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电影《边缘行者》,延续着香港电影常见的“卧底”题材。
从当年《龙虎风云》到《无间道》
从《黑白道》到上一部《使徒行者》
几乎是一脉相承。
香港影人骨子里自然生长的草根性,香港民众对于底层老百姓的天然同理心,都让这个典型的类型屡试不爽。
很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完全和上述经典同类型影片差了好几个等级。哪怕和分数最低的《使徒行者》比,都是逊色的。
当然了,曾先森相信,导演和主创是信心满满地想媲美这些经典。为了这么做,影片两次使用《英雄本色》的配乐,甚至在片末的主题曲上也选择了这首张国荣经典的《当年情》。
但是,想到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
不得不说整部电影剪辑之零碎,人物刻画之潦草,节奏调度之混乱,表达主题之模糊,实在让曾先森难以忍受。
这些也间接证明了本片的主创们,确实眼高手低。
⊥8
这个故事聚焦黑帮社团的内部争斗,来展现当时政治环境下的香港乱世。
警察,兄弟情,卧底,黑帮,政府,相互勾结,荼毒社会。
这种传统的警匪类型,这么多珠玉在前,该不会拍砸了吧?遗憾!
确实拍砸了。不客气地讲,这部电影没有一个环节能表现得好。
人物确实众多,譬如话事人、老头子、黑警、古惑仔、外国败类一应俱全,但没有塑造好啊。
随便举一个例子,谭耀文、陈国坤、林晓峰、任贤齐和任达华在故事里的兄弟情,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呢,演员之间的默契也没有到位,这其实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几个人之间的情谊可以通过一些事件和回忆来做,但是剧本缺失了这一块。
那能不能找有表演默契的演员呢?
哪怕是曾先森上面提到的,卧底题材分数最低的《使徒行者》,要解决这个默契问题都用了吴镇宇、古天乐、张家辉这样长期合作,生活中是朋友的组合。
而这部影片里谭耀文、任贤齐、林晓峰、任达华几乎是第一次合作,火花自然也擦不出来了。
又没有事件,又没有默契,塑料兄弟情,如何让人相信呢?
少之又少的爱情戏同样拍砸了,哪怕是出现了好几次的林嘉欣,她究竟和任贤齐的爱情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怎样的经过的?
哪怕你用3分钟,拍一个回忆闪回也好啊。没有!
黑帮新联胜的生意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没有!
他们与警察之间的矛盾如何产生的,也同样语焉不详。
由于这种人物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人物的性格是没有表现到的。
常识问题也多,譬如两帮黑社会几十上百人在医院里,能堵起来准备干架?
我们当然可以看到67岁的影帝任达华用力在演“忠义”
53岁的谭耀文努力在演“嚣张跋扈”
59岁的影帝方中信尽力在演“尽忠职守”,
56岁的任贤齐终于也当上了真正正正的男主角,但他的“黑化”同样演得相当吃力。
演员的表演,根本不能推进叙事的起承转合。
而且,曾先森都觉得很可悲,到现在都2022年了,香港电影还是这些老面孔在“垂死挣扎”,真的是末路悲歌了。
当然了,作为传统的警匪枪战片,这部影片里场面其实也不含糊,枪战、飙车、爆炸也确实有拍了很多。
但是实际上,打斗戏和场面相当的平庸,无非是撞车、死人、拳击场而已,同样没有一个能给曾先森留下印象。
更为遗憾的是,影片的转场极其生硬,想到哪剪接到哪,段落与段落之间一点弹性过渡都没有。
台词方面,说好听点叫致敬了无数的港片,但是在曾先森看来,这根本就是“复制”和“粘贴”。
比如“我不想一辈子当小弟”,然后自扇耳光。
比如“总有一天,你会觉得我说的是对的。”
甚至“兄弟都做不了”,然后走。
给曾先森最大的困惑是,演员在稀里糊涂演情绪,编剧在抄来抄去写结果,导演在囫囵吞枣导答案。
要知道情绪的酝酿是需要过程的,观众要看经过,没有叠加的情绪,这些情感怎么到来呢?
靠着一帮50多岁的老牌演员拼命尬演吗?
而且从后半部分开始,当任贤齐的角色“黑化”之后,故事开始乱扯。
抢完龙头棍,自己当卧底,洋人买办政府腐败,导演啊导演,你到底要讲什么,支线如此混乱,主线都断了。
3
请原谅曾先森孤陋寡闻,导演黄明升这应该是第一次当电影导演吧。
这个人之前一直是做武术指导的。这或许也是这次能找到洪金宝来客串的原因吧,哎,希望这部处女作能让他明白,他根本不适合做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