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家长告诉医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20来天了,辗转就医症状未见好转,当地医生考虑结核感染可能,所以来到红十字会医院求医。医生立马为小嘉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排查结核。详细询问下,家长回忆,在一个月前,小嘉跟一只流浪猫玩耍时,不小心被抓伤了脸,当时伤口不大,就没去医院处理,并翻出了被猫抓伤后伤口愈合拍下的照片。如不幸被猫咬伤、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至少30秒,尽可能挤出伤口中的血液,并用碘伏消毒。根据伤口严重程度进行止血、包扎,如伤口较深或出现猫抓病的任何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男孩撸猫后发烧12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近日,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来了一位10岁小朋友
家长说小朋友反复发烧
腋下和脖子
长了鸡蛋大的肿包
是怎么回事呢?
家长告诉医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20来天了,辗转就医症状未见好转,当地医生考虑结核感染可能,所以来到红十字会医院求医。
不是结核,难道是肿瘤?
罪魁祸首竟是猫抓病
根据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左下肺结节、腋窝淋巴结液化以及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弱阳性。医生立马为小嘉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排查结核。
但在镜下并未发现典型的结核感染证据,包括肺泡灌洗及结核菌试验结果均不支持结核感染。那么问题来了,不是结核,难道是肿瘤?还是其他罕见病?
医生查房时,细心地发现小嘉面部隐隐有几道划痕。详细询问下,家长回忆,在一个月前,小嘉跟一只流浪猫玩耍时,不小心被抓伤了脸,当时伤口不大,就没去医院处理,并翻出了被猫抓伤后伤口愈合拍下的照片。
莫非是猫抓病?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但要揪出元凶,还需要确凿的证据。儿科团队迅速联系了结核外科团队,并快速制定手术方案,进行了肿大淋巴结的活检。
通过对淋巴结脓液的检测,最终水落石出——汉氏巴尔通体感染!罪魁祸首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猫抓病。找到了病因,对症下药,小嘉病情终于有了好转,现已治愈出院。
闻所未闻的猫抓病是什么?
猫抓伤口容易被忽视
提起动物抓咬而产生的疾病,人们第一印象都是“狂犬病”,而“猫抓病”很多人闻所未闻。
猫抓病(CSD),又称良性淋巴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引发这种疾病的“真凶”是汉氏巴尔通体,而猫是这种病原体的主要宿主。它会经被感染的猫抓伤、咬伤、猫蚤叮咬及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口、眼等)接触到猫的唾液,由猫传播到人,人与人之间不传染。潜伏期为3-10天,少数的可以达到几个月甚至1-2年。
在被感染的猫抓伤的3天-2周内,抓伤部位会出现无痛性的红色斑丘疹或脓疱。1-2周后皮损消退,留下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而愈。这时,猫抓伤口可能愈合,容易被忽略。
在1-3周或更长时间,伤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或疼痛是猫抓病的典型表现(常见于颈前、腋窝、手肘、腹部沟),单侧多见,10%-15%的病例出现化脓。如果只是局部感染,通常是可以自愈的。
但少部分病原体播散并感染肝脏、脾脏、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疲倦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猫抓病?
做好四件事
No.1
驱虫是重中之重
猫抓病的原始来源是跳蚤、蜱虫等寄生虫,按时驱虫,可有效避免家猫被汉氏巴尔通体感染。如果有条件,应定期为猫进行体检。
No.2
减少家猫出门
猫和狗不一样,猫不需要经常遛,应避免家猫与野猫、流浪猫的接触,特别是春季猫咪发情期,减少家猫出门的机会。
No.3
注意自我保护
1岁以下的小猫更容易感染汉氏巴尔通体,免疫功能较弱的孩子应避免与小猫接触,不能让猫舔舐孩子的伤口,定期修剪猫的指甲,和猫接触后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路边的野猫不要逗。
No.4
被抓后及时处理
如不幸被猫咬伤、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至少30秒,尽可能挤出伤口中的血液,并用碘伏消毒。根据伤口严重程度进行止血、包扎,如伤口较深或出现猫抓病的任何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转自:健康杭州
来源: 小强热线
男孩撸猫后发烧12天相关阅读:
撸猫后患上恙虫病送进ICU,医生带你认识恙虫病的防护
12月份,广东佛山的凌女士因发烧,呼吸不畅长达一周,来到医院治疗,几天后,她病情突然加重陷入了昏迷,医生检查发现她患的是恙虫病。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凌女士经常在工作场所,跟一些来历不明的猫一起玩,医生判断凌女士可能是通过这个途径感染的恙虫病。
恙虫病,也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区其名称可能有不同,如螨传斑疹伤寒、热带斑疹伤寒、沙螨热、日本河流热、七岛热、洪水热等,广东省称为元宝疮,浙江省青田地区称为疔疮,福建省平潭岛称为三阳病等。
在1927年,日本首次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并命名为恙虫病立克次体,也称东方立克次体。我国在1984年时,在广东省广州市成功从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该病原体,随后,主要流行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热带,沿海,尤其东南亚多见。恙虫病东方体为致病性立克次体中抵抗力最弱,可以自然失活,在0.5%石炭酸溶液中(对一般消毒剂极为敏感)或加热至56度,10分钟就可以被杀灭。低温下可长期保存,零下20度能存活5周。
