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近期,内蒙古多地发布了有关“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的进展。综合部分地区公布的信息,本次摸底的同时,还对不符合聘用要求的编外人员进行剔除,以实行总量控制。例如,来自乌兰浩特市财政局3月23日的消息称,乌兰浩特市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乌兰浩特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旨在摸清各单位编外人员聘用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进一步加强编外人员管理。乌兰浩特市财政局称,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履职,紧跟上级指示要求,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压实编外人员管理工作的责任。内蒙古多地精简部分编外人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近期,内蒙古多地发布了有关“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的进展。综合部分地区公布的信息,本次摸底的同时,还对不符合聘用要求的编外人员进行剔除,以实行总量控制。
例如,来自乌兰浩特市财政局3月23日的消息称,乌兰浩特市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乌兰浩特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旨在摸清各单位编外人员聘用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进一步加强编外人员管理。该项工作在建立节约型政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乌兰浩特市财政局表示,在本次摸底统计过程中,暴露清理了一部分不符合聘用要求、聘用时间、聘用岗位、未签订劳务合同的外聘人员,进一步规范了用工人员身份,通过劳务派遣、退休返聘、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用工的人员不再纳入编外人员统计范围,降低了政府用工风险,实现了政府自身精简和“瘦身”。另外,本次编外人员及经费统计,以2022年6月30日为时间节点,锁定了编外人员基数及经费总额。在此基础上,编外聘用人员只减不增,以利于对编外聘用人员实行数量、经费双向控制,将省下来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从长远来看,减轻了政府用工成本,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政府。
“通过精简、严控编外人员,能够促使在编干部职工进一步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抑制机关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的现象,对于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大有裨益。” 乌兰浩特市财政局称,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履职,紧跟上级指示要求,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压实编外人员管理工作的责任。
本次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以2022年6月30日为时点,按该时点实有人数进行统计。另外,经费支出按2022年6月当月编外人员实际支出的工资和单位负担的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缴费等乘以12进行统计。这一消息获得了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财政局的印证。
该局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的要求,已于2月中旬开始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另据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委编办介绍,在此次编外聘用人员数据摸底调查工作中,县委编办第一时间与县财政局取得联系,统一收集各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用工信息,严格按照招聘要求、考录条件、服务年限等规章制度和审核程序进行人员分类整理,将不符合聘用要求的进行剔除,清理部分已辞职、退休人员,切实将编外聘用人员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前期数据摸底,统筹考虑编内编外编制资源,为实现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结合各个单位的编制数、实有数等具体情况,再次精准统计用人单位编外人员数量。”五原县委编办介绍,在统计过程中,依据用人单位编外用工配置与岗位职责的适配度,对个别人浮于事,没有实际作用的编外人员合理进行精简。
同属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后旗在介绍有关工作时表示,旗委编办在2022年6月30日摸底的基础上,会同财政部门再次对现有编外聘用人员具体情况及规模进行梳理,通过财政供养人员数据核查编外用人情况,锁定人员基数,确保对编外聘用人员规模和经费总量实行双控,只减不增。
内蒙古多地精简部分编外人员相关阅读:
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这11类人可能被清理,谁反对、谁支持呢?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根据两会的精神和指示:中央国家机构的编制要精减5%了。既然上面都发话了,地方上当然要积极跟进了,例如:哈尔滨就发文剑指编外人员,还有湖北荆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也展开了编外用人清理等等。
按照各地清理编制外人员的目的来看的话,这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编制规划和管理的作用,提高编制内人员的利用率。
按照哈尔滨编制委员会发文称,从3月初起,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按照发文来看的话,每年要精简20%的编制外人员,5年内精简完毕。
那么什么是编外人员呢?其实本质上说就一句话:在体制内上班却没有正式编制的人员,例如:没有公务员编制、没有事业单位的编制等等。通常是以临时合同形式雇佣的工作人员。
按照一些信息来看的话,这11类人有可能被清退。当然了,凡事无绝对,请大家注意:这只是有可能被清退的编外人员。
1、超出员额控制标准的编外用人和行业专职人员;2、行政执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涉密等岗位使用的编外人员;
3、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已完成、合同已到期未再续聘的编外人员;4、人员使用与审批岗位不一致的编外人员;
5、主动离职、考核评估不适岗的编外人员;6、既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又未实行劳务派遣的编外人员;
7、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外包的保安、保洁、绿化、食堂等岗位的工勤人员;8、已推行社会化服务外包仍自行聘用并混合使用的编外人员;
9、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编外人员;10、医院、高职高专、公证处、仲裁办等用人主体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自聘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最后一类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为啥现在突然要清理编外人员了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有四个主要的原因在里面。
一是,现在的经济是个啥情况、现在的财政收入是个啥状态,我想有些人是知道的。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收入少了、那么养的人自然就不能太多了;无法有效开源的话,那么就不得不节流了。
二是,随着前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业务不断的增多、各种行政区域的不断增加等等。这导致了很多单位、很多部门开始大量的使用和招聘编外人员、招聘临时工。可是现在业务出现收缩了,那么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三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编外人员的大量使用,这里面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了,例如:吃空饷的、管理混乱的、胡乱执法的、造成各种不良影响的等等。现在统一清理一下,我认为也是有好处的、也是有利于提升公信力的。
四是,国家要求的是缩减5%的编内人员。既然上级有指示、既然要节流和省钱,可是编制内的人员不那么好裁,那么肯定是先对编外人员动手了,例如:现在开始动老师的编制也是一个道理。
总之一句话,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对编外人员动手了,这应该是个大趋势、是个未来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毕竟总的收入在减少,养那么多人也不太现实,还是先从“好动手”的地方先动手。
那么清理编外人员这个事情,到底哪些人在支持、哪些人在反对呢?
