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自美国OpenAI推出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后,凭借着“文能写论文,武能改BUG”的超强运算能力,短短两个月内,活跃用户数就突破1亿人次。随着人们对ChatGPT的狂热追捧,还未正式入驻中国内陆的ChatGPT已经悄然“冒头”各平台,并形成了新的商机,引众多消费者“入坑”。那么,如春笋般新生的“山寨”ChatGPT究竟在国内市场上掀起了什么样的“利益浪”?ChatGPT一出现在互联网就引起一阵狂热浪潮。而在“盗版”的背后,这些商家将免费的ChatGPT变相收费提供给国内用户。山寨版“ChatGPT”竟成提款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 实习生 周婉怡 江舒茜 文/图
自美国OpenAI推出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后,凭借着“文能写论文,武能改BUG”的超强运算能力,短短两个月内,活跃用户数就突破1亿人次。而正当百度、360、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抓住国内的空窗期加班加点时,一些看到利益的“淘金者”已经打响了他们的如意算盘。
淘宝、闲鱼、微信……随着人们对ChatGPT的狂热追捧,还未正式入驻中国内陆的ChatGPT已经悄然“冒头”各平台,并形成了新的商机,引众多消费者“入坑”。那么,如春笋般新生的“山寨”ChatGPT究竟在国内市场上掀起了什么样的“利益浪”?
售卖ChatGPT账号
低成本赚大钱
ChatGPT一出现在互联网就引起一阵狂热浪潮。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ChatGPT官方网站暂不支持中国用户登录,且须使用境外IP登录、海外手机号码短信,将不少国内用户拒之门外,而一些商家就从中“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记者在“淘宝”“闲鱼”平台上输入“ChatGPT”搜索发现,不少商家直接在商品图片上写“ChatGPT 账号”“ChatGPT 成品号”;有些则将官方网站对话记录当作宣传图。同时,此类商品标注的价格往往都在10元以内,并且销量不低,有一家店铺下方更是标注着“3万+人付款”。
记者在淘宝上随机点进了一家名为“ChatGPT小店”的商铺,宣传图显示“一人一号,成品账号”,其套餐分为30天体验、90天体验等;收费标准也分为“可改密码”与“不可改密码”两种类型,价格也从1.68元到35.88元不等。
记者注意到,该商铺的购买页面显示,该商品的销售量已经达到2万多单,而按照最低成交价1.68元计算,商家已经盈利超过3万元。
记者在购买完该商品后,店家主动发来了一个“账号密码”的取货链接,链接内还包含着登录教程。紧接着,记者询问店家如何获得海外IP,却迟迟未收到答复。
“山寨”ChatGPT变身中间商
免费变收费
由于购买账号使用ChatGPT的流程太过繁琐,并且存在网络不太流畅的问题,于是便有了一些商家“服务上门”,让用户直接体验盗版的ChatGPT。而在“盗版”的背后,这些商家将免费的ChatGPT变相收费提供给国内用户。
记者在微信平台上搜索“ChatGPT”发现,平台上出现了存在诸如“超级AI”“chat机器人”“Chat智能机器人”字样的公众号,一部分还在简介中打出了“中文版ChatGPT”的旗号,另一部分则称以技术手段直接接入ChatGPT。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提供的AI回复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延时、内容错误的问题。记者打开了一个名为“ChatGPT机器人”的小程序,输入问题后对方回复“访问量过大,接口繁忙,请过几分钟后重试”,一段时间后记者再次尝试提问,得到的回复内容相同。
经过多次试验后,记者发现大部分账号都只提供2~3次的免费对话额度,次数消耗完,窗口便会弹出充值信息。费用大多按月及次数计算,短则1个月,长则1年,价格也从9.99到999.99元不等。记者点进充值链接,界面上弹出了一个“ChatGPT对话额度为虚拟服务资源,一经购买,概不退换”的提示。而另一款提供类似服务的“社小牛”在免费体验次数耗尽后,也同样提示可以充值1~6个月的VIP会员,价格从49元~169元不等。
“克隆”ChatGPT变相生存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在“知乎”平台上看到不少ChatGPT卖家直接发布的相关广告,并且毫不掩饰。记者添加了其中一名卖家的微信后发现,该卖家朋友圈内容用网课资源以及初高中学习资料对“ChatGPT”进行包装。
当记者向其表达购买意愿后,对方才提供所谓ChatGPT相关内容及购买费用。该卖家说道:“有两个选择,一是登录我提供的网页版源码输入购买的key就可以使用。另一个方法是教你搭建ChatGPT网站,这个你需要再购买一个服务器、域名、源码、JPT的key才可以使用,这两种方式收费均为一个月30元。”