直到氯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的研发使用后,近年来恙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经很少见了。一般为散发状态。
目前,立克次体科中对人类致病的有五个属,它们分别是:
立克次体属、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埃立克体属和巴通体属。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此外,兔、猪、猫和鸡等也能感染恙虫病。恙螨是这个病的传播媒介,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稚虫和成虫五期。其中幼虫是寄生的,需要吸吮动物或人体的组织液,当幼虫去叮咬带有恙虫病东方体的动物时,幼虫受感染后,就会影响到第二代幼虫带该病原体。这个二代幼虫再去吸食其它未患病的动物,就形成不断循环的自然疫源。
当人在疫区的草地或工作区域内活动时,会被带病体幼虫叮咬而得病。人患病后,本身也带有恙虫东方体,再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可能性就小了,所以,人体不是传染源。
不能完全说猫就自带病毒,这对猫不公平,只是它有抓鼠的本能,接触恙螨幼虫的概率稍大,不能以此为由去猎杀流浪猫狗。
所以,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人,暴露机会更多,发病率才较高。恙螨幼虫爱好叮咬人体湿润、气味重以及被压迫的部位,患者发病时一般已经有焦痂(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成水泡后破裂,溃疡处形成黑色焦痂,是恙虫病特征之一)。
表现为在叮咬部位以焦痂或溃疡形成,人体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周围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
不同的恙虫病东方体株对人类或小鼠的致病力都不大一样,即使是初次感染,有时表现为典型的症状,有些只是轻微症状,对于低毒或弱毒的恙虫病东方体,其患者表现常不典型,或是导致隐性感染。我国南北流行的恙虫病东方体株毒力就不同,南方夏季型恙虫病临床表现较重,北方秋季型表现较轻。病发后,对不同血清型有不同免疫力,免疫力较弱的,在维持数月后,在同样的生活习惯下,还是可以再次感染发病。
恙虫病多数是起病急,常伴发热症状,且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以上。潜伏期为4~12天,常为10~14天。常伴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嗜睡、疲乏、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病程进入第二周后,病情常加重,可能还会出现神情淡漠、重听、烦躁、胡言乱语、甚至抽搐或昏迷等,危重病例可呈多器官损害。第三周后,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未得及时治疗的可病重死亡。所以,在有不舒服时就要及时就医。
最后,治疗可以使用氯霉素、多四环素、罗红霉素,诺氟沙星等有效,但四环素类严禁八岁以下小孩或是孕妇使用,会影响牙、骨的生长,胎儿有畸形可能。且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无效。禁用磺胺类药物。
预防的手段有:
1. 控制传染源:灭鼠,放灭鼠药磷化锌、敌鼠或灭鼠器等,患者不必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尤其避免恙螨幼虫叮咬;
不要在草地上坐卧,在野外工作时,必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涂上防虫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等),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或在丛林中喷洒杀虫剂消灭恙螨。
3. 保护易感人群。
撸流浪猫狗,会让人感染上哪些疾病 ?
除了小心恙虫病;还有狂犬病;还有小心别的寄生类的病原体感染,每种病原体能引起的病症不一致,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
猫抓热(也叫猫抓病,CSD),这是由病原体为汉氏-巴尔通小体细菌引起的皮肤损伤区域的淋巴结感染,感染百分之八十与被猫抓 、咬伤有关。其体温一般呈低热,在约38.5度左右,热程约三天至两周,手背有抓痕状、线条状、淡红色、略高于皮百的斑丘疹,压之褪色,无压痛。
弓形虫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被弓形虫病感染,猫科动物,有捕食老鼠的习性。在吞食感染了弓形虫的小鼠后,其粪便可含大量的卵囊,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常为隐性感染,当免疫力下降时,感染几率就会增加。
它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病变最为多变,如脑部病变,也可以累及双眼,常侵犯视网膜、无规则热型。
所以,有撸流浪猫狗,或是喂养流浪猫狗习惯的,都需要谨慎。
在喂养时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有收养意向的,把流浪猫狗带到正规宠物医院进行体检后,再另行考虑;在喂养的地方,应该远离居民,以保证群众的安全,也无需过度捕杀,保护生物链。
参考资料:
陈香蕊主编. 恙虫病和恙虫病东方体[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07.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罗医生健康说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健康明星计划##2021生机大会##2021加油带头人#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