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可达40℃以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07-09 多特软件0
核心提示:正文摘要:24日,强降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黄淮和东北地区,四川东部、重庆、云南、贵州西部、湖北中西部、苏皖北部、山东南部及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吉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或大暴雨,四川巴中、湖北十堰、安徽阜阳、黑龙江鸡西等局地降

正文摘要:

24日,强降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黄淮和东北地区,四川东部、重庆、云南、贵州西部、湖北中西部、苏皖北部、山东南部及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吉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或大暴雨,四川巴中、湖北十堰、安徽阜阳、黑龙江鸡西等局地降雨量149~160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60~105毫米。未来三天,辽宁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全国多地可达40℃以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中新网7月2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未来三天,辽宁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资料图:民众雨中出行。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24日,强降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黄淮和东北地区,四川东部、重庆、云南、贵州西部、湖北中西部、苏皖北部、山东南部及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吉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或大暴雨,四川巴中、湖北十堰、安徽阜阳、黑龙江鸡西等局地降雨量149~160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60~105毫米。

未来三天,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多分散性雷阵雨,局地并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7月25日8时至26日8时,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华北北部、黄淮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上述地区及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中央气象台25日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未来三天,辽宁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全国高温区域预报(7月25日8时-20时)

预计,7月25日白天,华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气温达35℃以上,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陕西关中、安徽中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湖南中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中央气象台7月25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7月25日8时至26日8时,黑龙江北部和中东部、吉林中北部、黄淮南部、苏皖北部以及湖北西部、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云南中西部、华南沿海等地有中雨或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85毫米),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新疆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5级风。

7月26日8时至27日8时,东北地区中东部、黄淮中西部、江淮东部、云南西南部、台湾岛及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局部有暴雨(50~60毫米)。内蒙古、新疆南部和沿天山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

7月27日8时至28日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青海西部、西藏北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福建东部、西川盆地中西部、云南西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60毫米)。内蒙古、辽东半岛、新疆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

影响与关注

1、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黄淮、东北地区等地强降雨及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2、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新疆等地高温高湿天气及不利影响。

全国多地可达40℃以上相关阅读:

40℃ 了,还会更热吗?答案可能让你“崩溃”……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 40℃ 的高温天气,让很多人对这个夏天感到“绝望”。不仅如此,更有新闻报道称,“随着今年厄尔尼诺状态的出现,今明两年全球会否迎来 1850 年以来‘最热年’,会刷新 2016 年的最热纪录”成为社会热点和关注焦点。

然而事实真会如此吗?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到底会有多严重?会持续多久?有什么影响?2023 年还会更热、2024 年会是最热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为大家解答这些疑惑。

01

什么是“厄尔尼诺事件”?

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厄尔尼诺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持续、大范围异常偏暖的一种现象,一般会持续 9~12 个月。

许多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就是全球变暖、干旱这一单向的暖化事件,但其实厄尔尼诺事件还会造成多地区的降水异常,造成洪涝灾害。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自1950年以来,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曾经出现过 3 次,分别是 1982 年 4 月~1983 年 6 月、1997 年 4 月~1998 年 4 月和 2014 年 10 月~2016 年 4 月。这 3 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范围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 2014 年 10 月~2016 年 4 月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为例,它造成了 2014 年、2015 年我国南方夏、秋季多雨,南方多地城市内涝;还造成了我国 2015 年玉米产量减产 500 万吨,以及 2016 年长江流域的洪水及南方城市内涝,使得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约 2.6%。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美国东部原本常年处于干旱地区的降雨量增多;导致非洲多地降雨极度减少、干旱增多,加剧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儿童受到饥饿、疾病和缺水等情况。

由此可见,厄尔尼诺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会体现在人类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

02

今年厄尔尼诺事件会有多严重?

今年 4 月,世界气象组织给出了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预测意见——今年 5 月~7 月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 60%。中国气象局在 5 月初也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将于今年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且本次厄尔尼诺事件比此前预计还要提早 1~2 个月,且发展迅速。从目前的预测来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至少持续 8~10 个月,可能在今年冬季达到峰值。

6 月初,不少媒体报道称“2024 年将会是最热一年”,对于这一问题,周兵表示:目前来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和 2009~2010 年的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类似,当年西南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较重。但如果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成为更强的事件,那么 2024 年将成为最热一年的概率将会大幅上升。

世界气象组织给出的结论是,未来 5 年内全球温升 1.5℃ 的概率达到 50%,人类必须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03

本次厄尔尼诺事件

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回顾 1997 年 4 月~1998 年 4 月和 2014 年 10 月~2016 年 4 月这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它们对我国的作物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根据数据统计,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造成我国夏粮减产为 11.2% 和 1.2%,早稻减产为 7.5% 和 0.9%。

不过,当问到今年 5 月黄河流域多地阴雨导致小麦发霉是否与本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关时,周兵表示“此次黄河流域多雨,主要是受北方西风带冷空气过程的影响。”

除了对于作物造成的影响,周兵还提醒大家,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可能还会导致 “南涝北旱”气候格局的回归。在未来几个月中,城市内涝、高温热浪、干旱与林火等问题应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提前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准备工作。

04

如何应对厄尔尼诺事件?

周兵表示,“2022 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高温热浪与夏秋连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让许多人对气候问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如此,2019 年、2020 年澳大利亚林火持续 4 个多月,向地球系统释放了近 4 亿吨的二氧化碳,让森林从“二氧化碳的汇”,“燃烧成了二氧化碳的源”,对碳中和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今,厄尔尼诺事件、“最热纪录”等情况出现,更应该让我们重视全球气候危机问题,厄尔尼诺必然会造成全球或区域极端天气更加频繁和强度增强,加剧全球变暖的步伐。

面对即将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应做好科学应对和积极防御的充分准备,用实际行动逆转或减缓气候临界点激活的时间。比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可持续、健康和更为合理的饮食,减少农用耕地,恢复林地;做好森林火情监控;做好城市内涝等应对措施,这些举措将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同时,呼吁全社会需要紧急转型避免气候灾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道推动零碳未来。

作者:崔瀛昊 科普创作者

审核:艾婉秀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高级工程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