平时我在网上、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和听到一些编外人员们,甚至是我身边的一些编外人员的各种抱怨之声。
他们最大的抱怨无非是:很多活都是他们这些人干了,可是编外跟编内之间的福利待遇、工资待遇、各种待遇,那是差距巨大的。说白了就是:编外人员的活也不少、可是收入和待遇却不太好,跟编内差距较大。
不过我其实是不太同情这些人的,大家反过来思考一下:既然你选择了这条编外之路、那么就要承受这条路上的各种问题了。
话说回来,编外人员的手中也是掌握了一定的“权力”的,起码跟权力比老百姓就近了很多,平时还是可以得到一定好处的。
退一万步说,如果编外人员啥都不好、啥都不行的话,为啥很多人还趋之若鹜的去应聘、去干这个活呢?
于是乎,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小小的结论。现在开始清理编外人员,那么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应该就是那些可能被清理的编外人员们了。
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很多人的“饭碗”将失去了,而且还是个看起来、吃起来都还不错的“饭碗”。
那么除了编外人员本身反对清理编外 人员以外,我认为还有一类人也是不希望大量清理编外人员的。这类人就是:一些编内人员、一些需要接触一线工作的编内人员了。
这其实很好理解,有了编外人员以后,一些基层的编制内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减轻很多。大家平时在马路上开车的时候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往往交通高峰期的时候,在马路上维持秩序、指挥交通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编制外的准警察叔叔们。
另外有了编外人员以后,基层的编内人员不单单工作量可以减轻很多,还可以把一些“得罪人”的事情、难处理的事情、容易出问题的事情,交给编外人员去办。这几年大家一定听过过一个梗,那就是:不好的事情都是“临时工”干的。
这样看来的话,清理编外人员不断会增加一些基层编内人员的工作量,也让他们的“工作风险”变大了很多。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很多基层的编内人员当然也不太支持清理编外人员了。
那么哪些人会积极的支持清理编内人员呢?我认为有两类人会支持。
第一类人当然是普通群众、平头百姓了。这其实不用多解释了,财政养的人越少、普通人的负担就越轻松。毕竟编外人员的工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最终还是拿群众们交的钱发的。
另外很多编外人员都是直接在基层工作的、都是直接面对群众办事的。这样一来的话,编外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办事态度肯定也不咋地、甚至会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的问题,这也让很多群众心里不太爽、怨言比较大。
第二类人当然是体制内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了。他们出于维护公信力的因素、出于减少财政开支的因素,肯定是不太希望编外人员过于泛滥的。
分析完了,哪些人支持清理编外人员、哪些人反对清理编外人员以后。我其实还想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家现在的要求是缩减5%的编内人员,而不是先清理编外人员。
现在有些编内人员凭着“一考定终身”的巨大战略优势,变成了:安安稳稳、心安理得的享受高工资、高待遇、高社会地位了。
很多编内人员都有这种思想:反正我有编制在手,只要不触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一般都不会被辞退的——工资照样拿、福利照样发、加工资的时候照样有自己。
在这样一种现状之下,编内人员中也有很多:长期占坑不拉⑩、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甚至还有一些长期吃“空饷”之人等等。
最后我的观点是:眼下不单单要清理编外人员,其实一些不作为、不干实事、不真心为群众服务的编内人员,也应该清理一波了。不能变成了:考进编制内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了、意味着一辈子都旱涝保收了、意味着进了“保险箱”了。
大家对清理编外人员有啥意见、有啥观点呢?欢迎评论区讨论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