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和多国央行宣布一项协调行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03-21 多特软件0
核心提示:正文摘要:这几天文章以述评为主,深度分析要等后续结果出来,也就是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不然分析也是白分析。综上所述,这一次席卷欧美的金融风暴依然在寻找下一个受害者,未来,美联储和多国央行宣布一项协调行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一

正文摘要:

这几天文章以述评为主,深度分析要等后续结果出来,也就是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不然分析也是白分析。综上所述,这一次席卷欧美的金融风暴依然在寻找下一个受害者,未来,
美联储和多国央行宣布一项协调行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系列重磅:欧行继续加息,美联储未定,第一共和银行获救助……

原创 黄伟宏 星羽x 2023-03-18 00:01 发表于广西

收录于合集#财经类,包括数字货币 π币657个

请点击上面作者名加关注,以免漏失重要资讯

一系列重磅:欧行继续加息,美联储未定,第一共和银行获救助……

昨夜大家都睡得好吧?估计在瑞士银行没有存款吧?

那就好,看来大家都是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好同志。

这几天文章以述评为主,深度分析要等后续结果出来,也就是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不然分析也是白分析。

我的预测都是建立在已知条件上,用逻辑得出来的,比如比特币从六万多以后的下跌,每次都是精准预测,任何人预测都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结论,只不过我比他们更精准,更提前而已。

比如前年年底,去年三幺四,六二八,年底,今年三幺四不可能主卧,我都有很多文章预测了,甚至前年年底很多人用管理说了,年底主卧来反驳我,结果都是我对了。再比如三幺四质押挖方案出来时,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我和绝大多数人预测相反,结果都是我对的,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大家可以去翻翻我前面的文章。

但是,这些都是我根据我观察到的,已知情况做出的推理,如果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果自然就会变化,这个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这次硅谷银行暴雷,直接影响到了美联储加息速度、高低,而美联储在三月加息五十基点必要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刚刚在众参两院作证时已经强调了,所以结合比特币破位的难看技术走势,可以顺理成章得出比特币将要继续下跌的结论。

但是,现在美国银行业面临崩溃,美联储自然要改变策略,停止或者暂缓加息,至少是减少加息的幅度,也就是资金可能要比原来宽松,以投机为主的比特币做一波反弹也是很正常的。

下面述评一下今天的重磅新闻,非重磅已经顾不上了。

一,欧行宣布继续加息:正当美国银行业危机向欧洲蔓延之际,欧洲央行如期推进加息50个基点的计划。欧央行表示,预计通胀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在过高水平,因此作此决定,以确保通胀率及时回归到2%的中长期目标,但未对利率路径做任何提示。

评论:真的是不怕死!这个多少有点出乎人们预料之外,欧行这么做的底气在于,一个,欧洲利率要比美国低,一个,欧洲银行相对要比美国健康,第三个,民众抗议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压力要比美国更大,因为欧洲很多是福利国家。

但欧行未提示下次利率变动路径,是因为不知道此次加息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保持灵活性。

当然,继续加息是要冒风险的,但欧行显然确定自己能承受。

二,当地时间16日,瑞士信贷宣布,将从瑞士央行借款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37亿美元)。路透社报道称,通过这些措施,瑞士信贷希望再赢得投资者信任。受此消息影响,瑞信股价周四早盘开盘大幅上涨。从“濒临绝境”到得到“救助”,路透社将瑞士信贷银行的遭遇形容为“戏剧性的一天”。

评:表面危机度过了,但深层次原因没有解决,这次不出事情,下次还会出,这家银行不出事情,下家银行也会出,欧洲银行业还有很多烂账需要继续揩屁股,投资者信心也需要时间修复。

三,百分之八十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会加息二十五个基点。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希望美联储下周暂停加息。

评:由于处理及时,硅谷银行暴雷带来的冲击波迅速消退,美联储有了缓冲余地,不需要停止加息甚至降息,但是,肯定会放缓加息速度,二十五个基点,估计市场能接受,毕竟恶性通胀的后果谁也受不了。。

四,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获救助

该银行是硅谷暴雷后股价大幅下挫的银行之一,硅谷银行倒闭后潜在的大量资金外流令第一共和银行陷入困境,被认为可能是第三家即将暴雷的银行,周三,惠誉评级机构将第一共和银行评级从A-下调至BB,即“垃圾级”。对此,美国政府安排金融界大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国内几家最大银行参与紧急救助第一共和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正讨论与第一共和银的潜在交易,其中或包括对该行进行大规模注资。目前情况是注资三百亿。

