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阿斗扶不起的原因 缘自诸葛亮教育失败?

   2020-11-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世人对于刘禅,多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为何扶不起,除了自身的资质问题之外,和父母师长失败的教育也分不开。刘备这个做父亲的当然责任最大。一般来说,古时许多父亲常年在外,子女教育一般都交托给妻子,女人家“相夫教子”嘛。这阿斗在荆州的新野出

世人对于刘禅,多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为何扶不起,除了自身的资质问题之外,和父母师长失败的教育也分不开。

刘备这个做父亲的当然责任最大。一般来说,古时许多父亲常年在外,子女教育一般都交托给妻子,女人家“相夫教子”嘛。这阿斗在荆州的新野出身,本来还是不错,有两个母亲共同抚养。嫡母糜夫人和生母甘夫人,两位据说姐妹情深,对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也呵护备至。可惜,曹操南征,先是糜夫人在乱军之中死去,赤壁之战后不久,生母甘夫人也在公安病逝。当时阿斗还是抱在怀中的三岁婴儿,可怜母亲就病逝了。之后,刘备又续弦,娶了江东的孙夫人。孙夫人不过是二十左右的女子,又喜欢舞刀弄剑,对阿斗自然是谈不上什么教育。

刘备则忙于争夺天下霸权,先是趁着曹操和孙权互掐,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有了立足之地。之后又发兵益州,假借帮助刘璋攻打张鲁的名义,在益州邀买人心,最后终于夺取了益州。取得益州之后,刘备忙于平定内乱,此时东吴趁机出手,派人召唤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上阿斗,幸亏有张飞、赵云出面截留,才没有当人质。不久,诸葛亮带上阿斗入川,父子终于团聚。此时阿斗八岁,正是学习的好时光。

可惜,刘备还是没空教阿斗,之后先是汉中之战,再是关羽的荆州之战,再是刘备率军亲征,发动伐吴之战,再到后来,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还,没过一二年刘备就去世了。

当然,刘备作为君主,自己没空教也可以请人来教孩子。刘备找的谁呢?找的是有蜀中孔子之称的儒学大师谯周。这个谯周本是刘璋的手下,看到刘备势盛,劝说刘璋投降,成了刘备的座上宾。多年之后,西晋军队大举入侵,这个谯周又劝说后主刘禅献城投降,把还在前线苦战的姜维气得半死。有人说谯周是审时度势,但同样有人说谯周不过是见风使舵的小人。太平时代,谯周可以做个道德君子,身处乱世,谯周却不过是个墙头草,是个阿附权贵的势利小人。像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又能有什么好呢?

不过,刘禅被立为太子,接触到谯周的时候,已经有十五岁了。并且,谯周再怎么说,不过是太子家令,不过是阿斗的一个管家,一个下人而已。对阿斗的影响实在有限。其实在刘禅一生当中,影响最大的那个人,还是诸葛亮。

在刘备临终之际,将刘禅召到身边,告诉刘禅:“朕开始不过是拉肚子,病情不怎么严重。可后来病情严重,引发其他的病症,现在大概已经没有痊愈的可能了吧。不过古人就说,年过五十不算夭折,自己已经六十多了,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是不放心你们兄弟几个。之前,诸葛丞相曾经来信告诉朕,说太子很聪明,有器量,远远超过期盼。如果你真的能够如丞相所说,那朕也就没什么担忧的了。你要好好努力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众人臣服,做一个好君王。”

之后,刘备提到了对刘禅的教育问题。先是说了自己的态度,“你父亲我福德薄,你不必效仿我。你寻常时可以读读《汉书》《礼记》,闲暇时可以看看诸子学说,以及《六韬》《商君书》,可以增加你的智慧。”然后提到了诸葛亮的教育观念,“听说丞相在百忙之中,亲手为你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几种书,让人给你带过来,可惜半路上丢失了。你可以再求丞相给你一份。”之后,刘备又叫来其他几个儿子,交代他们,在自己死后,你们兄弟都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好好辅佐丞相。

对于诸葛亮开的这个书单,历代有不少学者有不同意见。在儒家学者看来,君主治理天下,自然应当以仁义为主,应该多看看《五经》之类的典籍。像刘备,就告诉刘禅,应该多读读《汉书》《礼记》。现在,我们常认为历代史册中,写得最好的是《史记》,其实,在古代正统学人看来,《汉书》的成就要大于《史记》,而其中最让人称道的则是对道德礼仪的尊崇。相对《史记》则有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一些人批评《史记》为“谤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礼记》则是《五经》之中介绍各种礼义最全面的著作,更是古代帝王的比读书。

《六韬》相传是西周姜子牙所作,专门讲述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之道,《商君书》则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作品,强调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作为君王,身在乱世,一方面要讲求礼义,收揽人心;另一方面却也必须讲求兵事,在战场上取胜,而驾驭部下,管理天下,又需要推行法治。应该说,刘备给刘禅推荐的书目很全面,相对诸葛亮推荐的书目则有些偏激。

诸葛亮没有推荐《汉书》《礼记》,而添加了法家代表作《申子》《韩非子》《管子》的作品。《申子》看重外表与实际的区别,《韩非子》看重以法治国,以术御下,《管子》则宣扬权衡利弊,进去退让得到权力的平衡,这些作品那都是劝导君王专注眼前,急功近利,且一味讲求法术,以诡诈对人。诸葛亮如此教育刘禅,那还不把刘禅给教坏了?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对诸葛亮开的这个书单大加赞赏。宋代的学者唐庚就认为,历代君王拨乱反正,都要有很好的智谋权术。后主刘禅,乃是平庸软弱的君主,以仁义教导,只会加重刘禅的缺点。所以刘备也希望刘禅多看看讲究兵法军事的《六韬》讲究法治的《商君书》,只不过诸葛亮更切实际,针对刘禅的弱项,加重法家思想的教育,让刘禅多懂得一些权谋之术。对那些空谈仁义的腐儒,唐庚表示不屑一顾。

