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儿子 徐志摩飞机失事是“好事”

   2020-05-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石山(以下简称韩):我对现代诗,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读过徐志摩的几首诗,只是觉得意境很美,谈不上多么喜爱。我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写《李健吾传》时看过不少相关资料,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1996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想让我写一本现代作家的传记

韩石山(以下简称韩):我对现代诗,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读过徐志摩的几首诗,只是觉得意境很美,谈不上多么喜爱。我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写《李健吾传》时看过不少相关资料,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1996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想让我写一本现代作家的传记,提供了三个人让我选:何其芳、冯雪峰、徐志摩,我毫不犹豫就选了徐。写传,就要为一流人物写。

记:你曾发博文《他的散文比诗歌更好看》,文中说:“这世上,真正认识徐志摩的意义的,不算已故去的前贤,活着的人,除了我之外,只有不多的几个。”这份自信源于何处?

韩:这篇文章是为一本徐志摩的选集写的序。这样说,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他研究者的意思,我是想说,眼下对徐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仅止于对他的诗歌与散文的欣赏,还没有上升到对他的个人品质与社会理念作深入研究的层面。他的人格的魅力,他的思想的澄明与精湛,都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年,我一直想写一本《非才子的徐志摩》,就是不说他那些爱情故事,只从个人修为、思想精进、社会担当这些方面看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怎样的作用。他在北京大学学的是法律,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学的是历史,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的是政治学,在伦敦大学学的是经济学。在那一茬文化人里,受过这样完整的社会科学训练的人也是不多的。他的硕士论文是《论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最近又发现了他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万字长文。可见他对社会问题的重视。

回到国内,他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的政治与思想方面的论争。也就是说,撇开那些风流韵事,更能看出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只是手头事情太多,一时还顾不上。

记:写《徐志摩传》你用了3年的时间来挖掘和梳理资料,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确定写法,这里所说的写作方式是《家庭》《本传》《交游》三卷的模式,还是文中的行文风格?为什么要在写作方法上费这么多脑筋?

韩:写一本书,不光是传记,别的书也一样,材料齐备了,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写法上能不能有所突破。写法上的创新是最大的创新。平庸的写法往往会毁了一部书。传记属史书,中国的史书大致不外三类: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一是记事本末体。现在的人物传记,多是编年加纪事本末,就是按年代顺序,将事情拢成堆儿,从出生写到死亡。这样的写法,好处不必说了,坏处是你永远不可能流畅地叙述。想来想去,我想到了纪传体,当做一个朝代一代帝王来写,当然要有所变通。《家庭》写世系,《本传》相当于本纪,《交游》相当于列传,后附的《著作》相当于志,《年表》相当于表。这样,纪传体的四个要素(纪、传、表、志)就全了。事实证明,这部《徐志摩传》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力于这种写法。新颖,简洁,每个部分都可以毫无挂碍地单一叙述,全书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徐志摩是一个真正的绅士

徐志摩曾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纠葛也成为最吸引今人的八卦谈资。

记:你如何看待徐志摩对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感情?

韩:不必讳言,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感情,是随着处境的不同而变化的。若徐志摩不出国,凑凑合合过一辈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纵使起初就不和谐,也不排除日久生情,老而弥笃。中国多少知识分子,就是这么过了一辈子的。但也不能说,后来的离婚,徐志摩有多大的不是。搁在徐志摩身上是这样,搁在普通人身上也是这样。奇怪的是,离婚后,两人的关系反而正常了,亲近了。也不必说是张幼仪的贤惠感化了徐志摩,应当说徐志摩原本就是个心性醇厚的人。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的原话是:“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好事……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难办。”一个晚辈,为了自己家庭的声誉,竟然说一个父执飞机失事是“好事”,太不人道了。不过,从这话里也能看出,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有多深。

晚年,张幼仪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从张幼仪这边说,也确实如此。

徐志摩对陆小曼,爱得最深,只是小曼后来的表现,让他深深地失望。

对林徽因,他一直是深深爱着,或许正因为不可能结婚,这爱反而更为深沉也更为神圣。

记:他对张幼仪真的不曾有过爱情吗?既然没有爱情,为什么最初不极力反对这场婚姻呢?还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韩:毕竟这是父母之命,他那个年纪,不可能违拗。订婚时只有16岁,结婚时也不过18岁。年轻时的爱情,多是肉欲的,从这点说,还是有的。在英国时,张幼仪就说,徐志摩一面跟她闹离婚,一面又抗拒不了她身体的诱惑。这些,都难说是什么爱情。“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这样的话,用在与林徽因的关系上可以这么说,用在与陆小曼的关系上,就不能这么说了,得到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记:对于徐志摩“穿着西装的唐伯虎”你怎么评价?

