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竟然起源于古印度

   2020-11-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春节与元宵本无关联元宵节和

《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

春节与元宵本无关联

元宵节和春节只差十五天,从春节到元宵,节日的气氛持续不衰,所以现在的人们甚至都把元宵视为的春节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元宵跟春节根本不是一回事,它们有截然不同的来源,春节是华夏民族古老的节日,而元宵则是来自印度的异域节日,春节原本是中国古代的元旦(又称元日),而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元旦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是旧历结束新历开始的日子。每个民族都过元旦节,但不同民族由于历法不同,过元旦节的时间各有不同。中国的周代曾经以冬至为元旦,因为那时候的历法把太阳回到南回归线的日子即冬至作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但后来的历法把立春作为全年的第一个节气,于是离立春节气最近那个月的初一就成了元旦,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日子也就成了中国传统的过年日。中国根据立春日确定元旦的做法,体现了地处温带的中原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元宵节在古印度如何诞生的呢?

原来,东汉以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起源于印度的节日风俗也随佛教流行中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元宵节。印度地处热带,不像中国这样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那里一年到头的气温变化不大,四季鲜花盛开,树木常绿不凋,很难看出春华秋实的四时变化,因降水量的不同而呈现出来的旱季和雨季的更迭倒很明显。因此,印度历法就将一年分为两季,从一月到六月是雨季,六月到十二月是旱季。此外,印度历法是将一个月分为两个半月分别计数,上半月,从初一新月初见到十五月圆之日,称为白月,下半月,从十五月圆到月末的月晦之日,则称为黑月。

由于印度气候炎热,因此,他们喜欢在夜间举行节日庆祝活动,而十五日月圆之日,皓月当空,澄照大地,因此,印度人就把一月十五日作为雨季半年的开始之日,并在这天的夜间张灯结彩,彻夜狂欢,欢度新年,这就是印度的元旦。同时,他们把七月十五日作为旱季半年的开始之日,在这天夜里同样也要张灯结彩进行庆祝。由于中国有自己的元旦,因此印度的元旦风俗随佛教风俗传入中国后,就只能改称元宵了。尽管名字变了,但时间没变,基本的过节风俗也没变,这就是正月十五张灯结彩闹元宵的来历。——而印度七月十五的节日到了中国则成了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节因为是雨季的结束,所以就改悬灯为放河灯。盂兰盆节在佛教又叫解夏,因为炎热多雨的夏天过去,僧人们终于结束了长达三个月坐夏安居的苦修生涯,从此可以出门游方化缘了。

元宵节又如何传入中国呢?

佛教是东汉汉明帝时期才传入中国,因此,中国人过元宵灯节也是始于此时。在已经散失的《僧史略》一书中就记载说,汉明帝命令臣民在正月十五这天夜间高悬明灯,以宣扬佛法。但一开始,过元宵节的主要是佛教徒。直到隋代,元宵灯会才成为一种盛大热烈的民间游乐活动,燃灯赏灯的同时,还伴随着五花八门的社火百戏表演。隋炀帝喜欢铺张,铁树银花、灯火辉煌的元宵节恰好投其所好,所以,元宵节在隋炀帝时代盛极一时,隋炀帝自己就有一篇《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就道出了当时京城元宵灯会的盛况:“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到了唐代,由于大唐帝国国力强盛,热闹红火的元宵灯会正可用来点缀升平,因此,唐代的元宵灯会更是盛况空前。唐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就是咏元宵的名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丽,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历代文人诗词笔记中不乏对元宵之夜的记载,不过,古人笔下真正能够将元宵胜景描写得历历在目的,当属《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中的描绘。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师徒们先在佛殿上看了献佛的灯,又随寺中的和尚们去城中赏灯。

文人骚客们对元宵节情有独钟

旧时城市中没有电灯,更没有路灯,平日夜晚的街市,只有孤月清冷,疏星点点,无月的夜晚,更是漆黑无边。每年只有到了元宵之夜,无论是大道通衢,还是穷街委巷,皆彩灯高悬,烛光照地,其时又正值正月望夜,明月高悬,繁星满天,月光星辉与灯华烛光交相辉映,再加之欢舞的龙灯,璀璨的焰火,缤纷的社戏,喧天的锣鼓,那无边的欢乐,旖旎的风情,繁盛的光景,怎能不让刚刚经历过严冬见惯了漫漫黑夜的人们心花怒放,意乱情迷。自从有了电灯,现代城市就成了不夜城,大街上路灯彻夜不熄,大厦里通宵灯火辉煌,闹市区更是霓虹斑斓,置身于华灯迷离的不夜城中,元宵灯火尽管依然是火树银花,争奇斗艳,但已经难以像旧时那样激起人们的惊异和欢喜了。

像辛稼轩《青玉案•元夕》中的那种惊异和欢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元宵的火树银花渐渐迷失于现代城市的万家灯火之中,历尽千秋万代依然能够让人依依相思的,或许只有灯火阑珊之时那惊鸿一瞥。

 
标签: 元宵节 古印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元宵节来源朝代
    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元宵节来源朝代
    1、元宵节如果来进行追溯的话,那么首先是在汉代出现,发展兴盛则是在唐宋两朝。2、唐朝是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元宵节赏灯的习俗也得到发展,在元宵节这一天,举国上下,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人们还开始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柱、灯树等,满城一片繁华
  • 宋朝的时候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南北方有何差异
    1、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现代人过元宵节,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加工方法跟现在差不多,也是用糯米做皮儿,用豆沙做馅儿,团成小圆球,下锅煮熟,时称“汤团”、“沙团”、“浮圆”、“浮圆子”、“乳糖圆子”、“澄沙团子”,但是当时元宵尚未普
  • 宋朝元宵节习俗简介 元宵节为何把花灯戴在头上
    年年闹元宵,年年看灯展。在宋朝,元宵灯展绝对是全民狂欢。以北宋京城为例,每年冬至刚到,官府和富裕之家就开始为元宵节的灯展做准备了:在皇宫南侧搭建舞台(以便让皇帝和臣民共同观看各路艺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两旁安放栏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
  • 古代元宵节的奔放 偷菜偷灯偷女人偷者无罪
    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元宵夜里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在古代,元宵节的到来,便意味着“放偷节”的到来,偷盗在元宵前后几天可成为名正言顺之事。放偷
    12-04 元宵
  •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东方朔与元宵姑娘有何传说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
  • 古代元宵节:偷菜偷灯偷女人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赎取。清代广东文昌县也存在“元夕偷青以受詈为祥,失者以不詈为吉”的习俗。“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
    11-02 元宵节
  • 古代元宵晚会隆重热闹 唐宋时盛况空前与民同乐
    与现今成了“一年一度春晚总结表彰会”的“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又堪称盛况空前,且与民同乐的程度也最高。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执政时期官办元宵晚会的盛景:开元二十四年(7
    10-31 元宵节
  • 古代元宵节的奇葩习俗 鼓励偷灯偷菜偷人?
    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吃汤圆,赏灯猜灯谜……天地人齐欢乐,不亦乐乎。在这一天大家会团聚在一起吃元宵、汤圆,赏灯赏月,这些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是现代人和古代人过的元宵节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古人在这一天还有很多奇怪的习俗。汉族传统的元宵
    10-14 元宵
  • 古代历史上的婚姻也玩非诚勿扰 元宵节忙相亲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但又憧憬着那份“灯下
    10-09 元宵节
  • 揭秘元宵节 源于一场对汉武帝的欺骗?
    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元宵节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它起源于秦汉年间,后来发展为望日夜游、观灯的习俗,到唐宋时尤盛。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