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30日电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目前我国的新冠优势毒株仍以BA.5.2和BF.7为主,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变异株。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 BA.5.2和 BF.7。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 BQ.1.1.17,4例BQ.1.1,3例 BQ.1.2,2例BQ.1.8。当前正是春运进行时,高校近期也会开学,下一步全国会继续做好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工作,并对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开展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工作。中疾控:新增1例重点关注变异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目前我国的新冠优势毒株仍以BA.5.2和BF.7为主,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变异株。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 BA.5.2(70.2%)和 BF.7(28.3%)。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 BQ.1.1.17,4例BQ.1.1,3例 BQ.1.2,2例BQ.1.8。
当前正是春运进行时,高校近期也会开学,下一步全国会继续做好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工作,并对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开展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工作。与此同时,海陆空口岸对入境人员的新冠病毒监测工作也会持续开展。
责任编辑:姜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疾控:新增1例重点关注变异株相关阅读: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 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中国疾控中心1月31日就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热点问题作出解答。
01 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02 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03 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04 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05 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06 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