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不知吻手礼 送出钻戒让俄国皇后白占便宜

   2020-09-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鸿章心思机敏,在曾国藩门下时,有一回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战于祁门,大败。曾国藩欲自请处分,奏稿再三斟酌后,措辞仍不满意,于是询问李鸿章。李遂将奏稿中“屡战屡败”四字,倒置为“屡败屡战”。此一改动,意思完全不同。奏稿报上,不仅未受处分,反蒙

李鸿章心思机敏,在曾国藩门下时,有一回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战于祁门,大败。曾国藩欲自请处分,奏稿再三斟酌后,措辞仍不满意,于是询问李鸿章。李遂将奏稿中“屡战屡败”四字,倒置为“屡败屡战”。此一改动,意思完全不同。奏稿报上,不仅未受处分,反蒙受嘉奖。

1896年7月13日,李鸿章访法,法国外长汉诺威为大清使团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按照法国礼仪,在检阅仪仗队时,两国首领要高唱各自的国歌。中国当时没有国歌,李鸿章情急之下,唱了一段家乡合肥小戏“庐剧”:三河镇十字路开了门面,东边卖的是瓜子,西边卖的是香烟,中间卖的酒和面。针脑线头样样全……

1896年,李鸿章访美。记者问他:“阁下,您对您本人画像出现在这个城市有何评论?”李鸿章回答:“不怎么样,他们画得不像。”

李鸿章不懂外语,会见外国使节前,就临时学几句,每每奏效。一次见俄国使节,便想学几句俄语,结果俄语极其难学,李于是灵机一动,在纸扇上写了几句俄语的音译,以便应急。如“请坐——杀鸡切细”,“谢谢——四包锡箔”,“冷——好冷得哪”,“好——好老少”,“再见——达四维大理也”。俄人听后,居然连夸地道。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对自己的幕僚、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当问及他对美国的什么最感兴趣时,李说:“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都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大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们吹倒,而且高层建筑如果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设备也很不方便。”

《 李鸿章家族》一书中说:李鸿章不但请来美国驻天津领事馆毕德格教儿子学习洋文,他自己也学。毕德格曾为李鸿章“用中文朗读了不下八百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书籍”,在女儿孩子的喂奶问题上,李鸿章在信中这样吩咐:“乳姆既可,啜食一年后,照西法喂牛乳。”

李鸿章赴英女王御宴时,因为杯中咖啡太热,便倒入小碟内,一口一口呷而食之。座中皆贵客,无不掩口窃笑。女王是主人,唯恐这位中国上宾难堪,于是自己也倾咖啡于小碟内,照样举呷以陪李。

在英国,李鸿章特意前去祭奠了戈登墓。戈登家人很是感激,便将一只爱犬相赠。此狗曾在英国的竞犬会上获得过第一名,乃名贵之物。回国后,李鸿章给戈登家人复信,以示礼貌,中有“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云云。

1896年,李鸿章访德,曾对德国前首相俾斯麦诉苦:“与妇人( 慈禧 )小孩子( 光绪 )共事,亦是不得已啊。”

1896年3月,钦差大臣李鸿章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俄国皇后向李鸿章伸出手来,李鸿章不知是吻手礼,以为皇后在向他索要礼品,急忙将慈禧太后送给他的一枚钻戒放在皇后手上。皇后将戒指戴上之后,说了声“谢谢”,再次将手伸出来。李认为皇后太过贪心,而自己又无其他礼物可送,只好愣愣地站着,情形十分尴尬。

1895年3月24日下午四时,李鸿章在日本马关和伊藤博文第三轮谈判结束后,坐轿子返回驿馆。途中突然蹿出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朝李鸿章头上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倒在血泊中。迷迷糊糊中,李不忘叮嘱随从人员,要他们不要洗掉黄马褂上的血迹,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李鸿章想在天津建一所西医医院,于是安排了一场“手术秀”。当一个比拳头还大的颈部肿瘤被马大夫顺利摘除时,官绅们都啧啧称奇。在李鸿章的积极倡导下,社会人士共募集了6000两银子,再加上他亲自捐赠的4000两,共计10000两银子,于光绪六年( 1880 )十一月一日,建成近代中国第一座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即后来的马大夫纪念医院。

 
标签: 李鸿章 皇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