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在民国时声誉为何很高?与善用人才有关

   2020-08-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黎元洪爱才如命,尤其是在爱惜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与保护人才方面不拘一格。黎元洪虽是行武出身,但他嗜好读书,常常手不释卷,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早在留日期间,黎元洪就深深认识到日本军事科技之发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人才意识。归国后,他就极力建议

黎元洪爱才如命,尤其是在爱惜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与保护人才方面不拘一格。

黎元洪虽是行武出身,但他嗜好读书,常常手不释卷,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早在留日期间,黎元洪就深深认识到日本军事科技之发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人才意识。

归国后,他就极力建议张之洞派员到日本学习先进技术与军事,张之洞采纳了他的建议,到1906年,湖北地区派出留学生达1360人,占全国派日留学生总数的1/4,也正是这一批留学生经过洗脑回到湖北后,把日本先进的技术与西方的先进思想带到湖北新军中来,成为日后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当时,在军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湖北新军如此人才辈出,多亏了黎元洪当初在总督张之洞面前的极力鼓动。

1906年4月,黎元洪出任湖北新军第21混成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在新军的位置仅次于第八镇统制张彪。

陆军小学堂会办后,黎元洪以整顿部队为名,通过黄陂籍新军32标标统(团长)蓝天蔚,招募大批富有新思想的知识青年入伍,其中在黎元洪的家乡黄陂招募的96人中就有12个贡生,24个秀才,随后,将他们中的优秀者或送到陆军小学堂深造,或选派到日本留学。

后来,仅从黎元洪的家乡黄陂,就走出了诸如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医药专家等50多名辛亥革命风云人物。

黎元洪首次担任大总统后,狠抓精英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他大胆起用一代教育家蔡元培,谱写了北大之教育传奇。

1916年12月22日,革命家、教育家、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应召于大风雪中来到北京,大总统黎元洪亲切接见他后,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总统令于12月26日正式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正式到校就职,并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一批影响一个世纪的民族精英都很快聚集于北京大学,群星璀璨,一时风云际会,这里以后成了五四精神的发源地,有报道说:“北京政府有这个度量把全国最好的大学交给国民党人蔡元培手里,在北洋时代,没有谁比黎元洪当政时表现得更为开明与从容。”

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虽然不是革命党,但对革命党人非常同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是尽力保全他们,对于军中出现的新思想,他从来不反对,甚至还鼓励士兵接受新思想。

1904年,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与革命党领袖黄兴来往的联络书被截获,报与黎元洪,他便示意刘静庵托病离开,从而保护了刘静庵。

1907年,日知会的季雨霖秘密响应萍浏澧起义而身陷囹圄,又是黎元洪出面将其保释,就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前夜,孙武试制炸弹时,炸弹不慎爆炸,官兵闻风而至,把革命党的名单搜去,湖广总督等人要按照名单抓捕党人,黎元洪两次激烈反对,认为名单牵涉面太广,不能操之过激,以免生变,这两次建议虽然被拒绝,但也可以看出,黎元洪对革命党人的感情。

他始终以惜才为由,以中庸之道的态度处理;对已发现的革命党能瞒则瞒,实在瞒不过仅以撤职、开除了结,而不愿将之上交或杀害,从而在客观上为革命保护了人才,积蓄了力量。

 
标签: 人才 民国 黎元洪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刘邦人才济济为何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 韩信明明是个难得人才能起兵却放弃了皇位
    韩信是个悲剧性人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抚心哀念,,惋惜名将才华,更对他放弃三分天下的机会不解。其实,当时就有两人劝说他背弃刘邦,三分天下,而且为他透彻分析了天下形势,但都被韩信给拒绝了。那么韩信为什么当反而不反呢?韩信这个人,说到底还是给那
  • 一代枭雄曹操是怎样对待叛变后又归顺的人才的
    曹操对关羽真算是照顾有加,明知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后来关羽水淹七军,骇得曹操打算迁都避让),却还十分礼让,这份器量已经完全是人格的魅力了。真正的君王,对人才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拉拢,即算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决不能让强敌得到,这是起码的
  • 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
    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争战不断,同时,人才争夺战也在不停地打响。但是,有些人才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样,不过是一块璞玉,需要等待着识货的主儿来发现自己。当然,他们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一样,主动推销或者让别人推销。卞和推销
    12-18 人才张仪
  •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
  • 刘邦手下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才而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 历史上的高俅竟是位连苏轼都推崇的人才
    高俅原名叫什么,我们在看完小说之后,可以知道高俅本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后来却成为了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这使得大家对于这个人物非常的好奇,那么高俅的原名到底叫什么呢?下面内容就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高俅原来的名字叫高毬,是东京一个不学
  • 三国boss招揽人才有绝招 不来我就睡你媳妇
    今天老侃给大家侃一侃三国里那些狠人boss都是咋带小弟的?是不是全都西装革履,头发抹油打蜡,身上再纹着一只翘脚皮皮虾,见人就问:“知道许都扛把子,浪里小白龙曹阿瞒吗?”这哪里是古人礼贤下士的态度,分明就是隔壁东兴社团招小痞子!曹操这等枭雄这
    12-12 三国
  •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
  • 歧视旗人?清朝为什么只有旗人才能自称“奴才”
    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