其实,在三国时期,孙权也曾经给吕蒙开过一个书单。当时吕蒙是东吴军中的高级领导,却没有什么学问。孙权就给吕蒙开了一个书单,让在公务之余好好研读。孙权说:“孤年轻的时候看过《诗》《书》《礼》《左传》《国语》这类经书,可唯独不看《易》。到掌权之后,孤经常翻看《史记》《汉书》《东观汉书》,还有各家的兵书,比如《孙子兵法》《六韬》,自认为帮助很大。”孙权表示,这些书比较多,一时很难看完,吕蒙可以先看看《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以及《史记》《汉书》《东观汉书》等等。

看孙权给吕蒙开的书单,省略了自己年轻时候读的宣扬儒家仁义的作品,毕竟军情紧急,时间匆促,一切以务实为上。那么,什么对于实际的工作最有帮助呢?一个就是兵家作品,另一个就是可以作为参照的历代史书。至于法家作品,孙权没有没有提到。估计这点和蜀汉是接手刘璋,蜀中法纪废弛,亟需整顿,而东吴从孙策以来,内部相对稳定,有一定关系。而儒家经典中,孙权表示,自己不看《易》,只因《易》大多是宣扬占卜天命之说,言多虚无,不切实际。

从吕蒙后来的表现看,孙权开的书单很是见效。不久之后,鲁肃再见吕蒙,不由赞叹:“非复吴下阿蒙矣!”而刘禅也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控蜀汉政权三十余年,诸葛亮教育的效果,也算不错。

 
标签: 刘禅 诸葛亮 阿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刘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吗 刘禅是不是三国中最聪明的
    刘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吗 刘禅是不是三国中最聪
    1、刘禅不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刘禅的才能相当于普通人中比较聪明的,但没有济世大才。2、三国最聪明的是郭嘉。此人曾属袁绍集团,袁绍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郭嘉却知其必不能成事,不以小恩而忠之。曹操早年四面楚歌,无出奇之处,郭嘉与曹操接触
  • 三国演义中刘禅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刘禅是怎么去世的
    三国演义中刘禅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刘禅是怎
    1、刘禅病死的。2、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3、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
  • 揭名相诸葛亮辅佐之人刘禅真的是个渣渣吗?
    现在,大家用来形容此人无用到一定地步都会说上一句心灰意冷的话:“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可见,这阿斗刘禅在咱们老百姓心中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形象!虽说,这刘禅在皇帝老爹驾鹤西去后,顺利登上了皇位,但也没过上太平的日子。先是从小就死了娘,再是刘备
  • 刘禅是个有智谋的皇帝吗?他的智谋用在了哪里
    自古以来,少主重臣,就是一对冤家,能够和睦相处的极少,更多的还是以悲剧告终,诸葛亮为了打破这个定律,实现双赢,他选择了北伐,离开权力中心,给刘禅空间。史载,诸葛亮生前辅佐刘禅不到十二年,只在朝中呆了三年多一点,还基本上都是在刘禅继位初年的那
    12-29 刘禅
  • 权利角逐 刘禅借尸还魂 蒋琬伐东三郡难产
    蒋琬自建兴十二年以尚书令身份总理国事,至延熙九年(246年)去世,执掌蜀汉政权达13年之久。这段时间蜀国极少兴兵,主要致力于经济恢复和百姓的休养生息。延熙六年十月,蒋琬似乎认为蜀国国力已经有所恢复,再次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将行营自汉中迁
  • 扶不起的阿斗?“昏君”刘禅为什么能在位41年
    从我们现今掌握的资料来看,刘后主并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三国时蜀汉为何不置史官
  • 蜀汉后主刘禅亡国之后 才对此人相见恨晚
    从小就接受的政治学理论告诉我们,国破后必然是家亡,是为国破家亡。但这个理论并不总是成立,对一些人而言,对一些家而语,国破之后并不一定就是家亡。比如蜀汉的最高统治者刘禅和他的家族,在蜀汉国破之后就活得很是滋润嘛!安置蜀汉皇族的安乐公国,熬死了
    12-26 刘禅
  • 刘禅他为何拒绝为诸葛亮修寺庙?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刘禅。历史上的刘禅被称为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刘禅果真如此昏庸无能吗?事情始于君王刘备思劳成疾,宣召诸葛亮到白帝城,托付后事,对诸葛亮说:“君的才干比曹丕高出十倍,定能把国家治理好,若嗣子还可辅佐,
  • 诸葛亮最错误的决定是什么?将儿子托付给刘禅
    诸葛亮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不但他的事业以失败告终,他的儿子也是令人遗憾地扶不起来。诸葛亮娶妻多年,四十好几了还没有儿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葛亮只好给远在东吴的大哥诸葛瑾写信:你儿子多,我一个都没有,不如把你的儿子过继给我一个吧!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
    首先在刘备活着时,诸葛亮百战百胜,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使刘备免于逃亡之苦。可在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前后判若两人,这也是有人认为周瑜比诸葛亮有军事才华的原因。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就很高,如果北伐成功,那刘禅就更没心情吃喝玩乐了。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