随后记者对商家的网站来源提出了疑问。商家解释称,这是其自建的网站,已经使用过数月且未出现过崩溃的情况。在之后的沟通中,商家为了取得记者的信任,还提供了自建网站上与Ai机器人的聊天截图,并提供账号密码用于前期试用。记者打开对方提供的链接后,在网页上输入多个层次不一的问题,发现该网站确实能够做到一一回复,但也存在着回复延时等现象。
律师:
商家可能涉嫌多种犯罪行为
2月9日上午11点,当记者再次在淘宝、闲鱼平台搜索“ChatGPT”时发现,已经无法搜索到相关信息的商品。同时,微信上原本包含“官方”等具有误导性名称的公众号已经全部改名。
但记者点击此前所使用的相关公众号发现,虽然账号的主体名称已经更改为“AI对话丨智能写作问答”,但点击账号下方的“AI对话”按钮,依然可以进入顶部为“ChatGPT”名称的聊天框。
记者持续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商家其实并未消失,而是转移了阵地,悄悄在知乎、贴吧等网站上大肆活动,不断在灰色地带汲取利益。大多数商家搭建一个“ChatGPT”平台或自制类似网站,以“按次”或“按月”方式继续“敛财”。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商家通过教学如何将ChatGPT搬入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微信聊天界面获得高额利润。
针对该情况,新世通律师事务所的康国俊律师表示,商家未经授权销售ChatGPT账号的行为,不仅涉嫌侵犯OpenAI的知识产权,同时还可能违反网络安全规定。“商家需要使用大量的海外手机号及邮箱进行注册,过程中还必须使用 VPN,如果没有正规备案,是违法行为。”
同时,康律师表示,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宣称自己是官方ChatGPT端口的行为,也有可能构成了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编辑:小余
山寨版“ChatGPT”竟成提款机相关阅读:
多款仿ChatGPT小程序接连上线 “对话”背后实为蹭流量赚变现
“介绍能陪聊、写诗,哄你开心,但每发一个问题就得看30秒广告。”2月9日,多名网友向天目新闻记者反映,不少打着ChatGPT名头的微信小程序,从图标到名字真假难辨,充值后才发现了端倪。
随着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引发体验热潮,一些与ChatGPT名称、图标页面高度相似的小程序也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对话过程中,需观看广告、充值买会员等情况亦让用户体验极为不适。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仿制ChatGPT泛滥之下,暗藏灰色制作交易链。网上,不少卖家出售仿制ChatGPT同款小程序,明码标价,甚至为山寨小程序提供从文案、项目开发到上线、售后bug修复等一条龙服务。
“ChatGPT”火了,仿制品也随之而来
2月9日上午,成都网友王珊在微信搜索条输入“ChatGPT”后,发现竟然弹出了19个自称“ChatGPT”的小程序。出于跟风体验,她便好奇地浏览起来。
但搜索ChatGPT图标仔细对比,王珊发现,这些小程序图标与ChatGPT均为同款环形花朵,只是ChatGPT官方图标为黑底白花,这些小程序图标则是白底黑花、绿底白花灯等,彼此颇为相似。从介绍看,一些小程序标识为“Chatpgt小助手”“Chatpgt本地化部署”“基于Chatpgt中文社区”……经过一些列比对,王珊起初认为“可能和ChatGPT属同款。”
不过使用体验并不顺畅。王珊发现多款小程序显示被挤爆,进去后页面提示“近日访问过多,服务器出现过载”等弹窗。她在一款名为“ChatGPT”的小程序输入“夸夸我”,对话框里回应“你真棒!你真有才!你真勤奋!你真有毅力!……”随后,她继续输入“我想写一篇关于地震救灾的论文”“背下圆周率”,对话框显示“系统正在维护,请稍后再试,暂时不能提供服务,敬请谅解”等表达。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因为最近这款系统太火了,所以用户过多导致系统出了问题,但最后再次输入“夸夸我”,则又出现了同上面一样的点赞语句。
在对话四次后,王珊发现继续使用则需充值购买额度——充值9.9元可对话20次,实则每次对话约4角钱,单价并不便宜。
王珊提供的截图显示,充值额度分为至尊、热门等四档,999.99元/无限次(一年内有效)、199.99元/3000次(一年有效)、99.99元/1300次(半年有效)、9.99元/20次(三个月有效)。
随后在王珊指导下,记者也在微信上检索到多款仿制小程序。有些仿制小程序每发送一次问题,屏幕就会自动弹出30秒广告,如果拒绝观看则无法继续问答;也有一些仿制小程序每天限制使用次数,需要用观看广告的积分再兑换使用权限;还有一些仿制小程序打着“ChatGPT”名义,广告中写着“超级会员”“无限对话次数”“回答解除字数限制”“专属线路快速响应”…….
