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设南京第一个政府江乘县 千年后王安石哀叹

   2020-06-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北宋王安石一生“两起两落”,三次担任“江宁知府”,两次从南京到开封任宰相,推行变法。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其诗作《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其四始皇驰道》中,寻访了秦始皇在古代南京留下的江乘县与秦驰道遗迹。面对这些千年前的古迹,王安石却连连哀叹

北宋王安石一生“两起两落”,三次担任“江宁知府”,两次从南京到开封任宰相,推行变法。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其诗作《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其四始皇驰道》中,寻访了秦始皇在古代南京留下的江乘县与秦驰道遗迹。面对这些千年前的古迹,王安石却连连哀叹。

【名篇佳句】

穆王得八骏,万事不期修。茫茫千载间,复此好远游。

车轮与马迹,此地亦尝留。想当治道时,劳者尸如丘。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其四始皇驰道》宋王安石

【渊源典故】

江乘县是南京地区的秦代古县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行政建制的发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江乘县的管辖区域主要是沿江地带,但起先并不是为了发展沿江经济而建而是为了迎接秦始皇的到来。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东巡,准备从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一带)返回咸阳,途经当时的栖霞山附近,准备乘船渡过长江。当地官员遂将秦始皇渡河区域设置为“江乘县”,以此铭之。虽然当时的江乘县管辖面积并不大但地处长江下游的交通要道,当地一度人流如织,商贾云集,经济发达。到隋朝开皇初年,江乘县被宣布撤废。

秦始皇东巡自江乘渡江不仅造就了“江乘县”这个地名,而且当年驰马于此也见证了一段赫赫有名的秦驰道。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在秦故地与六国境内的旧道基础上兴修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根据车同轨的标准,秦驰道均宽50步,可并驰2车,以利管理六国旧地和方便战争前线的补给,还能使秦始皇出巡时畅通无阻。而当时的江乘县内同样也修筑了这样一段驰道。秦驰道修成以后直通南北,规模极其宏大,它作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成为秦王朝全国交通网的主纲之一,也一度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干线。秦驰道因此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了。

在王安石的《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其四始皇驰道》写到的“想当治道时,劳者尸如丘”足以使人遥想当年修筑秦驰道的情形,场面定是宏大而悲壮的。无数壮士莽汉、老幼病弱者赤膊裸肤面带饥色和愁苦无奈之状,在刀戟威逼下凿石开山,抬土夯筑或像蚂蚁搬家一样背土填谷,不难想象“秦直道”的修筑定是与万里长城一样不知埋入了多少尸骨。

无论是后人对秦始皇的作为称赞为千古伟业,还是批评为劳民伤财,但从王安石看来,很难得到正面评价。我们知道,王安石主政思路是“抑制豪强,接济民生”。他的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标签: 王安石 秦始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十七岁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12-31 王安石
  • 古人有多不爱洗澡 王安石的胡子竟然都有虱子
    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老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历史因素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
    12-26 王安石
  • 王安石吃饭轶事 曾吃鱼饵一盘 宴客两菜一汤
    北宋宰相中,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
    12-24 王安石
  • 同样是变法 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