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笑话:一个东北学生考到南方一所大学,一天,与同寝室的一个南方同学出去吃饭,到饭店了,东北学生顺嘴问了一句:“整点啥?”南方同学一脸茫然,东北学生赶紧解释:整,就是吃的意思,我问:吃点什么?啊!南方同学记住了。
有一回,寝室的马桶堵了,南方同学喊东北同学过来看一下,东北同学过来看到漂浮的秽物,一拍大腿说了句:“这可咋整啊!”南方同学理解为:这可咋吃啊!顿时惊愕!
其实,在东北话里,“整”是一个万能的“动词”,在东北人看来,万物皆可“整”,百搭,用在哪哪都合适,在东北话中出现频率特别高。当普通话要用很多动词来表达意思时,东北话就是一个“整”。
开始、做、干、弄,东北人习惯说“整”,聚餐时,“整啊”是“开始吧”的意思,“我先整两句”是“致辞”的意思,端起酒杯“都整了”是“干杯”的意思,“哥们你来晚了,先整三杯”,“没问题,我先整口菜垫拨垫拨”。“整两个菜”又是“做两个菜”的意思,而“你去市场整点菜”又是“买”的意思。
“能整半袋水泥不?”是不花钱弄到的意思。打听提干、晋级、评先进、涨工资,一般问“整上没?”
“这咋整的?”包含很多意思,后车追尾,问“这咋整的?”探望病人,问“这咋整的?”检查工作,问“这咋整的?”小孩打架,问“这咋整的?”考试不及格和得了100分,都可以问“这咋整的?”表现出惊喜或不满,也都可以说“这咋整的?”要看氛围和语境。
没做好,没达到目的,关系处理不好,领导给穿小鞋,都可以说“没整明白”。
一个东北人吃灌汤包,馅汁吃到脸上,她会用“整”字:“哎呀妈呀,整我一嘴巴子。”
有的时候,还非得用这个“整”才能说明白、有效果,比如赵本山小品里的一句话:“你说我这个命啊,整个帽子,还是绿色的”,如果换成“别人给个帽子”,“捡个帽子”,“白得了一个帽子”等等,都没有“整”的效果,这里的“整”贯彻剧情。
“你也别光顾着整那啥,也把那啥整整,”只有说话的人明白。
其实,北方很多地方,山东、河北、河南等,也用“整”,但是远没有东北“整”的多!
“墨迹啥,整就完了 ”,已经成为东北人的性格一部分。
各位朋友,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