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提防关羽做哪些安排 关羽非荆州一把手

   2020-12-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终其一生,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关于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刘备

终其一生,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于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刘备为了权力有意除去关羽,因而在关羽危难之时不去救援;有人说是孙权背弃盟约导致关羽惨死麦城……那么,关羽之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为了亲自征讨刘备,离开邺城,向长安进发。大军七月出发,走到长安已是九月。一千多里的路,却走了两个月,这明显不符合曹操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更加让人奇怪的是,曹操走到长安后,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到第二年三月份才进兵斜谷。

原来,就在曹操抵达长安后不久,宛城发生了一次叛乱。当年十月,侯音劫持了曹操任命的南阳太守东里衮,发动叛乱。镇守荆州的关羽对侯音说马上率大军赶到,可是关羽的援兵迟迟未到,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却带领援兵赶到了。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曹仁斩杀,叛乱平息。

关羽为何没来呢?原来,在得知曹操亲赴汉中的消息后,刘备决定让关羽拖住曹操的步伐,于是关羽就怂恿侯音发动了这次叛乱。关羽不指望侯音能成功,只要能分散曹操的精力,目的就达到了。而曹操唯恐宛、洛有失,不敢贸然进军汉中,所以耽误了好几个月时间,一直到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杀,曹操才下令大军继续向汉中进发。而这时刘备早就在汉中占据了主动。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拥有了与曹操平起平坐的地位。

可是刘备给了关羽什么地位呢?传说中的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言渐行渐远,帝王野心充斥在刘备的心间。既得汉中,刘备又向东西两线扩张。他要在生命的暮年,尽快地为十岁出头的儿子刘禅打下基业。西北方面,他推进到武郡,图谋凉州;东面则派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今湖北房县)。孟达攻破房陵后,乘胜进攻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刘备担心孟达有异心,就派养子刘封从汉中順汉水而下,统领孟达,与之一起迫降上庸。由此,刘备将新城、上庸和魏兴三郡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

刘备的家业大了,关羽肩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因为新城、上庸和魏兴三郡都在荆州,而荆州是由关羽镇守的。当时刘备的地盘只是益州加荆州,关羽一人独挑荆州重担,刘备才得以安安稳稳地在益州为称帝做准备。

按责任,按资历,按交情,按战功,关羽都应该高人一筹,可是刘备给了关羽应有的地位吗?刘备宣布了四方将军的任命: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是不参与政务的最高将军级别了。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那就非单纯的军职,而要承担三公九卿的工作了。

刘备这个任命很糊涂。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人当中,黄忠虽然有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的功劳,但是再无其他殊功,很难与其他三人并列;四人之中只有关羽独镇一州,负责荆州军务和政务,他太重要了,似乎也不宜与其他三人并列;此外,前将军只能负责军务,与关羽的职责不配。

可是,刘备非但没有给关羽相称的职位,甚至还有点儿故意打压他的嫌疑。随后,刘备对荆州各郡太守做了安排,任命糜芳为南郡太守,关羽为襄阳郡太守。可是襄阳郡在曹操治下,关羽只能是一个空头太守。

这又是一个非常混乱的人事安排:关羽没得到他相应的荆州牧职位,而刘备自己在做益州牧的同时又领荆州牧;关羽只是一个空头太守,没有权力号令荆州一寸土地,刘备却让他镇守荆州;更糟糕的是,襄阳郡太守关羽因为没有地盘而驻扎在江陵,但江陵属于南郡,南郡太守则是国舅糜芳。不难看出,刘备对关羽的掣肘实在煞费苦心。

再窝囊的人,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安排,何况是关羽。智者诸葛亮看出了刘备这一安排的玄机,他说:“黄忠的名望本来就不如关羽、马超和张飞,但是现在让黄忠与他们同列,马超和张飞尚可以接受,关羽恐怕会感到不服。”后世有人分析,诸葛亮这样说,其实是想换下黄忠,换上赵云。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诸葛亮在提示刘备应该给关羽更高的职位,例如卫将军或荆州牧,这样与关羽的责任相当,也有利于关羽调度整个荆州,更是对一个三十多年来一直忠诚的人的尊重。

也许是诸葛亮的话太过隐晦,也许是刘备揣着明白装糊涂,刘备还是维持了最初的任命,并派铁嘴费诗去给关羽颁布任命诏书。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不同意如此安排。体内流淌着忠诚血液的关羽,不知道对刘备进行质疑,只知道拿黄忠来做出气筒。

