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怎么产生的 佛教的发展又经历哪些过程?

   2020-07-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周围的其他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的同一时段,在小亚细亚的东部,出现了两大文明古国。就是印度和中国。古代印度得名于印度河,包括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领土,在中国历史上称“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周围的其他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的同一时段,在小亚细亚的东部,出现了两大文明古国。就是印度和中国。

古代印度得名于印度河,包括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领土,在中国历史上称“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的称呼开始于唐朝。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达罗毗茶人是这一地区的主要的人类群体,或称美兰诺——印度人。后来,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等等从西北相继侵入印度河流域,形成了复杂的哈拉帕时代和吠陀时代。在那个时期,由于当时游牧生活的要求,他们向神祈祷的主要内容是愿神赐牛,把战争称为“瞿维什提”,意为“渴望得牛”的意思。牛是他们的主要产业。早期雅利安人盛行自然崇拜,人们不理解自然变化的规律,因而崇拜天神、火神、日神、雷神、雨神、风神等等。

也同其它人类群体一样,由群婚制的母系氏族走到父系氏族,父权制家庭出现后,又有了祖先崇拜,他们开始有了宗教,在吠陀时代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祭司阶层。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奴隶社会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专门的祭司阶层婆罗门和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保留和利用了原始宗教中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意识,编造了新的神和宗教思想,以《吠陀》为基本思想基础,写出了《梵文》、《森林书》、《奥义书》等。他们认为:“梵”或宇宙灵魂是唯一的真实,自我和个人来自梵,整个客观物质世界都不过是一种幻觉。自已造了“孽”,死了就要转世为较低的“瓦尔那”,甚至牲畜。只有遵循“达摩”,的思想,才能转世为较高的“瓦尔那”,以至于最后归于“梵”。婆罗门把被统治阶级的受苦的原因归于前生的“造孽”,把反抗和斗争归于此生的“造孽”,把当时的奴隶制度、瓦尔那制度、统治阶级的特权加以神化,成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统治奴隶和贫民的精神工具。

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十六国,其中势力最强的是沿恒河流域的桥萨罗、迦尸、摩揭陀、弗栗恃、鸯伽,中印度摩腊婆高原上的阿般提,印度河中游西旁遮普的犍驮罗等。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有国王统治,只有弗栗特由以梨车部落贵族为首的八个部落联盟的贵族寡头统治。在奴隶制发展和奴隶制大国逐渐形成中,婆罗门教是益遭到奴隶和贫民的反对。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现婆罗门教相对立的的佛教和耆那教。佛教的创立者是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3——483年)。因他属于释迦部落,也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传说他是一个王子,于二十九岁修行,七年成“佛”。成佛后,游说四方四十年,八十岁“涅般”。悉达多死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在悉达多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东方的一大宗教。

在印度产生佛教产生的同一个时期,出现了耆那教,相传教主是瓦尔达玛那,后称大雄(公元前528——468年),同释迦牟尼一样,也出身于刹帝利(当时的贵族阶层)。三十岁出家修行,十二年后得道成“耆那”或“尼犍多”,“耆那”是“战胜情欲者”的意思,“尼犍多”是“超脱红尘”的意思。佛教和耆那教的很多思想是相同的,有不同的地方也通过相互柔和,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并入佛教,成为佛教领域的思想基础。佛教在接受原来的婆罗门教的部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符合当时时代的思想,能为更多的人(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接受,“佛”主张废除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反对杀戮。修行以五戒为主,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不主祭祀,不拜偶像,传教用语通俗,不排斥低级的瓦尔那人入教。佛教提出了“四谛”,也就是佛教认为的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劝告统治阶级善待被统治阶级,也劝告被统治阶级消除欲望,放弃斗争,忍受痛苦,寻求真道。佛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造业”与“轮回转世”的说教,认为这生受苦是由于前生造的业,这生享受是由于前生积的福。这些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利用,成为镇压人民反抗,以及维护自已统治地位的合法理由。当时的摩揭陀国的瓶沙王和阿阇世王一方面对人民横施严刑,另一方面却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

佛教思想在东方地域的流行和扩大,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当地统治阶级统治维护,增强了被统治阶级的忍耐性和承受力,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让当地的民族群体的反抗和斗争的素质下降,甘心受奴役的心态加重了,这就是东方国家在后来被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潜在原因。这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不同。印度的佛教同中国的道教和儒家思想有异曲同工的理念,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相溶性,自从佛教引进中国以来,虽然同中国的道教和儒家思想有不同的地方,有过排斥的历史,但大部分时间是在相互溶合中彼此相长。更大的程度上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印度曾被波斯所灭,不断的各地进行独立运动,后来在十六世纪,英国人成为海上霸主之后,受到了英国人的侵略,后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佛教思想在印度的土地上丧失殒尽,取而代之的是印度教。印度教其实是基督教和佛教的结合的思想产物。

 
标签: 佛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佛教宝物 舍利子出土经过
    佛教的舍利子,一直以来就是个谜。有人说是神话,也有人说是真实的。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在南京博物馆,就有一个出了土的舍利子!佛舍利出土经过梁白泉,江苏文博界泰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如今已85岁高龄。昨天,梁白泉的500多件档案被收入南京市档案馆
    12-31 佛教
  • 佛教信徒为何一天到晚都在念阿弥陀佛呢
    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困扰了许久的疑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在寺庙里遇到僧人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但对于那些不信佛教的人还是不明白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见面要说阿弥陀佛呢?其实阿弥陀佛是一句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用我们现代的话解释就是:光寿
    12-30 佛教
  •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谁?
    我国佛教中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
    12-30 菩萨佛教
  • 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
    12-27 玄奘佛教
  • 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础
    鉴真的生平行迹鉴真(688-763),日语又称鉴真(がんじん),唐扬州江阳人。他是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在日10年期间,受到日本人民的深切爱戴,被称之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鉴真生活在古代
    12-16 鉴真佛教
  •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
    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后来看到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的烦恼,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后来不顾父王的劝阻出家修行,最终在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大
  • 一代女皇武则天推崇佛教 强制百姓不许杀生吃肉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
  • 天宫勾结佛教与老子里应外合而打败了元始天尊
    如果单从故事内容看的话,从《封神演义》到《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神魔体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妖魔系统的成熟、神的壮大、佛的发展和仙的没落。经过前面的分析,笔者已经跟大家透露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神的壮大和仙的没落间有着一段隐藏的历史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梁武帝提出了“和尚吃素”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
  • 佛教传说中法藏比丘是如何成为阿弥陀佛的
    在法藏比丘简介中提到,法藏比丘出生在世自在王佛所,在开始是个国王后来专心研究佛教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名字就是出家之后得到的。接下来就是法藏比丘的简介。根据佛教的一些历史书上的记载,曾经有个王国叫做妙喜国,他的国王是世饶王,在世饶王担任国王期
    12-14 佛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