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张作霖为何拒“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提亲?

   2020-02-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张作霖子女的婚姻大多是由他一手包办的。出于政治需要,张作霖为女儿择婿时,首先看中的是对方的门第与家世,而对女婿的人品、性格等因素考虑的则比较少。虽然儿女和夫人们对这种包办婚姻都十分不满,但慑于张作霖的威严,最终也只能无奈接受。在这

众所周知,张作霖子女的婚姻大多是由他一手包办的。

出于政治需要,张作霖为女儿择婿时,首先看中的是对方的门第与家世,而对女婿的人品、性格等因素考虑的则比较少。虽然儿女和夫人们对这种包办婚姻都十分不满,但慑于张作霖的威严,最终也只能无奈接受。在这种包办婚姻之下,张作霖的子女大多从小就定了亲。

辈分不对,张作霖没有同意赵尔巽的提亲

在张作霖的几个女儿中,只有三女儿张怀瞳因张作霖婉言谢绝了“恩师大帅”赵尔巽为独子赵世辉的提亲,直到张作霖去世前也未曾订婚,而当时她已经年满19周岁了。

说起赵尔巽,那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出生于铁岭的一个官宦世家,先世隶汉军正蓝旗。其祖父、父亲均为进士出身,兄弟四人中有三人——赵尔震、赵尔巽、赵尔萃考取了进士,惟独老三赵尔丰屡试不第,但乃纳捐为官,最后也做到了四川总督的高位。赵尔巽先后担任过湖南巡抚、盛京将军、东三省总督之职。东北王张作霖和赵氏家族这样素有“一门五进士、一代两总督”之美誉的人家结亲,可谓门当户对。可习惯于因政治需要而为儿女包办婚姻的张作霖,为何要拒绝赵尔巽的提亲呢?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背后有什么隐情?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谜底。

张学良说:“我们兄弟姐妹都一小订的婚,很奇怪,就我三妹没有订婚……到了北京,我父亲当大元帅时,那时赵尔巽还在,赵尔巽想给他儿子求婚,想娶我们家女儿。那时我只有一个三妹了,我父亲就没有答应。什么原因呢?因为赵尔巽呐,我总跟他开玩笑,管赵尔巽叫爷爷,那么我的妹妹也就管赵尔巽叫爷爷,他儿子高我妹妹一辈。我父亲很讲伦理,他就对这事不愿意,没答应。”

从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张作霖之所以拒绝赵尔巽的提亲,是因为他讲求伦理,觉得自己的女儿和赵尔巽的儿子之间辈分不对。事实上,张作霖的确一直把赵尔巽尊为“恩师”和“前辈”。不仅如此,张作霖对赵尔巽还心存敬畏之情,用张学良的话说就是:“我父亲没有一个人可怕的,没有怕的人,他就怕赵尔巽,就赵尔巽能说他。”张作霖怕赵尔巽,是因为他之所以能起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赵尔巽对他的提拔和重用。

张学良做主,有情人终成眷属

早在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就因为张作霖剿匪有功,将他从新民府游击马队中营管带提拔到了奉天巡防营右路统领的位置上。辛亥革命期间,张作霖“护驾”有功,帮助赵尔巽镇服了新军将领,取得了与革命党人交锋的胜利,因此再次受到了赵尔巽的器重。赵尔巽任命张作霖为奉天城防司令,将其驻守洮南的前路巡防营队伍陆续调往省城驻守,并把中路巡防营的九营人马也拨归张作霖统一指挥,这样就使得张作霖成了奉天省地方最大的军事首领。

之后,张作霖又继续与革命力量对抗,采用所谓“擒贼先擒王”的手法暗杀了奉天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张榕及其好友宝昆等人。张作霖的做法令赵尔巽十分满意。赵尔巽在给清廷的奏折中盛赞张作霖:“该统领不动声色,连毙三凶,实足以快人心而彰显戮。”清廷因此破格升赏,任张作霖为“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并将其所部改为第二十四镇,由张作霖任统制,相当于师长,不久又兼任巡防营务处总办。军事实力的增强,使张作霖的腰杆硬了起来,具备了涉足政界的重要条件。自此以后,张作霖逐渐走进了东三省中枢的奉天官场,成为了左右奉天军政大权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张作霖对赵尔巽提拔和重用自己的那份情谊,一直心怀感激。因为辈分的缘故,张作霖拒绝了赵尔巽的提亲,但心中却一直怀有内疚之感。对此,张学良说:“不久啊,这个赵次帅就病故了。我父亲非常难过,为这件事情难过,说了好几回。他说我呀,真觉得对不起他,好像我阔气了,他想求婚我没答应。我怕他误会,好像这事情我不肯。我不肯的原因不是为别的,就是因为辈数。我知道,我应该答应他。”

