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轶事:李鸿章的哥哥摆架子被下级官员痛骂

   2020-10-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晚清人物谭文卿以御史授浙江遗缺知府,赴辕谒李,谭跪拜而李不答礼,谭怒,起曰:“大人有足疾乎?”李曰无,又曰:“大人目盲乎?”李仍曰无,谭曰:“若然,卑府拜大人,大人胡不拜耶?卑府今日官可不做,大人礼则不能不答。”言已,拂衣而出。清 李伯元《

晚清人物

谭文卿以御史授浙江遗缺知府,赴辕谒李,谭跪拜而李不答礼,谭怒,起曰:“大人有足疾乎?”李曰无,又曰:“大人目盲乎?”李仍曰无,谭曰:“若然,卑府拜大人,大人胡不拜耶?卑府今日官可不做,大人礼则不能不答。”言已,拂衣而出。

清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

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爱摆架子,人称“李大架子”。例如在清朝的官场,上级登门会见下级,上级端起茶要喝时,下级要马上快跑到仪门外候着。这仪门,就是府第的大门之内的门,也指官署的旁门,这样是表示对上级的尊重。

而作为上级呢,当然要谦虚点,不会大大咧咧地享受这种礼节,而是马上过去拉着下级的手,叫对方不要这么谦卑,免礼免礼。

李瀚章则不然,面对下属的谦恭,他是半点也不客气。他每次去下属府邸,当下属敬茶时,他不紧不慢地喝着茶,居然还让仆人上一根烟斗,慢条斯理地“吸半时之久”,然后才“蹒跚而出。”“李大架子”的名声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李大架子”也是没碰上对手才敢这么嚣张,一旦碰上硬骨头,也有吃不了兜着走的时候。

清光绪朝御史谭钟麟,即谭文卿,某年下放到浙江地方当知府,李瀚章当时是浙江的最高长官,按常规,新到的知府是要去拜会李瀚章的。

谭钟麟这天去拜见李瀚章,谭先跪拜,李瀚章却还是那副做派,大大咧咧地坐着不回礼。

谭钟麟大怒,呼地一下站起来,很大胆地问:“大人您的脚有毛病吗?”李瀚章回答:“没有。”谭钟麟又问:“大人您眼睛瞎了吗?”李瀚章又回答:“没有。”谭钟麟老大不客气地说:“既然大人您腿脚也好,眼也不瞎,那么在下拜大人,大人有什么理由不回礼呢?今天我谭某人官可以不做,但你李大人不可不回礼。”然后,拂衣而出。

李瀚章还是有些反省精神的,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于是上门向谭钟麟道歉,还给了谭钟麟一个美差:杭州知府。

李瀚章和其弟弟李鸿章一样,也是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发家的。他曾在曾国藩办公室当幕僚,公文写得还不错,所写公牍“简洁得要”,据说曾国藩和胡林翼都很赏识他。

不过,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当时也有人说李瀚章没什么本事,就领薪水吃饭而已,被戏称为“吃饭师爷”。

有一回,大清早,曾国藩有文件要写,李鸿章却不巧出去了,没奈何只好叫李瀚章写。李瀚章正写着,李鸿章回来了,拿起文件一看,大笑:“哥,你也会写这个吗?”然后挥手要李瀚章站一边去,自己坐下来三下五除二就写完了,“吮毫伸纸,顷刻而成”。李瀚章在旁边只能惊愕地看着弟弟大展才华,“李惟愕视”。

 
标签: 李鸿章 清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