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无计可施 孝庄亲施美人计拿下了洪承畴?

   2020-10-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641年,大明和大清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在松锦展开。清方皇太极抱病上火线,亲自指挥。明方洪承畴统领总兵8人,兵力13万,大明集最后的家底于松锦一役。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最后以明军失败告终,自此山海关外诸险隘悉数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统帅洪承畴被俘

1641年,大明和大清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在松锦展开。清方皇太极抱病上火线,亲自指挥。明方洪承畴统领总兵8人,兵力13万,大明集最后的家底于松锦一役。

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最后以明军失败告终,自此山海关外诸险隘悉数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统帅洪承畴被俘,明将祖大寿被迫投降。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万历年进士。早年因解韩城之围而名噪一时,后来又在围剿农民军行动中屡建战功,并且擒杀了农民军领袖高迎祥,崇祯皇帝对他器重有加。洪承畴处事谨慎小心,是明末最有才干的大将之一。

松锦战败,崇祯以为洪承畴战死,亲自为他设祭坛,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没想到崇祯设计好的一场政治秀最终破灭,自导自演的乌龙论为笑柄。

洪承畴被俘以后,皇太极深知他的能力,多次派遣谋士说客,千方百计劝洪承畴归降。可是被囚禁在三官庙的洪承畴拒绝投降,声称愿做断头将军,要求早死。他穿上血迹斑斑的战甲,朝着北京的方向跪倒,向崇祯皇帝告别,并断然绝食,三天滴水不进。

皇太极用尽了办法,仍不见成效,但还是不死心,就想法找洪承畴的弱点,以便加以利用。很快,洪承畴的仆人金升被皇太极收买,他献计说:“我主人赋性沉毅,爵禄不能动其心,刀斧不能动其志,惟有见到美女,或可动其心志。”

皇太极马上采纳了建议,选派一批美女前去侍候,但是几天下来,效果不明显。皇太极一筹莫展。他怀着颇为失望的心情走进了永福宫(孝庄皇太后的寝宫),内心不免感叹。

庄妃多聪明的人,一看就知道皇太极有心思,便问皇太极所为何事。皇太极回答道:“要想进军中原与明争天下,非要熟知中原内请的人相助不可。洪承畴正是这样的人才,我有心劝降他,无奈无计可施。他的仆人说他好色,但也尝试了,碰壁而回。”

庄妃听皇太极说出因由,沉思了许久,让皇太极叫范文程来一趟。她通过范文程详细了解了洪承畴的家世、经历、爱好、脾气之后,胸有成竹的对皇太极说道,办法有了。

第二天,庄妃打扮成了一个俊秀的汉族姑娘,端着一壶人参汤来到了洪承畴的房间。开始洪承畴面壁而坐,对庄妃不予理睬。

庄妃不急不恼,亲切温柔的说道:“将军即使绝食,难道不能喝口水再就义吗?”

洪承畴看着庄妃那光彩照人的面孔和婀娜多姿的身条,一股求生欲望油然而生,他不由的接过人参汤喝了起来。庄妃又连日劝慰,百般奉迎,以柔克刚,天天进奉美味佳肴,洪承畴就是在庄妃的美人计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投降了皇太极。

洪承畴的投降,等于给了大清一把进入中原的钥匙,从此,清军南下,势如破竹,而大明王朝,则处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和清军不断侵扰的内忧外患之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民国小说《清史演义》中了解的,以此书的意思可以看出,洪承畴是因为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施加的美人计而投降于清朝。当然这只是小说家一家之说,历史的真相是否也如此,还有待分析。

有记载,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了自己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清史稿》记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降清”。随即洪承畴剃发易服,归顺大清,委以重任。

小说和野史说洪承畴是因为庄妃的美人计而降清,事实上,庄妃不太可能独自一人去看望洪承畴,至少也会有宫女随从,而且沈阳故宫地方也不大,皇太极住的清宁宫和庄妃的寝宫在一个院落里面,庄妃的一举一动其他人也会看到。

真要是用美人计恐怕影响不是很好,皇太极的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还有一个事实,洪承畴个人在生活上还是很靠谱的,十分遵守儒家道德,也没有什么风流往事。所以庄妃用美人计劝降洪承畴未必就是事实真相。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以孝庄皇太后的聪明智慧,为皇太极出主意劝降洪承畴也是很有可能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 怕被崇祯皇帝“问责”?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最重
  • 明朝末年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 洪承畴与袁崇焕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
  • 明朝的第一卖国贼竟是洪承畴 吴三桂只能排第二
    明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又一个大统一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至崇祯末年,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国内发生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关外兴起了满洲人这支新兴军事力量。明朝可谓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之时。正所谓板荡见忠臣,可是此时的明
  • 揭秘洪承畴究竟为何一定要投降满清?
    说洪承畴降清这件事,似乎总离开历史上的孝庄皇后,这位传说中的大明才子据说是被设计同她发生了羞耻的关系从而投降的。那么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我们一起看看吧。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
    12-24 洪承畴
  • 洪承畴为何投降清朝?清朝是用什么方法劝降的
    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他出身望族,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但是到了他曾祖父辈,已经家道中落,洪承畴从小的时候就聪明好学,思维灵敏。7岁启蒙,8岁时,他的外祖父
  • 名将洪承畴的人生落差 反映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衰而前进,而其中不同民族不同利益集团的剧烈摩擦,则会产生出大量的人物事迹。满清代明是中国古代史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更替,站在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度,涌现了大量被后人称叹的历史人物。而从讨伐农民军、官至兵部尚书
  • 历史上皇太极为何能够容忍庄妃色诱洪承畴?
    皇太极的战争策略我们都是听说过一二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就是皇太极为何能容忍庄妃色诱洪承畴的真正原因。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
  • 如何客观评价洪承畴?洪承畴是功臣还是罪臣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后降清,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获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其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如何正确
  • 洪承畴投降因为禁不住孝庄太后的诱惑吗?
    清廷一再劝降,洪承畴坚决不降。劝降的满将见洪承畴怒目而视,死不开口,就举刀欲杀承畴,他竟“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据《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
  • 洪承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洪承畴功绩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
    12-02 洪承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