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海盗的怡和集团百年史:曾推动鸦片战争

   2020-08-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为应付索马里海盗,一群英国商人正在筹备组建一支“私人海军”,预计三四月份展开首次护航。这场行动的发起者之一是英国怡和集团旗下的怡和保险顾问集团。有着180年历史的怡和集团,对海盗并不陌生,当19世纪它的船队向中国贩运鸦片时,就曾

据媒体报道,为应付索马里海盗,一群英国商人正在筹备组建一支“私人海军”,预计三四月份展开首次护航。这场行动的发起者之一是英国怡和集团旗下的怡和保险顾问集团。有着180年历史的怡和集团,对海盗并不陌生,当19世纪它的船队向中国贩运鸦片时,就曾面临猖獗的海盗活动。

“冒险故事”走上荧屏

1832年,在中国广州,苏格兰人渣甸和马地臣联手成立渣甸洋行,即日后闻名东方的怡和洋行。此前,渣甸二人已在广东经营多年鸦片生意。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特权被终结。凭借速度更快的飞剪船队,渣甸洋行很快在鸦片贸易领域建立起超强实力。

但好景不长,为控制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对鸦片贸易设定越来越多的限制。1835年,渣甸派马地臣回国去说服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甚至要求派一支舰队以作威慑。但马地臣的游说行动不够成功,当时的英国外相威灵顿公爵相当蔑视他。马地臣报告说,他被一个傲慢、愚蠢的人所侮辱。

1839年,渣甸亲自回国游说。当他于当年1月26日从澳门启程回国时,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正在赶往广东禁烟的路上。渣甸被道光皇帝钦点为烟贩,清政府断定“鸦片之到处流行,实以该夷人为祸首”。渣甸躲过一劫,留下负责打理公司的马地臣在禁烟风暴中上缴了7000箱鸦片,并且立下永不再来的字据,于1839年5月被驱逐出境。但马地臣赖在中国沿海不走,另外还派出包括其侄子在内的代表团返英游说。

渣甸在伦敦为发动战争奔走呼号。他带着自己的战争计划见到了外相帕默斯顿。渣甸的计划相当详细,包括战略地图、战争策略、保障和政治需要,甚至军队和军舰的补给。他还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1840年,渣甸期盼已久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战争期间,渣甸洋行不仅帮着制订计划和战略,还提供必需的物资援助;鸦片贸易船只租给了舰队,贸易船只的船长给军舰当领航员,其他职员则充当翻译;并且用贩卖鸦片得来的白银换取在伦敦兑换的钞票,用作陆海军的军费。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且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口通商。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受益者,怡和洋行获得被销毁鸦片的赔款。至于香港,早在1841年初被英军占领后不久,渣甸洋行便在岛上建起英国人的首栋建筑。又过了3年,渣甸洋行正式将总部迁到香港。它还改名为怡和洋行,取华人中意的怡乐和谐之意。

作为怡和洋行的创始人,渣甸被称为“大班”。英国作家詹姆斯·克莱威尔以渣甸为原型,于1966年出版了《大班》这部在西方风靡一时的“冒险小说”。1986年,好莱坞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但由于其呈现出的殖民主义观念,加上华人女星陈冲在其中的露点演出,使得这部电影在中国的评价较低。

与清朝权贵关系深厚

渣甸和马地臣在赚得巨额财富后回到英国做起议员和大庄园主,他们的子侄则继续构建东方商业帝国。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怡和再次大获其利。以1863至1864年为例,怡和的总营业额为1223万两白银,其中鸦片销售占3/5。但随着鸦片贸易利润式微,怡和于1872年放弃这一业务。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怡和洋行已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

值得一提的是,怡和洋行率先兴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吴淞铁路一经运营,即引起轰动。尽管一张中等坐票相当于两斗半米的价格,仍然有不少人前去体验。但这一“创举”在当时难受认可,后来该段铁路被地方政府买断、拆除。不过,修建铁路已是大势所趋,从1898年起,怡和开始大力投资中国铁路事业,1908年全线通车的沪宁铁路就是其中之一。

为扩展在华业务,怡和与清朝权贵建立起广泛而深厚的关系。这些人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盛宣怀等。在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的“西征”中,曾出现6次举借外债的“西征借款”,怡和参与了3次。怡和高层坦承,这既是一笔投资,又是一次公关。后来在中法战争中,怡和又向清政府提供了524万两白银的贷款。

怡和还做起军火生意。“红顶商人”胡雪岩为左宗棠采办军需,便多得力于怡和供应。李鸿章虽以德国军火为第一采购对象,但怡和同样是一个重要途径。民国时期,军火依然是怡和的一项重要业务,怡和曾帮张作霖的东北军采购大批新式英国武器。

