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
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史铁生《我与地坛》
(笔记:作者因为双腿残废与地坛有了宿命般的缘分)
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笔记:地坛像是作者经历精神困境过程中无处可去的避难所)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
(笔记:人的出生自己不能决定,但是面对死亡都是一样的,作者安慰自己勇敢面对死亡)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史铁生《我与地坛》
(笔记:作者与地坛的来往是十五年来常在地坛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与地坛》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地坛”是史铁生双腿残废面对苦难时宿命般相遇的挚友,是心灵精神慰籍般的存在,在地坛里对生命的思考,面对苦难他是乐观的勇敢的。
由此他在文中这样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在想念地坛时写到我在地坛?原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一个荒芜如同野地的园子和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宿命般相遇,在这里完成面对命运不公苦难面前自我心灵与精神的救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展现了生命的韧性。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便是一部展现文字的美感与力量,揭示作者与精神创伤对抗,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佳作。每次阅读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再次惊叹于史铁生先生文笔的魅力对于面对苦难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