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不屈不挠的进谏 什么样的人叫做有德之人?

   2020-06-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高力士脱靴一司马光(1019~1086年)一生,有三件事闻名:少年时期“砸缸”救友,中年以后编修《资治通鉴》,晚年罢废“熙丰新法”。数百年来,学界评论司马光,亦多着眼于上述三件事。实际上,司马光一生并非只限于这三件事闻名。他二十岁那年(10

高力士脱靴

司马光(1019~1086年)一生,有三件事闻名:少年时期“砸缸”救友,中年以后编修《资治通鉴》,晚年罢废“熙丰新法”。

数百年来,学界评论司马光,亦多着眼于上述三件事。

实际上,司马光一生并非只限于这三件事闻名。

他二十岁那年(1038)考中进士以后,就入了官场,做过县官、州官,更多时间是做朝官,在朝廷的多个部门任过要职,如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知谏院、权御史中丞和审官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端明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判吏部流内铨、判集贤院等,最后死在宰相任上。

司马光的老友邵雍(康节)在《邵氏闻见录》中赞其为“脚踏实地”的人、“九分人”(十分的完人是不存在的)。确实,司马光每任一官,都忠于职守,并能打开新局面。所以,评价司马光时倘若只着眼于世俗社会所熟知的三件事,必定是不全面的,且易失之偏颇。

司马光四十二岁到四十七岁(1061~1066年)是他最年富力强的时期,有六个年头,做过两届知谏院(每届三年)。

知谏院是谏院的领导人,专职监察和参议,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皆可弹劾。

汉代以前无谏官,梁武帝萧衍始置专职谏官,唐朝叫“补阙”、“拾遗”,但职权不大。宋朝开始,谏官作用空前加强。真宗天禧元年(1017)设“谏院”,有谏官六人,称“司谏”、“正言”,领导人叫“知谏院”,由他官兼领称“同知谏院”。仁宗以前,谏官由宰相直接领导,谏官也由宰相遴选。这样,谏官对宰相的批评便不能不心存忌惮。就在司马光任知谏院前不久,仁宗皇帝为了更好地发挥进谏职能,把遴选谏官大权收归自己手中。这样,谏官就可抛弃顾虑,对四海之事、天下之政、得失利弊皆可进谏。谏官地位重要了,入选谏院之人一定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又要有学识、有威望的一时名流。所以,社会上对谏官都高看一眼。

谏官也不宜当。朝廷规定:三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上任后,三个月内无谏诤,便被视为不合格,解除职务;如果谏言不当,触怒权贵,还会遭到不测。所以,谏官承受的政治风险很大,知谏院身为谏官的领导人,风险自然更大。在北宋王朝,多数谏官都做不满三年任期便离开了谏院。

司马光是一位历史学家,他通观古今,对治国安邦的道理有深入的研究;司马光此时又在北宋王朝做了二十多年地方、朝廷的官吏,对北宋社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危机有切肤之痛。他有一肚子的政见要倾吐,谏官一职,恰好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嘉祐六年(1061)六月末,“起居舍人兼同知谏院”的诏命一下,七月初一,他便迅速到谏院就职了。

 
标签: 司马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
    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
    1、司马光是北宋的。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3、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
  • 宋仁宗看裸妇相扑遭司马光斥责不要再犯此错误
    宋仁宗嘉祐七年正月十八日,皇帝莅临宣徳门,观看各地艺人表演,其中有妇人裸体相扑的节目。大臣司马光马上针对这件事奏上了一本,请求皇帝以后不要再观看裸妇相扑这种不雅节目,并且要求有关部门追查此不雅节目出现的原因,提出今后对这些不良现象必须要严加
  • 司马光坚决不纳妾不狎妓之谜 一生只有一个老婆
    中国古代是事实上的一夫多妻(或曰一妻多妾)制度,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家财万贯的男子来说,妻妾成群、美女相拥是很正常的现象。男人多数荷尔蒙挥发快、欲望强,好色成性,不但家里“红旗不倒”,莺莺燕燕的;外面还要“彩旗飘飘”,逛妓院,养小蜜。特别
  • 名臣司马光也“光盘” 请客不多点菜 赴宴总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 宋仁宗陷入“裸戏门” 看女子相扑遭司马光指责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他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宽以待人性情温和,在位四十二年,国泰民安社会稳定。那时,女子相扑是最热门、最吸引眼球的运动项目,每当有赛关索、黑四姐等相扑明星出场演出,东京城里常常是万人空巷。相扑是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运动,起源于汉代的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北宋轶事:司马光为何偏要置无辜少女于死地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虽然如此,但是此案的判处结果却成为中国古代
  • 司马光砸缸乃子虚乌有 宋朝根本没有那么大缸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司马光编了一部旷世巨著《资治通鉴》,却一定知道他小时候砸过一口缸。但是前不久,收藏家马未都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对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进一步提出历史没有真相的道理。因为马先生是器
  • 司马光认为凡让百姓掏腰包的事他都认为是坏事
    朱熹对司马光这人看得很透,说他认死理,凡是让老百姓掏腰包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坏事儿——司马光不知道,其实大多数老百姓很赞成免役法。苏轼也看到了这一点,找司马光商量,把这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法留下来。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
    12-07 司马光
  • 司马光“抠门”请客 少点菜 勤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12-04 司马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