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激活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2023-04-20 欣欣旅游0
核心提示: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使散落在乡野山头的好山好水转化成“真金白银”,让一个个无人问津的“穷沟沟”变成“富窝窝”,在中原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幅“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业经济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使散落在乡野山头的好山好水转化成“真金白银”,让一个个无人问津的“穷沟沟”变成“富窝窝”,在中原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幅“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业经济升级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的美丽画卷。在4月13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四个单位之一进行大会交流发言。

  顶层设计引领,找准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河南省内的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三山”地区总面积6.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共涉及12市52县(区)637个乡(镇)11906个村,总人口2200余万,是全省乡村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山水、森林、中药等自然资源富集地带,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高规格召开“三山”片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把乡村旅游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用“硬杠杠”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编制“三山”片区乡村旅游规划,联合省交通厅出台《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规划打造约16600公里一带一廊多环旅游公路,直接联通90%以上的区域,打造河南版乡村旅游1号公路。高效益推动“三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县域旅游为基本单元,以乡村康养旅游为突破,带动更多群众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品牌培育增效,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起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将群众能否广泛参与、是否广泛受益,放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位置,推动利益联结机制联得更实更紧更牢,切实让乡村旅游发展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效果,联合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开展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推出全国首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的省级地方标准,将休闲康养、民宿旅居等内容与乡村建设、共同富裕一并布局、一体打造,并将示范村创建纳入财政衔接资金和统筹整合资金保障范围,有效破解了政策资金使用瓶颈。先后遴选两个批次391个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认定首批40个4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并对其所在县(市)给予奖补资金3.2亿元,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近年来,全省先后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3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584个,认定50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50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1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文产文创赋能,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能。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找准找足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推动深度融合、活态融合,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叠加,把乡村振兴之路铺的更结实、走得更宽敞。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产业特派员”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首期选定4地20个村进行乡创实践。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运营河南省乡创赋能中心。开展“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在9个乡村落地90个非遗空间和文创项目。制定《乡村民宿设施和服务质量要求》省级地方标准,建设“红旗渠人家”等5个民宿集群,建成运营758家精品民宿,认定28家星级旅游民宿,推动更多村宅变为精品民宿、更多村民升级为“民宿主人”。建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成研学旅行基地277个、营地18个、课程437节、精品线路4条,发布175条游研学线路产品,打造“游学中国”品牌。

  宣传推介引流,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实效。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实现从“流量”到“留量”转化,带动更多群众共富共享奔“钱”程。打造“老家河南”全媒体矩阵,整合官方网、微、端等新媒体平台,联动新华社、字节跳动等主流媒体以及境外新媒体账号,相继推出“过大年回老家”“老家灯会”等特色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投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广告宣传片,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出圈出彩作品。启动“河南DOU是好风光”乡村游助农专项活动,帮扶助农商家132个,上线商品数2457个,开展直播20756场,帮扶创作者8942人,传播总量6亿次,带动助农交易额近8000万元。

  下一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在产业上带富、精神上托富、民生上助富上铆足劲、下真功、见实效,交出文旅推动共同富裕的“出彩答卷”。

  一是坚持群众增收“金标准”。以乡村运营为关键,扎实推进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加快推动休闲康养基地建设。

  二是安好集群发展“加压泵”。以打造民宿集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集群化发展优势,总体谋篇布局,集中开发、整体运作,推动将品牌影响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三是打造政策聚合“倍增器”。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省级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有效融合各部门资源优势、辐射能力,用好用活用足叠加优势。

<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广东启动实施2024年度“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银联广东分公司联合印发《广东省2024年度“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此次行动覆盖广东6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1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活动包括:丰富文旅消费惠民措施,开展广东
    06-19
  • 辽宁非遗亮相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
    近日,2024年中国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   此次辽宁省选调21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0人赴白俄罗斯。活动现场,岫岩玉雕、抚顺琥珀雕刻、大连贝雕等技艺巧夺天工,凌源皮影戏、铁岭二人转、辽西木偶戏绝活
    06-19
  •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辽宁沈阳
    6月8日,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沈阳举行。   本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开幕式公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
    06-19
  • 端午假期 辽宁文旅市场热点纷呈
    端午节假期,辽宁省共接待游客102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51.7%。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全省夏季旅游特色资源,推出夏季主题文旅系列活动,以“踏浪观海 逐绿游山 旅居避暑”为主轴,深度
    06-19
  • 广东端午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龙舟等传
    2024年端午假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假期三天(6月8日至6月10日),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9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1亿元。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610.6万人次。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
    06-19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嘉峪关举办
    6月8日,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嘉峪关市举办。甘肃主会场通过组织展览展出、非遗展演、文创展示、战略协议签订、精品项目推介、保护成果展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等活动,呼吁社会公众共同守
    06-19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N”系列活动邀您体验“浙
    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储晓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叶菁出席活动  今年的系列活
    06-19
  • 甘肃省成功创建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甘肃省刘家峡旅游度假区位列其中,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甘肃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零的突破,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家峡旅游度假区位于临夏州永靖县,规划总面
    06-19
  • 内蒙古发布首批10条文物主题游径
    6月8日,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发布全区首批10条“读历史 游北疆”文物主题游径。  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内蒙古是文物资源大省区,为了让文物“活
    06-19
  • 湖北省极推进入境旅游支付便利化工作
    近日,由新西兰纽航、新西兰中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奥克兰中国文化中心等多家单位组织的新西兰旅行商踩线团16人访问湖北,沿途体验中国的便捷支付服务,通过POS机刷信用卡、微信支付等便捷支付服务,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心购买心仪的文创商品和伴手礼。 
    06-19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