费诗开导他说:“那些建立功业的人,手下的人才都不止一个。过去,萧何、曹参与高祖是少小亲旧,而陈平、韩信是后来亡命投奔高祖的,最后排定官位,韩信居首席,也没有听说过萧何、曹参有怨言。(言外之意,你关羽也不该有怨言)现在汉王因为黄忠有斩夏侯渊之功,特意尊崇他,可是,在汉王心里,黄忠会超过您吗?且汉王与您休戚与共、祸福共享,所以我认为您不宜计较官职之高下和爵禄之多少。我就是一个办事人员,您如果不受命,我转身便走,只是恐怕以后您会后悔(言外之意,你要尽快接受,否则就会有违命之罪)!”

这番话既给关羽戴了高帽,又抓住了他的小辫,还順手打了他一棍子,软硬兼施,逼得关羽不得不接受任命。关羽能听不出费诗的弦外之音吗?既要用关羽来打天下,又要防备关羽以后争天下,这才是刘备的内心。

刘禅刚满十岁,刘备绝对不会给儿子培养一个难以驯服的边将。但是,刘备现在还不能舍弃关羽,因为他现在还没称帝—没有关羽的配合,他是不可能做皇帝的。

费诗在代表刘备绵里藏针训诫关羽的同时,还给他送来了节钺(节钺是帝王身份的象征,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人臣就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但战后要交还节钺,不再享受特权)。这就是说,刘备只给了关羽作战的权力,而不允许他握有政权。既要用你,还要限制你—古已有之的帝王驭人术。这个任命,为关羽后来的樊城之败埋下了隐患。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盛夏到来,空气中流动着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息。荆州,即将成为全国的风暴中心。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里描述的美好霸业,一直强有力地诱惑着刘备。被《隆中对》操控的刘备,让费诗授予关羽节钺,言外之意就是给关羽下达进军襄樊的命令。于是,关羽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北上樊城。

很显然,关羽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但是刘备却没有同时“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正在益州做一些稳定工作。59岁的刘备,迫切想为儿子留下一份稳定的基业,因此稳定益州,成了他目前最重要的事。就这样,“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隆中对》中两翼起飞的战略,在刘备的爱子心切中打了个对折。

樊城内洪水泛滥,房屋纷纷倒塌,镇守樊城的曹仁犹豫是不是该弃城而去。这时,只要关羽稍微再努把力,就能攻克樊城。可是,曹仁最终还是立下了坚守的决心,竭尽全力的关羽一时间竟再也拿不出压死樊城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只要刘备稍加援手,樊城便旦夕可破,可是,刘备居然没有派一兵一卒。史书没有记载刘备这样做的原因。有人说刘备无兵可派,这是不对的。最起码,刘备可以让上庸三郡的孟达或者刘封順汉水而下,直逼襄樊。有人说刘备是要借此灭掉关羽,还有人说诸葛亮反对出兵,要压制关羽。这些也都是不靠谱的说法。姑且不论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是什么态度,单从行为的效益角度讲,刘备和诸葛亮就不会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关羽失败,荆州失去,对蜀汉是有害无益的,这不是刘备和诸葛亮希望看到的局面。

事实上,刘备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打算攻克樊城,当然就不会派遣援兵。甚至关羽本人也未集中精力于襄樊,因为在攻打襄樊的同时,关羽还将战线拉长到许都以南,惹得周围的人纷纷叛曹,然后派人前来表示归順。

既然不是真刀实枪地攻打襄樊,那么关羽的出兵意义何在?一块玉玺告诉了人们答案。

紧张的战争间隙里,关羽接见了襄阳男子张嘉和王休。按常理,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是没有资格见关羽的,何况关羽当时正忙着围攻樊城,可是,他们捧着一块重要的石头,说是玉玺,而且是从汉水水底发现的玉玺。关羽大为高兴,派张嘉、王休二人去成都献上玉玺。

无独有偶,有人在益州武阳发现了黄龙—一条河里流着两种颜色的河水,泾渭分明,恰如河里出现了黄龙图案。人们说,这是祥瑞,是刘备称帝的预兆。

而所谓的“汉水玉玺”,其实是关羽一手导演的。忠诚于刘备的关羽,冒着战败的危险,在攻打襄樊、提防东吴的同时,还派人去宛、洛一带扩大影响。他的目的,就是让中原的人看到汉王的军队,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汉王。毕竟,中国的皇帝最想得到中原的承认。

 
标签: 三国 刘备 关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