,更多的是应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杭州市李老师说。

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很任性,经常发脾气,爸爸就要求她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打一颗钉子,如果控制住脾气或者道歉了,就可以拔出一颗钉子。过了一段时间,女孩钉了一些钉子,也拔了一些出来。爸爸带女孩去篱笆那,跟她说,你做得很棒,越来越能克制任性的毛病了,但你看,虽然钉子拔出来了,篱笆上还是有孔洞在,这还是会造成一些伤害的。女孩就明白了。

“为什么不能在沙发上蹦跳?为什么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很多事情,要让孩子弄明白为什么,让他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做’,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很重要。”

另外,制定规矩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来,有些孩子本来胆小,已经给了自己很多“框”,家长就不要再有过多约束,有些孩子可能“无法无天”,就可以给他“多一点框”,并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些框”。李老师提醒说,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比如说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从孩子的优点出发,和他配合着来,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孩子胆小自卑怎么办
    如何帮孩子摆脱自卑?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大人们教育不得法造成的,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
    12-31
  • 幼教专家建议小宝宝学手语
    那么,宝宝手语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呢?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和爸爸妈妈沟通就会有障碍?宝宝手语Ba-by Signs的创始人苏珊·古德温博士却不这样认为。经历了长达25年的研究调查后,她告诉年轻的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父母们可以尝试用宝
    12-31 宝宝
  • 父母教育严厉有度 BB更易接受
    花花家长来信: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我对一岁多的女儿花花,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12-31
  • 宝宝早教到底教什么?
    早教到底教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早教,各种早教班也非常火爆异常,有各种理由吸引父母为孩子的早教支付不菲的金钱。教育?启智?还是其他?对孩子的早教,家长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真正的早教立足点事怎样的?这是本期讨论的话题。早教,早教
    12-31 宝宝
  • 孩子幼儿园放学回家 爸妈第一句话请一定说这句
    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着妈妈来接,孩子看到妈妈来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样子。妈妈故意忽视孩子的表情,微笑着问:“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绝地跟妈妈描述她跟一个小同学如何将积木堆成了一个小山……其实本来打算抱着妈妈大哭一
    12-31
  • 好父母的九项“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一:交流职责说明:少说多听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和你交谈,怎样才能跟他开始愉快地交流呢?那就先试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吧。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千万不要把跟孩子的谈话演变成你滔滔不绝的说教,这可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
    12-31
  • 孩子骄傲自满 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拥有谦虚的品德,这对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正面的帮助。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想教导出谦虚的孩子,父母能否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面
    12-31
  • 儿童性教育七个常见问题
    在现代生活中,最令父母头痛的事情那就是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即使一些很自信的父母也会觉得尴尬。但是,父母们也都不应该逃避这个话题,一定要正确的回答孩子问的性问题。那么,儿童性教育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孩子什么时候
    12-30
  • 父母比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则越大
    父母比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则越大
    父母比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则越大花花4岁多了,活泼可爱,喜欢画画,于是妈妈给她报了绘画班,跟同事的女儿欢欢一起上课。每天上课结束,接花花时,妈妈总爱把她的画和欢欢的进行比较:“花花,你画的云彩怎么不像啊?你看欢欢画的花朵多好看。”“花花,你
    12-30
  • 5类小游戏不适合小宝宝玩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捏鼻子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危害性: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乱捏鼻
    12-30 宝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