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女
水乳交融的荷花仙子,
色与声相得益彰。
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女性美的绝妙勾画,王昌龄诗:人面“荷花”相映红是采莲女美的进阶,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甚至觉得:采莲女的美是劳动的美,是动态的美,是内涵美;
而崔护笔下的女性美是一种静态的美,仪表美。两者相比之下,采莲女之美是上乘的美,独领风骚;而崔护笔下的女性美,则稍逊风骚。崔护笔下的调色板只有一种色彩:粉红色;而王昌龄笔下却有两种颜色:绿色和粉红色,显得更技高一筹。
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对采莲女的美的最佳诠释。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的荷叶之中,仿佛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少女那粉红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粉红的荷花间,交相辉映,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的采莲女不见了踪影,只有听到采莲女劳动的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自始至终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从三个点去描摹:罗裙、脸和歌声,本诗用荷叶与罗裙一样嫩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粉红、不见人影只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采莲女头部有粉红的脸庞,头部以下身穿绿色的罗裙,而在莲池中,上有粉红的莲花在盛开,下有绿色的荷叶层层叠叠,在空间立体上,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哪里是采莲女,这分明是荷花仙子!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真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