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绩由事考、人以绩论良性循环,树立讲担当、重担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鲜明导向……近年来,宿城区持续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打造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过硬领导干部队伍。
坚持“三重三先”,旗帜鲜明树立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聚焦考核导向使用干部,运用半年评估、三季度考核、经济形势分析会等情况通报,充分运用综合考核结果,优先考虑各领域考核先进单位推荐干部,2019年以来,全区提拔使用干部176人,其中提拔使用上一年度考核优秀人数59人,占提拔干部总数33.52%。
坚持聚焦发展主体配备干部,推行发展主体用人“订单”管理机制,分类建立财税金融、工业经济、项目推进等类别的干部人才库,紧扣经济开发区、运河宿迁港等产业园区,以及招商引资、农房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干部需求。坚持聚焦发展一线选用干部,制定出台公务员“五星争章”实施意见,定期表彰一批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坚持聚焦发展现场考察干部,推行区级领导班子成员高位协调和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挂钩联系机制,通过近距离走访、多角度考核、全方位跟踪,实现对区直单位、园区、乡镇街道和国有企业联系的全覆盖,把考察了解干部的触角延伸到一线、延伸到现场。
突出“多维考核”,多角度强化识人选人精准性。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与干部考核“双考”联动,在区委组织部设立督查考核办公室,统一调度高质量发展指标跟踪监测、重点项目现场督查和干部日常考核工作。采取实绩联评、多维访评方式,每季度认定一次干部综合实绩和量化排名,动态了解干部家庭邻里关系、社区服务参与等德行表现情况。建立重点工作督查与干部日常考核联合通报机制,每月不定期推出“工作范例”“作风之星”,将评选表彰和干部培养选拔挂钩,对实绩突出的典型大胆使用,近年来评选表彰的“作风之星”中7名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晋升。
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考察识别,着力在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锻炼干部,疫情防控期间,制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方案,深入一线了解干部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全局观念、驾驭能力、担当精神,30名“疫”线干部被提拔晋升,5名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火线”入*,3名同志授予市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在日常近距离考核中精准纪实,结合“静态考”与“动态察”,将干部考核由节点向过程延伸。实行干部实绩季度动态监管,经个人申报、单位公示、条线认定等环节,每年动态收集乡科级领导干部季度实绩1万余条。采取“组织考”与“多方议”,实施乡镇街道“三整合”改革“拉网式”调研、非领导公务员“三维季评”平时考核机制,增强干部考核的精准性。围绕乡科级副职干部担当作为履职负重情况,完善副职干部“担当落实力”评价机制,从政治能力担当、落实能力担当、创新能力担当等方面,采取日常表现跟踪、多维表现分析、关键表现研判等形式,健全副职干部担当落实力评价体系。
深化“三项机制”,努力营造履职尽责干事氛围。构建墩苗体系。实施 “四重一线”墩苗挂职培养计划,强化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平台约束、考核约束、周期约束,真正使年轻干部出得来、用得好、走得远。2020年以来,接续选派84名优秀年轻干部墩苗挂职,提拔重用14名成长较快、实绩突出的挂职干部进入乡科级领导班子。
彰显关怀效应,突出年度考核、个人实绩与干部绩酬兑现、岗位调动等挂钩,对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明显的干部动态激励。落实组织资源向乡镇集聚,对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的干部,在政策待遇方面给予倾斜,40余名长期在同一岗位、偏远乡镇工作或家庭困难干部获关爱式调整。提高专业本领,紧扣中心工作或专业短板发展亟需,开展小班制精细化辅导,组织新提任43名*员科级干部参加培训,开设“楚英训练营”,91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实训行动。突出反向加压,把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杠杠”,对3名因不胜任现职、分管条线工作长期无实绩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体现了对担当作为意识较弱干部“下”的决心,在全区面上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通讯员 尤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编辑: 孙旭晖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