记者发现,与正版的ChatGPT提供免费服务相比,这些仿制小程序借此名头,变相提供有偿服务,实际服务与正版ChatGPT却相差悬殊。比如,在一款名为“ChatGPT智能对话”的小程序里,输入不到三个问题,系统显示“服务器正在休息中,请稍后再试”。
2月9日16时,记者再次以关键词“ChatGPT”检索小程序,微信界面显示“暂无小程序相关搜索”,疑似微信方面对部分小程序进行了下架,不过通过关键词“chat”仍然可以搜索到一些模仿小程序,试图借“ChatGPT”打擦边球。
1.5万元就能“山寨”一款小程序
制作一款模仿“ChatGPT”的小程序,再到上线经营并不难。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商家可提供此类小程序开发,报价在1.5万元至3.6万元不等,20-40天内就可上架。
“很多AI语言模型现成就有,我们无非是搭个框架,小程序开发门槛并不高。”从业8年的小程序开发者沈先生向天目新闻记者透露,制作这类山寨小程序包含搭建内容输入、输出界面和调用AI语言模型三个环节。最近火热的ChatGPT便是一种AI语言模型,所以很多仿制小程序名字、简介都标榜自己是ChatGPT,“不过从使用体验看,他们并非调用正版ChatGPT的AI语言模型。”
记者以定制ChatGPT小程序的名义,向多个商家咨询。调查发现,目前此类打着“ChatGPTAI ”名头的小程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境外服务器调用ChatGPT接口,返回给国内服务器,相当于真的调用了正版ChatGPT的AI语言模型,这类需要国外、国内两台服务器,相对成本高;还有一种“山寨版”,接入的AI语言模型表达能力有限,对话没那么智能,这类开发成本低,市面较为普遍。
连日来,记者不断检索发现,微信已经出手整治这类仿制小程序。原本与正版ChatGPT同名的小程序已经改名为“智能AI对话”等名称。相关客服称,“因被恶意投诉,名字清掉了,正在申诉更名“,公众号和ChatGPT会为大家持续服务。此外,还有不少小程序通过尽量规避使用“GPT”的手段,重新以“Chat”或者“Chat智能工具”等命名。
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类似仿制小程序其实屡见不鲜。比如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爆红后,山寨版小程序“猪了个猪”、“鸵了个鸟”纷至沓来。截至发稿,记者在微信小程序发现依旧能搜到“猪了个猪”。
“只有受高度关注了才严查下架,平时小程序上线监管哪里去了?”王珊认为,山寨版ChatGPT无异于流量收割机,假借网红名头将流量变现,泛滥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
借网红流量“赚快钱”涉嫌违法
“‘山寨版ChatGPT’小程序被改名或下架,说明他没有获得授权,涉嫌违法。”2月9日,浙江大学法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网络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郭兵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这类小程序泛滥,实则借ChatGPT之名获取流量,通过接广告、卖会员,用流量“赚快钱”。
实际上,腾讯出手清理仿制乃至山寨小程序并非偶然。据腾讯官方通告,在2018年,微信宣布对3312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名称清除,对3326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相关能力封禁。一旦发现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名称、logo、简介存在故意混淆,从而干扰平台搜索结果,或影响用户的识别与判断的行为,平台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清空或封号处理。
记者调查发现,与ChatGPT同名的小程序,将开发成本按1.5万元计算,上线后只需15位网友购买“999.99元/无限次(一年内有效)”这档会员即可回本。而在ChatGPT巨大的流量效应下,多个仿制小程序提示“最近访问过多,服务器出现过载”,这波流量带来的经济效应显然易见。
“其中涉及虚假宣传、商业混淆等不正当竞争,显示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郭兵分析,此类仿制ChatGPT的小程序之所以敢大张旗鼓侵权,经营者主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国外公司不一定能够及时维权,“虽然现在没有被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主张权利,并不意味着允许放任这些‘山寨’行为,市场监管应该及时介入,避免更多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购买会员的小程序如果被下架,消费依旧可以维权。
郭兵介绍,在使用这些仿制小程序时,一定要有证据意识,比如保留充值截图,后续可向小程序经营方维权讨回会员费,或者要求删除违规收集的个人信息。如果无法通过私下解决,也可用凭证走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