评:救助及时,民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须注意的是,这些资本都是有成本的,需要按照市场利率付款,从而大幅增加该行的财务成本,因此,虽然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危险基本能度过,但业绩大幅下挫已成必然,因此股价反弹后又继续下跌,表示投资者对该银行盈利前景不看好。当然,对该行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

五,自从加息对抗通货膨胀一年后,美国面临更加暗淡的未来,美两党党魁相互甩锅,相互攻讦,推卸责任。

评:美两党相斗成常态,越来越没有底线,前总统特朗普指责拜登治理无方,造成目前困境,拜登则反唇相讥说这都是共和党放宽对银行业的监管造成的。

客观评价,民主党上台多年,这个时候,还要将锅甩给前任太无耻,如果你正确,你英明,那前任政策随着时间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也应该清楚。拜登的无能,在他不停下跪中就应该知道了。

六,国内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来了,我们似乎管不到,只能期待,也只有期待了。

七,原油跌到七十美元区间了,国内油价依然只是小幅调整。

自从出台成品油调价政策后,国内的油价是越涨越高,涨多跌少,油价同样上升下降,回到原点后,油价要比原来高出一大截,以至于原来油价在七十的时候,国内油价大约在四五六区间,但现在依然是八区间,更无耻的是,油价跌到一定时候,就不联动了,不管怎么跌,就是不下调,而涨起来却依旧,大家只要去对比一下几年前的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这一次席卷欧美的金融风暴依然在寻找下一个受害者,未来,美联储与欧洲央行仍将面对居高不下的降通货膨胀率、民众要求降低通胀率的压力,而同时,八个锅子七个盖,怎么也管不过来,要降通胀,就要加息,加息就会减缓经济增速,甚至可能导致衰退,直接危险则是银行等大机构暴雷,未来欧美当局政策与世界经济走向前途未卜。

花大力气总结概括出来的消息,节省大家精力,请转发。

往期推荐:

历史何其相似——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年老昏花了吗?

(通俗版)美国通过法案建立加密世界的新SWIFT,从而继续称霸世界的企图能得逞吗?中国落后了(上)

超级经济危机阴影下,如何避险

不要内卷,内讧,内耗,内斗

Web3.0是不是一个企业,而是未来所有企业的必然归宿

美联储和多国央行宣布一项协调行动相关阅读:

硅谷银行“闪崩”破坏力有多大?(环球热点)

过去一周,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先后“爆雷”,震惊全球金融市场。美联邦政府紧急出手,推出一系列补救措施稳定人心,防止“多米诺效应”冲垮金融业乃至波及整个经济。不过,虽然美国总统拜登坚称“美国银行系统安全”,但市场并不买账,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余震”仍在持续。

此次银行关闭事件折射出美国金融系统存在哪些风险隐患?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会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乃至金融危机?国际市场密切关注。

银行“爆雷” 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3月8日至12日,美国三家银行——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清算或关闭。其中,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已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要求有意收购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银行在3月17日前提交竞标,希望以整体出售方式让两家银行重返私营经济领域。

硅谷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是全美国排名第十六位的银行。硅谷银行关闭是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也是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

为了防止发生挤兑事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积极表态并采取行动,但市场并不买账。3月13日,全球银行股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银行股集体下跌,多只个股触发熔断。除硅谷银行外,第一共和银行等其他经营方式和客户构成较为类似的银行或将面临相似窘境。资本市场面临恐慌情绪传染和流动性紧张。

因担心银行业动荡冲击中小银行贷款业务,华尔街投行高盛3月15日下调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0.3个百分点,至1.2%。高盛指出,资产值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承担了美国约50%的商业和工业贷款。其中,中小银行承担了美国六成的住房贷款以及八成的商业地产贷款。一旦储户对银行信心流失,出现大面积提现的情况,中小银行将被迫压缩贷款业务以保证自身流动性充裕,而这将抑制美国经济增长。

硅谷银行在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国家都有分行。硅谷银行危机也引发了欧洲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对硅谷银行在当地子公司以及银行业潜在风险的重视。3月12日至13日,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金融监管机构先后宣布暂停硅谷银行子公司在各自国家的业务。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已引发连锁效应。当地时间3月15日,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流动性困境加剧,在自曝过去两个财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缺陷”后,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进一步提供金融援助,瑞信股价重挫。

因其业务遍布欧美多国,瑞信困境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3月15日,瑞信银行一度暴跌30.8%,创下历史新低并领跌欧洲银行业指数,创1995年美国IPO以来收盘新低。这也导致欧洲主要三大股市3月15日全线大跌,跌幅超3%。泛欧股指斯托克600指数的银行板块重挫7%,创一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内外夹击 激进加息成为主因