韩:这种说法,如果是一种调侃,没有什么,正是徐志摩可爱的一面。作为一种评价,就近似诬蔑了。在男女感情上,徐志摩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男人,是一个真正的绅士,那一辈人里,像他做得这么好的,并不多见。

记:林徽因的儿子认为徐志摩的意外身亡是上天的安排,否则会影响他的家庭。你也说喜欢他,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加入政治斗争的文人,这也与他的早逝有关系吧。

韩: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的原话是:“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好事……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难办。”一个晚辈,为了自己家庭的声誉,竟然说一个父执飞机失事是“好事”,太不人道了。不过,从这话里也能看出,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有多深。

徐是一个没有加入政治斗争的文人,并不等于说他没有政治上的是非。他的死亡,只能说是意外,唯一的作用是反证了他是一个天才,外国有个说法是,天才都活不过三十六岁。

父亲·儿子·孙子

此次与会的徐志摩长孙徐善曾已经66岁,对于祖父他非常敬重,多次寻访当年徐志摩生活求学游历之地,有这样的孙辈,如果徐志摩泉下有知也当欣慰。这也是徐志摩的福气,生时有深爱自己的富绅老爸,死后幸得孝子贤孙的追念。

记:在你的文章中,能够感受到你对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认同,他与徐志摩相比,更加符合一个好爸爸的评价吧?

韩:徐申如先生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一生最大的一项投资,是在儿子身上下的。发现儿子的毛笔字写得不错,就带上他拜在郑孝胥的门下,儿子到北京上学,他又出一千大洋的重礼,拜在梁启超的门下。出国求学,费用之优裕,更非常人可比。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他立即收张为寄女(养女)。张幼仪后来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辜负徐老先生的期望,他的葬事,是张操办的,他的孙子,是张抚养成人的,甚至徐志摩的全集,也是张策划并资助的。但也不能说,徐志摩不是一个好爸爸,他死得太早,父亲那边经济条件好,前妻又极尽责,凡事用不着他操心。

记:写传的时候,你当时为什么没有亲赴美国采访呢?

韩:我写传记,重视的是文字资料,亲人的口述,只能作为一种线索。去美国采访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在当时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记:你与徐志摩儿子、孙子的接触中,认为他们对于谈徐志摩的感情方面是否有所避忌?在你的《徐志摩传》中,关于张幼仪的部分,大多出自《小脚与西服》这本书,但是在研讨会上,徐善曾却表示这本书写得有些偏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韩:写传期间,与徐积锴先生通过几次信,老先生为我提供了两张照片,是从他的家庭相册上揭下来的。此前,我没有与徐善曾先生联系过。从海宁的朋友那儿得知,徐善曾先生不会说中国话,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徐善曾先生对中国的社会人情不是很了解,像《小脚与西服》里写到的许多事,他就有些接受不了。《小脚与西服》这本书是以他奶奶(张幼仪)口述为主写的。采访的人是张幼仪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张邦梅,即徐善曾的表姐。她没有恶意篡改的必要。作者的爷爷是个“徐迷”,临死前叮嘱家人,葬礼上不要念圣经,念上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且告诫孙女,对徐志摩一定要手下留情。

 
标签: 林徽因 徐志摩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民国凌叔华介绍 凌叔华与徐志摩林徽因的关系
    民国时期的凌叔华是一位气质优雅,面容慈祥温柔的人。在一些老作家的眼中,凌叔华是一位性格谦逊而又热情的人物。除此之外,民国时期的凌叔华不仅仅是一位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她还是一位花坛高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民国时期的凌叔华的故事。民国凌叔华凌叔华出
  • 林徽因与近代史人徐志摩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的,相信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
  • 哲学大师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与林徽因是什么关系
    金岳霖简介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祖籍浙江诸暨。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12-21 林徽因
  • 谁更爱林徽因?梁思成续弦另娶 金岳霖病危拿照
    章太炎、辜鸿铭、王国维、梁启超、陈独秀、熊十力、傅斯年、金岳霖等。《笔杆子——晚近文人的另类观察》(刘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我们讲述了这些著名的学者雅士的人生。他们的独特存在,是那个逝去的时代的胜景。许多年前,清华园中有几位著名的人物
  • 大才女林徽因为什么会说她要比张爱玲幸福?
    同样是文艺女青年,同样爱人爱到骨子里。然而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低到到尘埃开出的花依然结出的果依然是酸涩的。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这是一种让人心疼的深情,一句话包含了情爱与包含了
  • 民国美女六大林徽因:风清云淡的良家妇女生活
    几乎所有传奇与传记,都津津乐道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故事。而在徐失事后,林徽因写过一篇《悼志摩》,自称是比徐“年轻许多的一个小朋友”。这“年轻许多”不只是说在年龄上她比徐小8岁,更强调徐志摩与她父亲是好朋友。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声明,直接把徐奉到父
  • 冰心与林徽因因何结怨?她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冰心(1900生)跟林徽因(1904生)是同乡,祖籍都是福州人。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都是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的杰出才子,而且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为同窗好友;后来又都是卓有贡献的大学问家。冰心跟林徽因两人则都是遗世独立的美人才女
    11-21 林徽因
  • 揭秘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林徽因真情告白
    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徐死后,三个女人各自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一、张幼仪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
  • 梁思成和女学者林徽因的那些事儿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近现代史上很著名的一对夫妻,不仅是因为两个人的名声,更重要的是围绕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那些事儿。林徽因雕像梁思成和林徽因并不是自由恋爱在一起的,而是在门当户对的前提下结婚的,林徽因在他之前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很有好感的男人徐志摩,
  • 喜欢林徽因的男人有谁 林徽因对梁思成说过什么
    林徽因,民国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和学者。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是福建省福州人。林徽因一生为中国考古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建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是中国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参与者。林徽因一生都受到很多男人的欢迎,那么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