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燕家庭
张秋燕作为女儿在父母面前尽了孝心,作为儿媳代替丈夫在公婆面前尽了孝道,作为母亲既当爸又当妈,把女儿培养成优秀大学生,单位爱岗敬业。从警20多年来,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文明警察、十大杰出妇女、十大标兵、十大杰出青年、全市十佳卫士、省优秀人民警察、好军嫂等荣誉称号。
孔金玲家庭
和丈夫谢玉奇结婚20多年来,夫妻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很少有红脸拌嘴的事儿。他们孝敬父母,两人经常利用节假日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买衣、买菜,给零用钱。对待孩子,爱护而不娇惯,关心而不溺爱,如今儿子考上大学,还担任年级长,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夫妻两人还义务八年帮助县二高一名贫困学生,使其考上了大学。
范西海家庭
家住薛店王圪当村,全家和睦,邻里团结,勤劳致富,教子有方,多次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妻子谷端三十多年如一日,视公婆如爹娘,每天早上烧鸡蛋茶端到二老床前。公公患脑梗塞、脑萎缩住进医院,她日夜守候,老人吃什么,喝什么,随要随到。平时邻里相求,全家都热心帮忙,被当地干群誉为邻里团结、乐于奉献的好榜样。
吴万心家庭
薛店镇吴村3组村民,全家13口人,四世同堂,和睦相处,团结邻里,勤劳助人。吴万心今年73岁,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母亲行动不便,他几乎每天都去集市买早点和老人爱吃的东西,老年人最怕孤独,方圆几里哪里有庙会、哪里有戏,他都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去赶会、看戏。其长子吴国强在河北保定市做生意,生意做的十分红火,但他富裕不忘乡亲,自己出资带领二十多名贫困户去河北保定做生意,使他们很快走上富裕之路。
刘淑娟家庭
家住白庙赵庄村,男到女家落户,刘淑娟夫妇在本村开了一家万客来便民连锁店,父亲刘如让,开了一家理发店,母亲叶会珍无怨无悔挑起了看管孩子、料理家务的重担,以分担女儿的负担。一家人和和睦睦,尊老爱幼,齐心协力,共奔小康。
孔祥孟家庭
家住冢头镇柿园村,儿媳于巧娜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老人。90岁的奶奶行动不便,每天早晨,她替奶奶梳头、洗脸、倒便盆,尔后搀扶奶奶坐桌前吃饭。公公的衣服、被褥全是她拆洗的,冬天冷了,她做了两床前被褥给奶奶、公公铺,而自己床上的仍是十年前结婚时的。她与邻居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谁家有困难,她都伸出援助之手。
宋春娈家庭
家住广天杨庄村,夫妇结婚23年来,相敬如宾,相互体贴,对老人孝顺,对子女疼爱。婆婆患脑溢血后遗症,生活不能处理,宋春娈床前孝敬四、五年,直到老人病逝。夫妇俩头脑灵活,有主见,几年前,建起了一个铝制品加工厂,产品畅销30多个县市。宋春娈夫妇还是热心人,谁家红白喜事需要帮忙,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还对生活有困难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王秋霞家庭
家住堂街镇丁庄村,全家20口人,一家人父母仁慈,子女孝敬,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王秋霞公公72岁,婆婆68岁,她总是主动帮助老人做家务,问寒问暖,还把单身的叔叔接到自己家,管吃管住。妯娌之间,王秋霞总是以身作则,从不搬弄是非,姊妹4个过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平时,村上谁家有红白喜事,她总是主动前去忙前忙后,谁家要是有个大病小灾,她总是既出钱又出力。
马国志家庭
家住长桥坡马村,一家祖孙三代26口人,六个儿子中,除了老四在本村外,其他五人均为国家干部。平时分七个灶吃饭,每到周末,弟兄几个总是相聚老家,看望老人。老人病了,六个儿媳争着为老人看病,平时老人花钱,几个儿媳总是每次回家你50元,我100元,不等老人花完,钱就送到家了。他的家投资3万多元,修通了村上的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吴玉祥家庭
家住渣元宋堡村,吴玉祥六个子女,五个子女分别在平顶山、上海等地工作,照顾二位老人的重担都落在了二儿媳仝红珍身上。仝红珍没有丝毫怨言,日常三餐变着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闲暇日陪老人唠嗑、看电视,把二位老人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儿子吴自敏先后办过机瓦厂、面粉厂等,2005年5月又在市郊区投资20多万元建成一座环保免烧砖厂,生意红红火火,当年实现了赢利,还在市区购买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