张作霖生前的这份遗憾,在他去世之后,张学良对其进行了弥补。等回到奉天之后,张学良和张作霖的二夫人卢氏商量道:“他们两个老头都有这个心意,我是自由派的,就让他们两个结婚好不好?”卢夫人很开通,赞成地说:“这样吧,咱们让他们两个会会面。他们如果自己愿意,就好,如果不愿意,我们也不能硬配。”就这样,张家把赵尔巽的独子赵世辉请到了奉天,结果赵世辉和张怀瞳相处得很好,于是就这样结合了。

 
标签: 张作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张作霖:一生认了四十多位干爹干妈的民国大军阀
    奉系,以奉天为中心,以东北三省为根据地,势力最强时到达长江流域。奉系的地域色彩最明显,也最团结。从袁世凯时代开始,东北军阀间虽然也有纷争,但基本都是自成体系,游离于中央政权。奉系的圈子以张作霖为中心。张为人爽快、大方、务实,对上一级的人物,
  •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始末 兵败后竟被曝尸三日
    当年就是这两张照片被张作霖贴遍东三省。张作霖总算没有做得太绝,派人洗净了郭松龄夫妇身上的血迹,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曝尸处用席子围上。提起郭松龄,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他知之甚少,但老沈阳人却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郭鬼子”。“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冯德麟怎么死的 张作霖如何免去冯德麟兵权?
    冯德麟一生戎马、有决断力、敢说敢做、性情急躁、不苟言笑,从来都是打硬仗。虽然与张作霖个性不同,但是两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在不断奋斗。冯德麟怎么死的1926年,冯德麟因心脏病突发在北镇大宅病逝,终年59岁。这件事也是当时奉天的大事,以张作霖为
    12-26 张作霖
  • 张作霖父兄四人皆未得善终 据说与祖坟风水有关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帅张作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以绿林出身,恰逢乱世,左冲右杀,纵横捭阖,最终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为声名赫赫的“东北王”,的确令人佩服。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一生与日本人打交道,可从未让日本人捞到半点好处,更别提染指东北的半寸土地。
    12-26 张作霖
  • 汤玉麟为何要反张作霖 汤玉麟最后结局怎么了?
    在电视剧少帅中汤玉麟反张作霖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要说过错,两个人都有,要说大度,两个人也都有,在汤玉麟多次反张作霖,再悔过被张作霖多次接纳之后,两兄弟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少帅中汤玉麟反张作霖是源于和当时的警察厅长王永江之间的仇隙。那个时候
    12-24 张作霖
  • 揭秘: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 自此成为东北王
    1917年8月,奉天一把手张作霖乘混乱夺取了黑龙江的统治权,推其儿女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翌年9月,张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东北三省巡阅使,相当于东三省总督。吉林督军孟恩远表面上服从张作霖的节制,暗地里却发展自己的实力。孟恩远(1856-19
    12-21 张作霖
  • 张作霖怒斥部下吃民众粮:如有再犯立即枪毙
    1919年11月,东北王张作霖在沈阳大办筵席,不是宴请达官显贵,也不是宴请名流士绅,而是宴请老农民,实实在在让农民们感动了一把。张作霖所宴请的农民是“官场社会无职位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普通农民,各地名额分配是:大县8人,中县6人,小县4
    12-20 张作霖
  • 首家民族资本企业兴衰:张作霖父子成其大股东
    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峄县中兴矿局的兴衰一份奏折,兴起一座矿局;一座矿局,建起一条铁路;一条铁路,带动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引来一批高官。他们是:黎元洪、徐世昌、张作霖、蒋介石、张学良……请看发生在山东枣庄的一段历史传奇——1875年,光
    12-18 张作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