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对联(乡风民俗(3)春联)

   2023-04-08 互联网0
核心提示:农家对联(乡风民俗(3)春联)那些世代流传的乡风民俗,曾经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我们的生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安顿着我们的肉体,编排着我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于是,我们对那些正在消失的东西满怀不舍的情愫,就如不舍花儿凋谢,不舍美人老去。远去的乡

农家对联(乡风民俗(3)春联)

农家对联(乡风民俗(3)春联)

那些世代流传的乡风民俗,

曾经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我们的生活,

慰藉着我们的心灵,

安顿着我们的肉体,

编排着我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于是,我们对那些正在消失的东西满怀不舍的情愫,就如不舍花儿凋谢,不舍美人老去。

远去的乡情其实就是不舍的乡愁,总有一些朴素的文字感动人心。


旧时,无论城乡人家,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新春联,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所谓“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宋代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春节是喜庆的时候,因此,春联也要喜庆。纸要大红的,墨要黑亮的,字体要富态、丰美,联语也要吉庆、喜气,无非是些“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之类。据说书圣王羲之因为字写的好,每年他为自家写的春联刚贴出来,就会被人偷偷揭走,王羲之为此头痛不已。这一年,他忽生一计,干脆在门上贴了一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此语大不吉利,果然无人再来偷揭。哪知到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门时,发现王家门上的春联变成了“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才知道大家都上当了。这个故事虽只是假语村言,却足以表明春联是要吉庆的。


红火吉庆的春联装饰了新年的家门,也装饰了人们的心境,装饰了周而复始的似水流年。火红的春联,贴在进出家园的门户上,也是贴在辞旧迎新的年关上,新春伊始,万象更新,避除去年的祸患与不幸,昭示来岁的红火和吉祥。


春联原本就有纳吉祛祟的巫术功能,它最初不是用纸写的,而是用桃木雕刻的,就是王安石《元日》诗中所说的“桃符”,最初它上面刻的大概也并非吉庆联语,而是威风凛凛的门神形象。据说,门神有两位,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画二神形象于门上,就能镇守门宅,驱邪祛祟,让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纷纷回避、逃之夭夭。现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悬有相貌凶猛的面具,这也许正是古代画门神的遗风,而在开化较早的中原地区,狞烈野性的门神形象则早已被更少野蛮遗风更多文采风流的春联代替了。


在城市中,甚至连春联的踪影也日益凋零。现在的城中人家,都已经装上了钢筋铁骨的防盗门,自然无需劳动门神放哨站岗了。然而,防盗门保得住家中的金银珠宝,却能够像农家蓬门荆户上的春联那样,岁岁年年给我们带来诸神的祝福和心境的安详吗?


上矩形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