几番欲去还留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怡和大受冲击。二战后,随着国民党在内战中败北,怡和开始从内地撤离。1954年,怡和关闭在内地的最后一家办事处。怡和大班约翰·凯瑟克哀叹道:“看来,我们的好日子是过去了。将来从香港跟中国内地打交道,也许不能按着我们的老规矩办事了。”

但在经营了100多年的香港,怡和的影响力依然是无敌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香港的统治者依次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怡和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在最为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两岸中环和尖沙咀,最引人注目的地产楼盘分属怡和的两家联营公司。

1984年3月28日,正当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进入关键时刻,怡和集团主席西门·凯瑟克突然宣布,怡和公司将把公司注册地从香港迁到百慕大。在香港当时面对“九七大限”,悲观和焦虑情绪弥漫之际,怡和此举引起香港股市的大震荡,并开启了在港企业纷纷迁册海外的浪潮。1992年,怡和旗下五家上市公司将第一上市地迁至伦敦。1994年,怡和宣布全面撤离香港证券市场。

但对于这家2/3利润来自香港和内地业务的公司来说,要离开谈何容易。在“九七前夕,成立多年的怡和太平洋集团破天荒地推出以“根在香港,心在香港”为主题的电视广告,向大众重申不会撤离香港。时至今日,虽然集团总部不在香港,但怡和大部分业务仍然在香港。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后重返中国内地的怡和一直在拓展业务。实际上,怡和还是改革开放后内地首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资者。近年来,怡和高层频频拜访中国高层,中方对怡和集团积极扩大对华投资也表示欢迎。

 
标签: 鸦片战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如林则徐来指挥鸦片战争大清是否有战胜的可能?
    公元前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战败,不得已与英国等在南京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一场战役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打破了清廷的国门,为此身在北京的道光皇帝甚至去太庙哭了一场,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否意识到了鸦片战争的结束远远还不
  •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之一:汉奸的误导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西两种文明碰撞中,给中国人留下的最早也最深的一道伤疤。我们失败的缘由,现在当然是弄清楚了?可局中人往往是糊涂的,何况,天朝上国的观念那时还根深蒂固。天朝上国居然惨败于“外夷”之手,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很不容易让人
  • 清朝技术派官员分析鸦片战争 清军火炮命中率低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以此事件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起因、过程和结果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无须赘言。至于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像林则徐这样有眼光有魄力的英雄也无力回天,同时,也和西方列强的船
  • 鸦片战争 让西方列强撬开中国的国门
    鸦片战争是一场对近代历史极具重大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正式的让西方列强撬开中国的国门,中国百姓至此走向毁家纾难的悲惨道路。鸦片战争之前,英帝国原本希望进行正常贸易往来,但是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造成大量顺差,清朝自给自足不需要买英国什么东西,所以他
    12-24 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
    12-24 鸦片战争
  • 清代迷信多 鸦片战争主将竟收集粪尿对敌
    迷信,是指人对事物痴迷信任的状态,人一旦迷信,就会丧失理智,做出种种乖张可笑的举动。在历史上,清末是特别迷信的时代,不仅民间各种奇谈盛行,连统治者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比如以务实著名的雍正皇帝,便“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
  • 鸦片战争失败最大的原因其实是他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虽在中国是必修课,而在英国却没多少人知道,你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就说这些。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当权者道光皇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道光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托尔斯泰说:“当历史的海面风平浪静
    12-22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中清军的荒唐战术 用马桶大粪御敌
    170年前的一场鸦片战争,使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堂堂“天朝大国”竟败于西欧一“蕞尔岛夷”,不免令人沮丧。但冷静下来,反思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除却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武器装备的落后外,单是战争中清军统帅愚昧荒唐的制夷之术,足以
    12-21 鸦片战争
  • 道光秘史 道光为何至死不知鸦片战争惨败的原因
    道光所在的清王朝正值是清朝衰落的时期,道光在治理国家上有心无力令其绝望,导致后来对国事很少过问。鸦片战争期间,最爱的全妃也去世,这些家事国事对于道光来说都是很严重的打击。而身居宫内的道光并非知道鸦片战争的实情,对于谎报军情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
  • 鸦片战争谈判很奇葩 道光帝因此处置两位大员
    道光支持林则徐禁烟,本来是为了银子,没想到这银子还没有弄到手,反被人家打了一顿,羞辱一番。道光心里极为不爽,于是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林则徐身上,批评林则徐“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拏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而生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