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临近年底,多地疫情再起,二手车市场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摆状态,车商普遍损失惨重。近日,某南方汽车大省的汽车流通协会致函该省商务厅并抄送省公安厅、省税务局,提出《关于延迟新政实施及给予二手车经销商补贴的建议》。据了解,《建议》包括延缓3~6月执行《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自然人交易限制的相关条款、给予二手车经销商一定补贴、公安车管所进一步扩大放管服业务。距离新政落地仅剩十多天,《建议》一出随即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今年,二手车行业一揽子政策的全面出台,将带来二手车市场的根本性变化。二手车新政倒计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天堑变通途”二手车将迎来全国大流通
限迁,资产化,繁琐的流程,新政将迟滞二手车市场发展的“三座大山”逐一移除,行业未来将迎来一片坦途。
二手车商徐利近日异常兴奋,在他的朋友圈、微信群聊甚至在与一些私交甚好的同行交流中,一条关于二手车行业的新政被从业者激烈讨论,他的心情就如同七月天被太阳曝晒后喝下一杯冷饮,许久,望着手机屏幕喃喃道:“一条新政策,天堑变通途!”
徐利口中的二手车新政就是近日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该政策着眼于建设全国统一的汽车大市场,立足于破除二手车流通领域的顽疾,并向新能源、平行进口、汽车金融、汽车基建等多个方面深度聚焦,各个流通细分领域间环环相扣,无论从政策制定到具体步骤的实践环节,均体现了出空前专业与高超的设计水准。

具体到二手车方面,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
促进二手车商品化流通;
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分析人士指出,此政策设计高度紧密,在全国汽车保有量3.1亿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01万台的今天,《通知》让“酷热难耐下的流通领域,久旱逢甘霖”,而这将意味着长年以来横亘在二手车行业的“三座大山”将被彻底移除。
破除限迁
一直以来,二手车跨区流转向来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
国内各个地区受区域发展差异、地方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二手车流通领域一直以来执行各地方标准。因此,行业中“优质车源流不出,廉价车源流不进”就成为了“限迁”地区常见的执业写照。

今年5月底,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将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等。在专业人士看来,该项政策较之前的“解限政策”多出了“门槛、范围”两大关键因素,对于政策的落实执行有着充分导向性作用,但政策具体的执行时间,尚未明确。
为响应此项政策的要求,6月以来,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重庆等地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入限制降至国五排放标准;6月22日,广东宣布解限,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率先为二手车全国大流通开出“绿灯”。而北京、上海两地的解限,仍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为对《措施》在具体执行中加以补充,此次《通知》第六条规定了全面取消限迁的执行时间: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含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
由此可以推断,京、沪两地的解限正式进入倒计时。

(沈杰说:陆地巡洋舰这台车是生意人的精神图腾,因为他是“力量”与“面子”的完美结合。)
对此,深圳二手车商沈杰表示,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京沪两地是优质家用二手车的输出地,同时也是豪华、超豪华二手车的输入地。”在他看来,类似于已经停产的兰德酷路泽、普拉多等;国五排放标准的平行进口车等,在国内市场有着较高的人气和口碑。
但长期受限于各地限迁政策的束缚,导致上述类别的车辆难以完成C端交易转化。“这些车本身车况并不差。受制于国内相关政策要求,这类大排量的豪华车成为了‘绝唱’,但市场中的需求又相当可观。”上述二手车商表示。
在沈杰看来,国五排放标准并没有严重“过时”,有些车辆比之改款车型在动力、驾驶体验等方面依旧有着明显优势。市场中有相当一部分体量的车源来自2019年的“国五切换季”(1),因此,低里程、低车龄的准(充)新车存量不少。
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二手车交易环节中常常出现同款、同年份、近似里程的车辆因所在地不同,交易价格存在明显差异。这样因“限迁”政策导致的价格差是明显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有悖于二手车先天“性价比”的产品属性。
随着解限的到来,二手车全国大比价的时代或将到来。
商品化流通
不同于新车的商品属性,二手车置于流通领域一直是以资产的形式参与主体间交易。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所说:“(这种模式下)无论是跨区转籍还是交易过户,二手车都要带着车牌。又因为带着车牌,就不是商品车,属于个人资产了。”

