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 李忠臣

   2020-06-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他的一生前后表现完全矛盾。在担任节度使以

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

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他的一生前后表现完全矛盾。

在担任节度使以前,他一直是个忠臣,但是到了一方诸侯后,他就成了叛臣。

李忠臣年少时从军,先后跟过薛楚玉,张守珪,安禄山等人。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为了当皇帝,安禄山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在他发兵二十万之时,他下令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吕知诲守平卢,高秀守大同,整个铁桶似的后方。平卢节度使吕知诲,是安禄山的心腹人员,安胖让他往哪去,他就往哪去。只是,他虽然忠于安禄山,他的部下却不忠于他。李忠臣(这会儿还叫董秦)等人,在某个合适的时间,杀了吕知诲,拥立刘正臣为节度使。他们在安胖的后院动手,立了不少战功。当然,功劳是大家的,但是李忠臣懂得怎么站队。在新的节度使与部下之间,李忠臣在观望。

刘正臣领兵平卢,攻打范阳,结果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被史思明打了个落花流水。当刘正臣回奔大本营时,王玄志这个安东副大都护就动手,请他喝了一杯鸩酒,自然,刘正臣归西。新的节度使要选谁?肯定不能是李忠臣,因为他并没有大权。他看中了王玄志,王玄志有“大志”,李忠臣等人就拥立他为新一任节度使。

看多了神仙打架的李忠臣,懂得为自己谋条后路。一任一任节度使的非正常死亡,让李忠臣深刻意识到战功及人心的重要。公元757年,李忠臣率三千步兵从雍奴乘竹筏过海,收复鲁城河间等地,后趁势收复平原,乐安,有此功在手的李忠臣,被防河招讨使李铣任命为德州刺史。他从叛军的队伍里,完美脱身,成为朝廷地方官。

后来,他率军收复河南不少州县,镇守濮州,韦城,杏园渡等等。

战局的事,从来都没有谁能真正掌握,史思明降而复叛,进攻汴州,李忠臣无力抵抗,他和好友许叔翼一起投降。面对李忠臣,史思明非常高兴,拍着他的后背说:“原来的我,好比只有左手,如今得到了你,右手就也有了。”可见器重。不过,当史思明率军围攻河阳时,以后后方非常安全时,他的右手——李忠臣率领五百人,夜袭他的营垒后回归官军。

李忠臣此举,无疑是给自己加了不少分。本来,他一降再降,想要在皇帝那里讨个官,那是相当难。不过,如果他是做为卧底前去,那就不一样了。于是李光弼上奏此事,唐肃宗即刻加封李忠臣为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陕西郡公,赐名李忠臣!从此,他和皇帝一个姓,而且他还是真正的忠臣哟!他担任陕西神策两军节度兵马使,从此一步登天,步入高层。

进入李唐王室核心圈子的李忠臣,依然没有忘了老本行。公元762年,淮西节度使王仲升被叛军抓获,李忠臣应朝廷所需,带着太常寺卿等一应官帽,前往蔡州镇守;后收复洛阳;公元763年,回纥留守京师的判官安恪,石帝庭叛乱;唐代宗被吐蕃围攻,李忠臣率军救驾……边疆有难,李忠臣总是第一个到达,不愧忠臣之名!

自然,身为忠臣,就该有忠臣的奖励,李忠臣被封为淮西观察使。

在李家天子眼里,李忠臣,永远是李家的心腹,哪里有销烟,哪里需要大唐兵马前往,那么这个主帅无疑是李忠臣,曾经叫做董秦的李忠臣。

不过,李忠臣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他的忠,只忠于形势。当初他身为小兵小将,自然没有太多的劣迹,但是,当他到达一定层面,上升为节度使后,本性就渐渐出来了。

公元767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造反,李忠臣等人前往平叛,进入华州境内,大肆掠夺,使得潼关到赤水,二百里内荒无人烟……李忠臣加封为检校工部尚书;

公元776年,汴宋留后李灵矅造反,李忠臣等前往征讨,战后李忠臣将所有军功归于自己,至于与自己争功的宋州刺史李僧惠,直接杀死……李忠臣被封为汴州刺史,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平郡王;

李忠臣喜好女色,部将妻女,稍有姿色者,统统被他侮辱……

李忠臣的军队从无纪律可言,肆意施暴,抢夺百姓财产;

李忠臣的妹夫张惠光担任衙将,残暴专横,不但对百姓下手,就连军队,也是雁过拔毛,激起民愤,李忠臣提升他为节度副使,张惠光之子青出于蓝胜于蓝,甚至直接拿李忠臣手下大将开刀,李希烈虽是李忠臣族侄,也在欺凌之列,于是,李希烈造反,李忠臣只身逃往京师……

李忠臣治理无方,激起兵变,但是当他回到朝廷后,他仍然担当检校司空,平章事等职,参与朝会,一如往昔。

李忠臣不认得字,也不喜欢读书人,是个典型的丘八。偏偏他又倔强之极,总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不应只有清高的职位。于是,公元783年,泾原兵变一出,李忠臣就拥立朱泚为帝,意图另立全新皇朝。作为报酬,李忠臣被任命为司空,兼侍中。

唐德宗出逃奉天(陕西乾县),之后各地勤王大军出动,朱泚的小朝廷没保住,而李忠臣,也落得个斩首的下场。刘昫曾感叹他和韩信一样,身负不明冤屈,其实他哪里比得上韩信?

他治军,如何?无方,比土匪还要狠;他治民如何?怨声载道;他忠诚度如何?虽然被赐名忠臣,却只是投机罢了!

 
标签: 韩信 将领 唐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