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唯一识破黄盖诈降的曹营将领是谁

   2020-03-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他51岁才跟曹操,连立战功,赤壁之战识破黄盖诈降,最后却激流勇退他在赤壁之战中,一直劝曹操留意“连环锁船”、“东南风起”等事,防范吴军阴谋,可是曹操却认为毋须忧虑,不加提防;后来吴将黄盖诈降,讹称要亲驶粮船归顺时,亦是他最早悉破其船并非粮船

他51岁才跟曹操,连立战功,赤壁之战识破黄盖诈降,最后却激流勇退

他在赤壁之战中,一直劝曹操留意“连环锁船”、“东南风起”等事,防范吴军阴谋,可是曹操却认为毋须忧虑,不加提防;后来吴将黄盖诈降,讹称要亲驶粮船归顺时,亦是他最早悉破其船并非粮船,必然有诈。

赤壁战后,他又在曹操危机时,在华容道中告诉曹操,让曹操用张辽和以前的事来感动关羽。曹操得知刘备占有荆州,心甚疑惧,于是他献策表奏周瑜、程普遥领荆州之郡,挑拨孙、刘二家互起争端,间接造成诸葛亮气死周瑜的局面。

他叫程昱,在三国这卷色彩缤纷的英雄人物谱中,东郡人程昱似乎并不常为人留意,他没有郭嘉那般神奇、诡异的计谋,也没有司马仲达那样阴忍、狡诈的手段,更没有孔明手中的那把标志性的鹅毛扇,可以供其上镜。每当三国群英们在争相辉耀自己星座的光芒时,程昱却仿佛如一颗晦暝的四等星,只是远远的躲在天幕的尽头,不与人相争。然而,当我们再次抬头仔细仰望天空之时,这颗晦暝的将星或许会向我们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常言道:“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的”,而程昱这颗“金子”也是如此,即使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作为程昱而言,由于其并没有过早步入仕途生涯,所以这自然造成程昱没有太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加之受罗老先生的巨作《三国演义》中对每个人物着墨程度不均的影响,反而使程昱在世人心目中留下那略显“平庸”的身影。然而,通过程昱在计破黄巾和智劝刘岱这两个过程中的不俗表现,我们不难对程昱的才能窥其一二。

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而刘岱的死却给了此时的并无根基的曹操一个天赐良缘。曹操在陈宫的帮助下顺利入主兖州,迈出了其霸业之路的第一步。在最初的日子里,曹操求贤若渴,闻得程昱就在兖州,于是赶忙派人辟召,而此时已经51岁的的程昱出人意料的很爽快的应允了。临行时,同乡们很奇怪程昱的行为为什么会前后相悖,程昱却只是笑而不答。就这样,程昱在曹操麾下开始了其仕途生涯。而后,曹操在与程昱谈论国家大事时,得到结果都十分满意,于是,便任命程昱为寿张令。

公元194年,曹操东征徐州,令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而就在曹操前脚刚迈出兖州之地时,陈宫、张邈等人后脚便发生了动乱。陈、张二人乘此机会暗中共迎吕布入兖州,转瞬之间,四周郡县皆响应,兖州形势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由于程昱与荀彧留守的鄄城以及范、东阿二县并没有被吕布嚣张的气焰所吓到,所以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戒状态,但是,当他们闻得陈宫欲率军去攻东阿,又使氾嶷取范时,鄄城中的百姓们也开始为之震动了。眼看着局势在不断的恶化,而留给程、荀二人的时间却是越来越短了,他们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三座城池以及城中数万条人命,更重要的是,若此三城再失,那么兖州之地将完全落入吕布的囊中,而此刻在外征讨的曹操更是会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一个毁灭性的结局也许会随之产生了……

就在这危机的关头,程昱勇敢的站了出来。

程昱在与荀彧经过短暂的分析与讨论后,荀彧对程昱说道:“如今兖州作反,唯有此三城得以保全。陈宫等以重兵临城,如果不能同心结力,三城必震动。而您是吏民之望,如今回去向他们游说,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程昱欣然应允并随即来到了范县。程昱在了解范县县令靳允的家人都在吕布手上的情况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的劝说他死守城池,并又使其密遣伏兵刺杀了当时身处范县的氾嶷。于是,范县之围在程昱的游说下成功的化解了。随后,程昱又派人在仓亭津做了些手脚,使的陈宫军不能得渡,这成功的延缓了其进兵的速度。接着,程昱又马不停蹄的赶往老家东阿。在到达东阿县后,由于程昱在此地的威望颇高,所以很自然使得当地军民们在东阿令枣祗的领导下坚守城池,东阿之难又解。最终,兖州三城保卫战在程、荀二人的指挥下以及从事薛悌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而当曹操东征归来时,更是感动的握住程昱的手说道:“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随即便上表任命程昱为东平相,屯范。

就这样,程昱在危机时再次展现出了他良好的大局控制能力和高人一等谋略,并成功的帮助曹操保全了其霸业的根基。在这里,即程昱在设计保全三城之后,他与曹操还有另外一段小故事。根据《魏书》中的记载,程昱小时候常梦到自己登上泰山,两手捧日,这或许是古时一种富贵的预兆。不久,程昱便把这个梦告诉了自己的好友荀彧,而荀彧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曹操。此时,曹操在通过三城之功以及听了荀彧的讲述后,对程昱的看法开始大为改观。一日,曹操十分感慨地对程昱说:“卿终当为吾腹心。”而程昱原本名程立,曹操因其捧日之梦,为之改名“昱”。