(丰田霸道,在多数二手车商眼里,这台车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霸道)
资产属性下,二手车经营端长期以来面临着金融、流通、合规等方面的桎梏。而此次《通知》中关于二手车领域的三条具体措施中的两条,均包含了此次革新的体现。
首先,“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企业可以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从业区域限制的破除,改变了从业主体对市场的依赖。
二手车商徐利称,我国大约有50万户二手车从业主体,其中小微型二手车商占比高达63.4%。而一些地方的二手车市场存在一定的准入门槛,面对近年来日渐走高的场地租金,新政的出台,可为他们省去一大笔固定的场地开销。
第二,“对从事新车销售和二手车销售的企业,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按有关规定做好备案。”备案登记制度的主动性在于“从业者”。新政将新车与二手车商的经营范围合并,是实现“二手车商品化”的一大政策前提,从此,经营模式上“新旧”从业者将会一视同仁。
第三,“自今年10月1日起,对于已经备案的销售企业从自然人处购进二手车,允许企业反向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凭此办理转移登记手续。”这样的设定同样是对从业地点限制的破除。
基于上述条件,《通知》明确了“汽车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将购进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按照“库存商品”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而这正是二手车商品化制度确立的标志。
“关于商品化政策的制定非常专业。”徐利称,“此次政策制定的逻辑是一个递进关系。充分理解了二手车行业的发展规律与行业痛点。”
“过去二手车经纪模式下,车商是没有办法借‘商业贷款’的,本质原因就是因为二手车不是商品。” 商品化之后,经营者融资层面可实施类似于新车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借贷抵(质)押关系进一步明确,融资成本亦有着可预见性下降。
《通知》进一步指出,对于限购城市,明确汽车销售企业购入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不占用号牌指标,而是启用“临时号牌”制度。“这样的制度设定不仅可以为‘流通中的二手车’提供了更为切实的上路依据,同时对于车险期届满的二手车,在流通环节的保险登记起到导向作用。”徐利表示,“此次政策制定的逻辑是一个递进关系,制度的设定非常专业。商品化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流通,更有助于在整个流通环节起到全面规范与公平(相对新车)作用。”
税务制度更易实践
自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措施》以来,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在6月集中放量。流通协会数据显示,6月全月二手车交易量约为141.66万台,环比上升19.2%,交易金额近1000亿元。2022年1-6月,二手车交易量758.52万台。

不同于今年上半年新车销量的926.1万台,这700余万台二手车的交易流转存在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个人交易”模式实现的车商销售行为。根据现行规定,个人间出售二手车免除增值税,即便从2020年5月1日起,二手车增值税已经减按至0.5%征收,依旧没能阻止部分经营者“避税”的行径。

(奥迪A6L,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二手车商绕不开的车型,也是沈杰职业生涯中卖的第一台二手车。图片来源:瓜子二手车)
为根治上述乱象,《通知》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自然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出售持有时间少于1年的二手车达到3辆及以上的,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拍卖企业等不得为其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或将从根本上杜绝经销企业通过个人背户逃避税收和相关责任,从而建立健全二手车经销相关的企业制度。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就此条政策作出如下两个方面的解读:
一、持有时间少于1年且出售3台以上,针对的是频繁交易的经销商行为。对于个人车主年度一两台的正常交易行为依旧给与免税的政策优惠。政策防范的重点是以个人交易为表象的经销行为。
二、新规实施时间为2023年1月1日,时间设定上留出了半年的过渡期,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障政策平稳过渡留足了时间。
“以往业内个人背户存在着很多交易纠纷。”徐利表示,个人间交易,往往难以厘定二手车的实际交易价格。当车商与车主间出现交易纠纷,因双方交易阶段多以“千元票”(2)作为相关结算依据,相关机关对于实际交易价格的取证相对困难。“赔不准,理不清”的事件频有发生。
新的税务制度下,不仅确保了国家可从二手车经销行为中获得合理的税收,同时保障了经营者与车主间的相关权益,也必将成为二手车发展的历史性关键转折。
注释:
1、国五切换季:2019年7月1日,全国18个地区正式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而在此之前的6月底,曾出现过经销商集中促销。业内对这一事件称之为“国五切换季”。
2、千元票:部分经营二手车商通过开具票面价格1000元二手车统一发票逃避应交税费,以此更多获利。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二手车新政倒计时,为何车商建议缓执行


临近年底,多地疫情再起,二手车市场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摆状态,车商普遍损失惨重。近日,某南方汽车大省的汽车流通协会致函该省商务厅并抄送省公安厅、省税务局,提出《关于延迟新政实施及给予二手车经销商补贴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据了解,《建议》包括延缓3~6月执行《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自然人交易限制的相关条款、给予二手车经销商一定补贴、公安车管所进一步扩大放管服业务。距离新政落地仅剩十多天,《建议》一出随即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01 疫情致生意“雪上加霜”
7月5日发布的《通知》对于二手车行业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搬走了横亘在业内的“三座大山”,对整个二手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新政的指导思路之下,二手车将从经纪模式向经销模式转换,而自然人交易限制则让不少车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自然人交易限制的相关条款具体是指:“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自然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出售持有时间少于一年的二手车达到3辆及以上的,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拍卖企业等不得为其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
对于《建议》提出的暂缓执行上述条款,广东二手车商凯慧表示:“不用说,所有二手车商都希望延期执行,疫情导致二手车生意本就难做,交易限制更是犹如釜底抽薪。”
《建议》中提及,广佛地区大量二手车因封控造成无法及时办理二手车交易过户手续,消费者要求取消交易,退还车款、定金等,产生诸多交易纠纷,大批待售库存车辆无法及时销售,导致车价严重下滑,抵押解押无法及时办理,初步估算每个商户平均亏损不少于30%,涉及商户约600多家,库存车约4000多辆。
凯慧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情况的确如此。以她的门店为例,疫情直接导致业务断崖式减少。在经济大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强行落实新政,无异于雪上加霜。对于自然人交易的限制政策意图是好的,希望改善二手车市场目前小、散、乱的现状,推动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的二手车经销公司方向发展。
但二手车行业多年来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想要彻底改变需要渐进式,而非一刀切。凯慧认为,对于经营规模不大的小型二手车商来说,2023年1月1日前,手头的积压车辆还算好处理。但对于规模稍大,特别是以经营豪华品牌为主的二手车商而言,目前手头积压的多在200多辆,每辆车均价在50万元左右。如果这些车不能在年底前处理完,巨大的成本压力就会将车商压垮。
所以,延期实施新政和“公安车管所进一步扩大放管服业务,将二手车反向开票、跨地市迁入迁出、平行进口车开票等业务,下放到各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加快业务办理速度”的建议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很有必要。
同时,凯慧也认为,二手车新政落地后,必然会引发行业内一阵骚动。虽然她名下的二手车公司本来就是经销性质,不受新规定的影响,但近年来二手车相关政策的频繁变动叠加行业不景气、利润摊薄,令她感到心累,产生了转行的念头。