“此次美国政府出手很快,手段明确且有节制,但要平息金融市场震荡还需要一些时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政府虽然出手干预,但并未为这些银行兜底。现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主要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希望通过市场力量干预,而不是靠政府直接救市。美联储发布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只保障储户利益,并不保障投资者利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硅谷银行危机的影响下,他们所持银行资产的估值面临大幅削减风险,所以市场出现了“情绪抢跑”现象。

作为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风暴眼”,硅谷银行“猛然崩塌”的原因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其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导致该银行所持债券等金融资产市价不断下跌,而非技术行业问题。

过去一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限已从0.25%飙升至现在的4.75%。很多分析人士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再加息0.5个或0.75个百分点。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是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对本报记者分析,此前,硅谷银行在流动性宽松时期吸收大量存款并配置长期限债券资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导致利率风险急剧上升。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息,特别是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利率倒挂”背景下,硅谷银行负债成本陡然上升,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价格暴跌,存款人集中取现,导致银行流动性枯竭。

“内外夹击让硅谷银行陷入困境。”陈凤英分析,近两年,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度远超预期。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处于转型期,融资需求大。但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很多初创科技企业纷纷从硅谷银行大量提现,形成流动性缺口。为填充流动性缺口,硅谷银行不得不出售其资产组合,由于此时利率已经处于高位,资产出售形成了较大损失。这种以斩仓亏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简称“AFS”)来筹措流动性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其流动性不足的担忧,造成存款挤兑。硅谷银行相对集中的科创类企业客户群体加速了这一“死亡螺旋”。

此外,美国对中小银行监管较为宽松,也是导致硅谷银行“闪崩”的重要原因。资料显示,2018年,美联储基于《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对金融机构监管标准进行了修订,将银行分为五档,对第四、第五档银行资本要求、流动性监管要求均有“松绑”。硅谷银行处于第四档银行范畴,根据监管要求,不需要设置逆周期资本缓冲,可以将累计其他综合收益(AOCI)项目从资本中扣除。AOCI包括某些资产和负债在变现前未实现的收益或亏损,该项目从资本中扣除后,即便银行出现浮亏,资本充足率仍保持“虚高”。

敲响警钟 恐慌情绪仍在蔓延

投资银行经理弗雷德里克·罗素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硅谷银行可能“只是地窖里的第一只蟑螂”。

当地时间3月15日,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警告称,近期,美国银门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爆雷”,或清算或关闭,只是初步暴露了美国银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的问题。这可能是一场“缓慢滚动的危机的开端”,之后可能会有更多金融机构面临查封和关闭。

英国广播公司称,硅谷银行关闭事件震荡全球金融市场,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市场都受牵连。市场担忧硅谷银行倒闭犹如2008年的“雷曼事件”,恐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硅谷银行关闭事件让人们再次回忆起被“金融危机”支配的恐惧。此次硅谷银行关闭事件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有何区别?是否会诱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最大的区别在于,雷曼兄弟当年是受金融创新旗号下衍生品之一的次级贷款之害,而如今硅谷银行的‘爆雷’主要是因为美联储近一年来的激进加息政策。”陈凤英分析,雷曼兄弟与很多大银行通过金融交易联系紧密,其倒闭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硅谷银行本身与金融同业没有太多交易行为,其现金流中断不会过多影响其他大银行。此外,美国政府当年并未出手救助雷曼兄弟,而硅谷银行已及时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一定程度上能使硅谷银行的挤兑有所放缓,为其流动性周转争取时间。当前,美国金融的风险点主要来自错过应对时间窗口的中小银行,幸运的是,美联储尚有“弹药”避免流动性危机。

美国银行业面临流动性危机的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

“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迫使银行破产。这就是问题的根源。”美国政治经济研究所主席的罗伯茨警告说,“如果美联储继续提高利率,将会有更多银行破产。”

“美联储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两难。”胡志浩表示,如果本次危机短期内能有效化解,加息与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或将延续,但力度可能有所收敛;如果事件继续发酵,引发更多银行挤兑与市场恐慌,美联储可能通过降息化解危机。但货币政策再次转为宽松使得金融市场短期平稳后,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会令美联储面临更为棘手的挑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银行相继关闭,正加剧全球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目前来看,跟随美联储加息的一些央行不得不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一些投资者和央行人士担心,鉴于金融机构的关联度,即使只是市场恐慌,也可能触发更多银行或其他机构陷入困境,并在经济领域造成恶性循环。

“硅谷银行关闭事件给全球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陈凤英表示,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应吸取教训,避免更大的金融风险:一是制定更谨慎的货币政策,努力维护宏观政策稳定性;二是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应对金融风险的心理准备和强大能力;三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G20等国际多边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记者 贾平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