在当时那段天下分崩离析的大动乱时代中,“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这句名言其实早已经成为众多智谋之士的共同认识及立身准则,而程昱也在两次婉言谢绝刘岱的征召之后终于遇到了自己“伯乐”。随后,他又凭借着三城之功以及自身不俗的实力,慢慢获得曹操的重视及信任并成功挤身于曹操麾下的核心谋士集团。至于“程昱捧日”这个典故,在如今,它早已传为了美谈,并成为了君臣之间相互信赖的象征。

在程昱设计保全了三城之后,曹操与吕布之间的战争也随之打响了。起初,曹操与吕布交战于濮阳,前几仗曹操都未得优势,数次失利。之后,当地又闹蝗祸,无奈之下,双方只得引兵暂去。此时,河北的袁绍却“出人意料”的现身了,他遣派使者以“连和”为名,希望曹操“迁家于邺”,而此举的真实目的却是在于借此机会达到控制曹操的目的。由于当时的曹操刚刚痛失兖州,而军粮又将尽,所以计议之下正想答应袁绍要求,但程昱却又在这关键的时刻出现了。程昱在向曹操询问了具体的情况后,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如今袁绍虽占据着燕、赵之地,并且他也有吞并天下的志气,但其“智不能济也”。而此时的曹操尽管只有三城,处境十分困难,可对于曹操而言,只要将手中的文臣武将以及城中士兵合理的加以运用,则霸王之业必成。曹操在听了程昱的这番全面的分析后,于是便打消了“连和”的念头。

公元196年,曹操在程昱和荀彧的劝谏下,迎天子入许都,并以程昱为尚书。而后,又因当时的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便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与此同时,刘备也在丢掉徐州后前来归附曹操。程昱看出刘备此人有雄才且必不甘心于人下,于是便劝曹操将其杀掉,但却不幸遭到了曹操的拒绝。不久,曹操派遣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而这一次更是为刘备成为曹操后半生最大的对手写下了伏笔。事后,程昱与郭嘉向曹操道:“主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借之以兵,他必定会有异心。”曹操猛醒,但终究悔之不及。果然,事情不出程、郭二人所料,在袁术病死后,刘备到了徐州,杀掉了曹操的亲信车冑并随之举兵反曹。不久之后,程昱迁升为振威将军。

时间再次前进,官渡之战前,袁绍屯兵黎阳并准备移兵南渡,此时的程昱恰好把守着鄄城。由于当时程昱手中只有七百左右的兵力,而曹操深知袁绍势大,便急欲加二千兵前往鄄城助程昱守城。但当程昱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却走了一步谁也没有想到的“险棋”,那就是拒绝曹操的援兵。程昱向曹操解释道:“如今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敌。他若见昱领兵少,必不肯轻易来攻。但如果接受了援军,反倒会遭到袁绍大规模的攻击,那样只会两损其势。希望主公勿疑。”随后,袁绍听说程昱兵少,便不屑一顾,果然没有进兵攻打鄄城,程昱的表现再次使人叹服。公元200年,袁绍被曹操击溃,其二子袁谭、袁尚只得逃亡,官渡之战宣告结束。此时,程昱纠合一伙山间民众及亡命之徒,得精兵数千人,便引军与曹操会师黎阳,共讨二袁。二袁再败,程昱又被加封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荆州,无奈之下,刘备只得逃往东吴求救。此时,有人认为刘备此去正如羊入虎口,孙权必会杀刘备已绝后患。但程昱却不以未然,他分析到,由于当时孙权即位不久,所以自然尚未为海内所忌惮。此次曹操初征荆州,便已威震江表,孙权虽然足智多谋,但还没有具备独自抵挡的能力。而刘备则向有英名,再加之麾下关羽、张飞皆万之敌,那么孙权必会援助刘备以抵御曹军。至于等到孙、刘分道扬镳之时,那时孙权却早已失去了杀刘备机会。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了,程昱的判断是准确的。赤壁之战时,孙权与刘备合兵一处共拒曹操,此时已年近古稀的程昱也随军出征。根据记载,这成为了程昱最后一次随军出征,而也就是这最后的征战,程昱在紧要关头又一次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当黄盖的诈降粮船前来时,程昱凭借来船的速度叛断出黄盖的船支并非粮船,从而顺利识破其诈降之策。但是,这一切似乎还是不能阻止曹操失败的厄运。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大败,情急之下只得仓皇逃往南郡,从此,天下逐渐步入了鼎足之势。

不知过了多久,当“中夏渐平”时。一日,曹操轻轻的抚着程昱的背感慨的说道:“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不知道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或许是曹操想起当年兖州之败后拒绝袁绍的那一幕,若当时没有听信程昱的劝解,不知道现在会是何等的惨淡。然而,不论这句话的究竟是什么含义,至少可以肯定,程昱被曹操感动了。于是,程昱在一次宗人的奉牛酒大会上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后,随即他选择了自表归兵,激流勇退。就这样,程昱从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属于他的那片天空之下……作者:龙啸九天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