02 车商期待政策落地给予弹性
北京二手车商李军认为,自然人交易限制意味着每个车商一年内最多只能以个人名义卖两辆车。“对于手头有积压车辆的车商来说,可以将库存车分散到不同的人名下,一人两辆车,100个人就是200辆车,对于二手车商而言,找200个身份证不是什么难事。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明年、后年、大后年怎么办?出现库存积压困境的核心在于,这些车商并不接受经纪转经销的模式,并没有根据新政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他说。
截至目前,我国二手车的交易方式依然是以经纪模式为主,而不是经销模式。所谓“经纪模式”就是由于二手车产权属性的原因,导致二手车交易方式属于资产的过户,二手车经营主体需要先将收购的二手车过户到员工个人名下,销售时再将该二手车过户登记到买家名下,而个人之间交易是免征增值税的,这就导致国家在二手车经销领域的税收减少;同时,经纪模式下二手车经营主体规模小、无法保证售后服务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手车行业也出现了诸多乱象。
李军分析,经纪业务模式向经销业务模式转移,首当其冲的就是经营成本的上升。以交易价10万元的二手车估算,以前过户费、代办费等所有费用加起来不超过600元;但经销业务意味着要交0.5%的增值税,销售成本就增加了500元,两项相加总共就是1000多元。而二手车利润在逐年降低,以前卖一辆10万元的车能挣2万元,现在甚至连5000元都挣不了。去掉上述1000多元的成本,以及店租成本、人工成本、整备成本等,最后算下来可能还要赔钱。
规模较大的二手车商早早看到卖车不赚钱,多数已经开始布局金融、售后等衍生业务,以平衡收入与成本,因而还兜得住税收成本的增加。而小微车商相对缺乏长远视角和规划,加之能力弱,普遍还都在赚取二手车的进销差价,因而对于成本上升也就极为敏感。
据不完全统计,3人以下的“夫妻店”、“兄弟店”等各种小微车商占据我国二手车商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对新变化的接受速度较慢,新政出台之后,大量二手车商仍在观望。“有些小微车商不适应新政会选择性退出,所以建议延迟执行新政,其实顶多是为那些想改变的车商争取一些时间。”李军说。

03 切勿坐以待毙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十多年前,二手车市场的重要性并未引起政府和车企的高度重视,但是情况在今天得到了彻底改变。今年,二手车行业一揽子政策的全面出台,将带来二手车市场的根本性变化。首先是经营模式的变化,原来的二手车经纪模式会转变为经销模式;其次是经营主体的变化,新车经销商和二手车商将要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改变过去“劣币驱除良币”的市场格局,小的经纪公司也会顺应形势,要么退出,要么变成经销公司。
但船大难调头,按既有规则运行多年的二手车市场,要改变也绝非易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透露,协会曾经对二手车商的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车商不愿意转型。由于对新政了解不深、对形势判断不清,有一些车商对即将执行的新政“没太当回事”,甚至抱有未必会真正执行的幻想,因而迟迟没有行动,导致如今陷入较为被动的境地。
罗磊强调,《通知》从发布到执行,给车商至少5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准备。“这段时间,我还通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公众号、直播间多次提醒车商要尽早应对。其实只要下定决心,转型的流程并不复杂,这个模式很多城市已经走通了。而且二手车交易增值税由2%下调至0.5%,已经为广大车商减负,就更没有理由拒绝转型了。”他说。
罗磊认为,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地方汽车行业协会根据当地车商反馈提出建议的做法,体现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地方政府或许在部分政策的落地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最根本的是,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车商不能坐以待毙,而应注重自身的转型升级。行业任何时候都有优胜劣汰,只有那些跟得上市场节奏的企业才能享受到市场红利。
特别是,对中于小车商而言,过去的经纪方式把车过户到个人名下的做法存在财务漏洞,要获得更多利润、做大规模就需要企业化经营,规范财务、开设对公账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从经纪模式向经销模式转型;而规模更小的夫妻店不愿意成立公司,也可以选择挂靠在交易市场的平台之下。“只有通过自身调节,找到与新形势的平衡点,才是生存之道。”罗磊说。
文:郝文丽 编辑:焦玥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