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孙策形象的比较

   2020-08-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戏份”不多,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读者在慨叹曹操的天下无敌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孙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还是姓孙,都是未知数。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出场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孙坚出征,孙策主动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戏份”不多,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读者在慨叹曹操的天下无敌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孙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还是姓孙,都是未知数。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出场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孙坚出征,孙策主动请缨,并初露锋芒。此时的孙策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绰枪上阵,已见英风;军队败北后,作者描写“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①,可见作者非常注意孙策此时的形象定位是初出少年,还不能有力挽狂澜的魄力和经验;但是,一句“父尸在彼,安得回乡!”,既写出了孙策丧父的哀痛,也写出了他性格的仁孝。在《三国志》中,则没有随父出征的描写,只写到:“(坚)为祖军士所射杀。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②很明显,《三国演义》把孙坚的侄子孙贲替换为了孙策。于是,孙策由于背负着家仇、受命于败军之际,在一开始就带有了悲壮色彩,对后来的人物塑造也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人物形象因此而显得前后连贯。

孙策的再次出场,是在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本回书集中描写孙策脱离袁术、下江南创立霸业的经历。作者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时,材料基本上都是取自史书《三国志》,主要选用陈寿的正史文字,也选用了裴松之在注文中引用的其他史传文字。如孙策请江东二张来辅佐他的情节,即出自裴松之所引用的史书《吴历》。还有一些描写,近乎直接将史传文字拿来使用,只是作了语言上的修改。例如表现孙策的亲民,小说中写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在《江表传》中,原文如下:“……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及至,军士奉令,不敢掳掠。鸡犬菜茹,一无所犯。”③史书所提供的材料,已经比较充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本回书中小说手法的运用,给孙策这一形象带来的新的光彩。例如刻画具体的神情和语言,使我们看到人物的多种情态,喜怒哀乐尽皆有之:

策收泪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

策大怒曰:“鼠辈安敢与吾相等!”命斩严舆。

这样的文字是史书中所没有的,人物也因此而跃然纸上,言神并茂,栩栩如生。本论文将在第二部分单独对第十五回进行讨论。

孙策第三次出场,是在第十七回中,有小段文字描写到他回绝袁术的借兵请求。在《三国志》里,相关内容只有一句话:“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④在小说中,则扩写为从发怒起兵、到冷静从谏的生动场景。虽然只是小段落,我们也能看出此时的孙策已经是坐领一方的少帅风度,人物的演进非常合理。

孙策第四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个人认为,本回是孙策形象刻画得最为精彩的一回,也是故事内容比较特别、“戏剧结构”相对独立的一回。在《三国志》里,孙策之死的史实只用了一百五十五个字,其死亡也只是被许贡家客所行刺,伤重而卒。而到了《三国演义》中,作者杂取了《搜神记》、《江表传》、《志林》等书中“孙策怒杀于吉”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韵味。文字上,从孙策怒斩于吉,到孙策疮发而死,写得回肠荡气,一气呵成。人物形象上,也刻画得生动鲜明,并且蕴含着反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这一回在营造悲剧性、虚实技巧、思想意义等多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经过比较可以看到,较之《三国志》的史传文字,《三国演义》里孙策形象的塑造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论结构和描写的技巧、还是人物的性格和蕴含,以及或虚或实的情节搭配,都取得了史书文字所不能比拟的艺术效果。总之,小说中的孙策艺术形象,取得了以下几点艺术成就,也即本论文的主要观点:

(一)性格的塑造前后连贯、一脉相承,并选择性地采用有利于表现人物独特个性的文字材料,对人物进行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特别是注重加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意味,塑造出一个令人惋惜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作者塑造孙策这一人物,在小说“七实三虚”风格的基础上,加大了虚写成分的力度,并通过虚写成分,营造出独特的戏剧魅力,赋予人物特殊的思想蕴含——即独立意志对世俗势力的抗争。

(三)在叙述和描写上,作者发挥了小说的天然优势。在对话、神情、动作、气氛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生动而又简洁凝练的文学描写。并且这些描写,不论直接刻画、还是旁烘侧映,都始终围绕着中心人物的塑造来进行。在叙述上,有详有略,张驰有度。最终使孙策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另外,孙策的故事内容在全书中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是《三国演义》故事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标签: 三国 孙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