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如何死的?揭秘韩信的真正死因

   2020-11-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信是受到后人推崇的“兵仙”、“战神”。刘邦说他“战无不胜”,萧何称他“国士无双”,但是韩信最终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在长乐宫中。在军事指挥上叱咤风云的韩信,做人如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韩信骨子里缺少了一种东西,就是血性。

韩信是受到后人推崇的“兵仙”、“战神”。刘邦说他“战无不胜”,萧何称他“国士无双”,但是韩信最终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在长乐宫中。在军事指挥上叱咤风云的韩信,做人如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韩信骨子里缺少了一种东西,就是血性。在韩信年少的时候,有一个屠夫拦住他的去路。说你长得高高大大的,还每天佩着剑招摇过市,但是我看你其实是就个胆小鬼。如果你有种就拿剑刺我,没种的话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想了想,就伏下身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等他爬起来,看到的是路人的鄙夷和嘲笑。在史记的原文里,屠夫用的是“中情怯尔”四个字,意思是韩信的内心是害怕的,也就是怂。而这四个字也贯穿韩信的一生,韩信的失败皆因不敢冒险。

在韩信接受胯下之辱的一千多年以后,有一个叫做郭威的少年面临同样的情况。一个屠夫站在他的面前,让他选择:杀了我,或者跪下钻过去。郭威毫不犹豫,一刀杀死了对方。郭威被关进监狱,不过并没有死。后来郭威从军,在戎马生涯中不断壮大自己,最后成为后周的创始人。

对比一下韩信和郭威,我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事情。那就是,你越是活得小心翼翼,越是害怕,不好的事就越会找上你。韩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之后一直逆来顺受。却因为功高震主,在35岁那年被杀死在长乐宫的钟室,不得善终。而郭威,他的名气远没有韩信那么大,而且生性鲁莽、脾气暴躁,按理说本该早就挂掉才对。可是他却当了皇帝,最终活到了50多岁。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没有错。韩信谨慎小心的性格,让他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迟迟不能作出决定。特别是在和刘邦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仍然对刘邦心存幻想,希望对方念在自己功劳的份上,饶过自己一命。他想不到的是,正因为他的功劳太大,所以才必须死!并不是没有人提醒过韩信,谋士蒯通一直在劝说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又说“‘时乎时,不再来”,劝说韩信把握住机会自立为王,但是韩信不听。

韩信的核心问题是他不敢冒险。这说起来很矛盾,因为韩信毕竟是创造了“背水一战”这种着名的战例啊,但是他面对屠夫的时候却甘愿受胯下之辱也不敢反抗。这说明,韩信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是敢于冒险的,因为这种别人看起来很危险的事,对于战神韩信来说,危险性并不大。就如同普通人觉得百米跑进10秒以内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对于博尔特来说就是很轻松能办得到的。但是在自己擅长的军事领域之外,韩信就非常的纠结,他的人性的弱点就充分的暴露出来了。

如果单纯从军事上来说,韩信是不怵任何人的。但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竞赛。刘邦曾经两次闯入韩信的军营轻易夺取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也亲眼目睹了另一位战神西楚霸王项羽是怎么失败的。可以说,刘邦的政治才能对韩信来说是高高在上的碾压式的存在,韩信一直在心里把韩信当作是自己无法战胜的人物。这就是韩信的性格弱点,如果是项羽,肯定不会想这么多,直接开打就行了。虽然最后项羽也输给了刘邦,但是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赢的。而韩信呢,韩信从一开始就分析出来自己没有胜算,所以他不会行动。他并不是没有野心,而是一直在等待一个100的机会,一直等到死。

韩信的这种性格,如果是个普通人,也许总会受点欺负,但是因为安分守己,也能凑合的活一辈子。但是韩信不能,因为偏偏他有着无以伦比的才华,和一颗不安分的心。韩信从小就胸有大志,想要干一番伟大的事业,他也有这个本事。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他只能借助别人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却无法建立自己的平台。他只能成为一个高级打工者,但是这样一个有能力的打工者,老板能容得下你吗?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身边有这样的威胁。所以韩信别无选择,他的结局除了造反,只有死路一条。

由于内心缺乏血性,导致韩信的一生都是被动的,从来不会主动出击把握机会。韩信最早在项羽的手下打工,由于得不到信任,就跳槽去刘邦那里。可是刘邦仍然看不起他,于是韩信又要离开,最后被萧何追了回来。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呢?因为没有萧何韩信注定被埋没,他不会推销自己,面对挫折也只会逃避和退缩,不被人赏识就换个地方,从来不会想主动去掌控自己的命运。所以之后韩信带兵打仗,从讨要齐王到改封楚王,到被剥夺王爵改封淮阴侯,一步一步无不是被刘邦攥在手里的。

传说韩信临死的时候,被吊在长乐宫的大钟之内,头被大钟罩住,向上看不到天,脚下悬空,向下碰不到地面。因为刘邦曾经说过: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所以吕后把韩信吊在钟里就不能顶天立地了。而韩信具体怎么死的,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宫女手拿棒锤,乱棒锤死。另外一种是被用竹片到或者桃木剑杀死,没有用兵刃,就不算是违背当年的承诺。无论是哪一种,韩信都死的毫无尊严。没有血性,缺乏器量,不敢冒险,缺乏主动掌控命运的能力,让韩信这位千古名将,兵仙神帅,最终在深宫里毫无尊严的死去。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