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2020-12-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也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早年的袁绍还是很有些英雄气概的,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般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想当年,大将军何进一再受十常侍陷害,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袁绍挺身而出:“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人就是这样,没有拖累,行为做事也就无所挂碍。袁绍虽然名气不小,却没有自己的兵马,诛杀十常侍还要向何进借兵。手头拮据,内心丰富。袁绍此时,意气风发,英雄盖世,敢说敢做,丝毫看不出后来“色厉内荏”的迹象。问题在于:何进屠夫出身,从来胸无定见,几经辗转,最终还是被十常侍诱杀。何进已死,权力尽归十常侍所有。袁绍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奋不顾身,与曹操一起,杀入宫中,将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尽皆诛杀。不幸的是,杀死了一群狼,又引来了一只虎。董卓借勤王之机,顺利进入朝堂,很快权倾朝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董卓就想废掉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结果丁原仗吕布之勇,坚决反对。后来董卓用计,策反吕布,刺杀丁原,从此一手遮天,再无顾忌。

按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董卓权势如日中天,更兼其恐怖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朝堂之上谁还再敢说半个不字。但袁绍就是袁绍,从来不失英雄本色。当董卓再次提出废立之事时,别人都不敢说话,唯独袁绍应声而出:“汝欲废嫡立庶,欲为反耶。”见还有人反对,董卓不禁大怒:“汝视我剑不利也?”见此,袁绍毫不想让,拔剑说道:“汝剑虽利,吾剑岂不利也?”情势危急之际,幸亏蔡邕从中相劝,双方才各自罢手。袁绍经此力争,不能得手,只能匹马奔冀州而去。想袁绍此时,虽有四世三公之名,终究实力太弱。而董卓把持朝政,又有吕布等人助纣为虐,真要撕破脸皮打起来,袁绍肯定赚不到半点便宜。但也正是因为身处如此险境,犹能慷慨激昂,才恰恰表现出袁绍的勇敢和无畏。诛杀宦官,抗衡董卓,都绝非等闲之辈能做得出来的。后来就不一样了,回到地方之后,因为祖上有名,四方仰慕,队伍很快壮大,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前,袁绍手下已经有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郭图、颜良、文丑等一班文臣武将,兵马钱粮更是不计其数,阵势之大,影响之广,天下独此一家。

事业做大了是好事,但由此带来的负担也越发沉重。随着这个集团的不断强盛,圈子内部越来越难以平衡,内部斗争开始了。面对日益显现的内部矛盾,袁绍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了十八路诸侯会师洛阳的时候,大家因为“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就理所当然地推举袁绍做了盟主。俗话说:买卖好做伙难搭。按说袁绍号令诸侯,机会千载难逢。运筹好了,不仅可以消灭董卓,收编队伍,壮大实力。而且还可借此纵横天下,入主朝廷,把持朝政。到那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不是曹操,而是袁绍了。但袁绍面对天下精锐之师,却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决断。十八路诸侯的各怀异志,让袁绍伤透了脑筋。最后,队伍解散,各奔东西。

回到河北,袁绍继续做他的诸侯王,内部矛盾更加突出。袁绍当然不会明白,从来树大招风,在那个群雄竞起的当口,占据这么大的地盘,别人哪能不眼红。但这时的袁绍,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威武雄壮的袁绍了。内部关系理不顺,斗争日趋白热化。手下人才不少,却各打各的算盘,总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尤其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此袁绍不仅不能乾纲独断,反而听之任之,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内部不团结,人才越多越麻烦。更要命的是,袁绍养尊处优,未老先衰。袁绍不比曹操,处处充满危机,既要亲自率兵东征西战,又要时时提放来自朝内不时射来的暗箭。袁绍更不比刘备,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久走江湖,内心已经打磨的极为坚韧和光滑了。

或许是长时期和平环境的缘故,袁绍虽正值壮年,却早已暮气沉沉。别的不说,仅仅因为最心疼的小儿子有病,就搞得自己精神恍惚,“形容憔悴,衣冠不整”,甚至要死要活,以至于田丰劝其趁许昌空虚、袭击曹操的时候,袁绍却以儿子有病为由一口回绝,从此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大好时机。这种典型的“老人心态”,让袁绍集团一步步走向了下坡路。后来的官渡之战,袁绍本想奋起,但养尊处优形成的思维定势,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面前终究显得无能为力,不堪一击。而让袁绍无尽烦恼的是:以前没做大的时候尚能威加四海,如今家大业大怎么反而不如当初了呢。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都有谁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有哪些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都有谁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
    1、谋士:审配:审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袁绍领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配峙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
  •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1、袁绍不属于三国中任何一国。袁绍死的时候三国还没鼎立,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名义上汉帝的臣子,袁绍只能算是一个军阀割据势力。2、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3
  • 实力悬殊!曹操为什么还能击败袁绍?
    官渡之战是袁绍、曹操为争夺北方主导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胜则整合中原,具备一统天下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败则从此退出逐鹿游戏,在台下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看戏人。战前,曹操听说袁绍没有带谋士田丰出征,大喜过望,胸有成竹的断定:袁绍一定会失败。战后,
    12-31 曹操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12-28 董卓袁绍
  • 袁绍联军讨伐董卓之战 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
    12-25 董卓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这之后,董卓与袁绍便是一路高唱对台戏,二人水火不容,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何进被杀受,袁绍带兵冲进皇宫,杀得鸡飞狗跳,
    12-25 董卓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 探秘 袁绍儿媳妇甄洛为什么被曹操父子惦记?
    三国时代曹操父子威震天下,曹操父子有个坏毛病就是会觊觎别人的媳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代的那段故事。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
  • 袁绍错失五大名将 赵云排名第二 榜首勇武三国第
    熟读三国历史,袁绍乃是东汉末年著名军阀,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背景非常强大,曾任西园八校尉副首领,反董卓联合军盟主,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四州,一度为汉末最强军阀。袁绍战将不少,但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却错失不少。那么袁绍到底错失哪些名将呢?to
  • 揭秘刘虞为何宁死不听袁绍的安排不当皇帝?
    应该说,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因为袁绍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虽然袁绍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曹操,一位是袁术。曹操认为:“吾等所以举兵而远
    12-10 袁绍刘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