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方志河北” ,我们一起来长知识!
编
者
按
沧州地处河北东南部,临渤海,靠天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市区有座名人植物园,景色秀丽,游人如织。“方志河北”带您漫步其中,感受这片人才辈出的古老土地跳动的文化脉搏。
人物介绍
冯道(882—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五代宰相。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轶事典故
事当务实
潞王造反时,唐闵帝弃京城而逃。冯道正要入朝,闻听闵帝出逃,便欲返回家中。李愚道:"天子出走,我们并未参与谋划。如今太后还在宫中,我们应到中书省,让小黄门去探取太后意见,然后再回自己宅第,这是人臣大义!"冯道道:"主上失守社稷,国家已无君主。我们作为人臣,只能侍奉君主,没有君主便入宫城,恐怕不合适。再说,潞王已经到处张贴榜文,大事如何,尚不可知,我等不如回去听候命令。"说完便回府而去。
冯道刚行至天宫寺,安从进派人告知:"潞王已急速而来,马上就要到了,相公应率百官到谷水迎接。"冯道便在天宫寺停下,就地召集百官。中书舍人卢导到后,冯道让他起草劝进文书。卢导道:"潞王入朝,百官列班迎接便可。就算有废立之举,也应听太后教令,怎可由我等仓促劝进。"冯道只说了四个字:"事当务实。"意思是说,办事应从现实出发。卢导反驳道:"自古哪有天子在外,大臣便对他人劝进的道理!如果潞王不想做天子,以君臣大义责备我们,我等何言以对?"冯道未及回答,而安从进又派人前来催促,他便连忙出城迎接。但潞王尚未到,冯道便与宰相刘昫、李愚在上阳门外歇息。这时,卢导从他们面前经过。冯道再次提及劝进之事,卢导对答如初。李愚叹道:"卢舍人说的很对,我们这些人的罪过,擢发难数。"
司空扫除
五代时期,三公之职多为大臣加衔,很少正式任命。冯道正拜司空,朝廷却不知该如何安排职事,宰相卢文纪便让他掌管祭祀扫除。按照卢文纪的安排,冯道只需在朝廷举行祭祀时掌管扫除工作,平时根本无事可做,因此时人都担心他不肯答应。冯道闻知,笑道:"扫除也是司空的职责,我有什么不肯的?"
人物评价
李嗣源: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略不以素贵介怀,真士大夫也。
石敬瑭:经邦致理翊戴功臣特进守司空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冯道,礼天苍璧镇国元龟,夏璜为稀世之珍,轩镜是辟邪之宝,方诸才业,良平有可差其肩,较彼忠贞,姚宋不得并其辔,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薛居正:①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②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平生甚廉俭。逮至末年,闺庭之内,稍徇奢靡,其子吉,尤恣狂荡,道不能制,识者以其不终令誉,咸叹惜之。③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饰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谓此也。
欧阳修:①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②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③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个人作品
根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冯道著有文集六卷、《河间集》五卷、《诗集》十卷。
吉林摄影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有《荣枯鉴》,作者署名"五代长乐老"(即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