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失误致“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2020-05-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960年1月4日后周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将年仅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赶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此时距离“五代第一明君”柴荣的死仅仅才过去个月的时间。此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北宋王朝在后周积累的强大政治军事力量的基础上完成一

960年1月4日后周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将年仅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赶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此时距离“五代第一明君”柴荣的死仅仅才过去个月的时间。此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北宋王朝在后周积累的强大政治军事力量的基础上完成一统。后人每每谈及此事,无不唏嘘感慨,假设柴荣再多活十年,那么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

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但后周王朝之所以被取代,与柴荣临终前的安排有这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柴荣做出了致命的失误,才让老谋深算的赵匡胤有机可乘,颠覆了由郭威开创,柴荣壮大繁荣的后周政权。这里并非是假设历史,而是就柴荣的决策与赵匡胤的对策,探究历史背后的权谋诡谲。

(图片来源于网络)

959年4月后周世宗柴荣率领水陆大军数万人征讨的燕云地区。此次出兵及其顺利,兵不血刃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此时意气风发的柴荣召集诸将商议军情,他本人意图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主张继续用兵,但遭到诸将的一致反对,柴荣非常不高兴,依然决定进兵。但在当晚柴荣突染重病,因而被迫撤兵。

在北征以及撤军期间,军中所需的物品均由京城运来供给。期间有人拾得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三个字。做什么呢?当时皇帝柴荣一病不起,做什么不言而喻,因此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当大军撤军到澶州时,柴荣下令大军停止撤退,并且不召见任何文武官员,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因此官员们找到了郭威的女婿、驸马、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对他说“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惟幸京师之有变。今澶、汴相去甚迩,不速归以安人情,顾惮旦夕之劳而迟回于此,如有不可讳,奈宗庙何!”。于是张永德面见柴荣,将众臣的意思转达给柴荣。不料柴荣却说:“谁使汝为此言?”,张永德如实作了回答。柴荣深思良久后,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即日就迅速启程返回了汴梁。

柴荣为何故意在澶州故意拖延时间,不见群臣,面对张永德会说出那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小编认为柴荣柴荣有两个目的,其一观察禁军诸将的动向,其二观察天下藩镇的举动。柴荣想趁着自己还在,将那些谋求篡位的野心家一举铲除。遗憾的是张永德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来日无多的柴荣只能匆匆回到汴梁,采取最后的补救措施希图延续后周王朝。

(清人所绘后周世宗)

回到汴梁后,已知来日无多的柴荣对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具体如下:

1.册立皇后,册封皇子

柴荣册立魏王符彦卿之女为皇后,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符彦卿是当时名望极高的地方藩镇将领,册立他的女儿为后,以防止他觊觎皇位。五代时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立太子,所以封柴宗训为梁王实际上就是确定他为继承人。

2.确定三宰相辅政格局

此时柴宗训还是个孩子,无法处理国政。所以柴荣命“宰臣范质、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以枢密使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依前充枢密使”,用宰相兼枢密使,实际上就是所有军国大事授予三个文人全权处理。

3.调整禁军人事安排

后周的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亲军司两部分。柴荣对这两个部门进行了调整,首先削去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的军权,将赵匡胤连升两级,出任殿前司都点检;然后又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安排到淮南,镇守扬州,将侍卫亲军司的军权交由副指挥使韩通。

4.藩镇“换镇”

柴荣为削弱藩镇势力,以青州节度使李洪义为永兴军节度使,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移镇凤翔,同时将削去军职的张永德调到澶州节度使的任上,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镇守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

作为“五代第一名君”柴荣深知军队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在防备着两个人,张永德、李重进。因为张永德是后周建立者郭威的女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而柴荣是郭威的内侄,换句话说他们当年和柴荣一样,也具备即位的合法性,况且两人久经战阵,深的军心,所以柴荣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最终959年7月一代明君柴荣撒手人寰,时年39岁。

(后周世宗陵墓)

应该说柴荣的安排是合理的,以文制武,用三个文人管理朝政,同时任用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的“亲信”赵匡胤等人统领禁军,又下令藩镇换镇,以达到内外安定的局面。但这个看似是个完美的人事安排,就毁在了赵匡胤这个亲信的手里,换句话说,成就了赵匡胤。赵匡胤颠覆后周政权只用了三招,一拉、二骗、三变。

首先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中经营多年,与高级将领们称兄道弟(义社十兄弟),关系深厚,在柴荣死后,殿前司已完全控制在他的手里,而侍卫亲军司的高级将领,如韩令坤、张令铎、高怀德也已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控制住军队后,赵匡胤又花费巨资与朝中官员结交,送钱、送别墅,不论大小,一律交往,一些中下级官员纷纷投靠,如潘美等人,三辅臣中的王溥竟然主动给赵匡胤送别墅。

在一切关系都捋顺之后,赵匡胤离兵变还差一个契机,因为赵匡胤虽然是殿前司的都点检,有统兵之权,却无调兵之权。因为调兵需要三位辅臣下令,然后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核准方可。于是赵匡胤用了第二招——骗。960年正月,朝廷得到奏报,契丹、北汉联合出兵,攻打镇州、定州。于是三辅臣商议之后,决定由赵匡胤领兵出征,小编猜测很可能是王溥的提议。事实证明此次契丹、北汉是“被出兵”的。

第三招读者们应该都很熟悉了,960年正月初四赵匡胤在陈桥上演了一幕兵变的话剧。当赵匡胤大军浩浩荡荡开回汴梁时,兵变的唯一障碍,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已经被赵匡胤的“特种部队”杀死。面对三辅臣时,范质当场质问赵匡胤:“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赵匡胤一时无言以对,只得掩面而泣。虽然赵匡胤还算宽厚,但他的部将可不管这些,声色俱厉,拔出佩刀威胁,范质也无力回天,只得同意赵匡胤即位。就这样柴荣的精心安排最终化为泡影。

志在天下的柴荣在即位之初曾言道:“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天不假年,最终他却仅仅在位五年零六个月。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哉!

 
标签: 五代十国 明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后周世宗柴荣简介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
  • 中国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周世宗柴荣
    论英伟,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论名气,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圣祖;论功绩,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论谋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则天;论刚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论生平无懈可击,要论身后无一微词,只要他一出场,包括上述十大杰出帝王在
  • 靠脱了上衣痛哭获得皇位的五代皇帝是谁?
    李从珂原来姓王,出生于平山(今河北平山),小名阿三。李嗣源在跟随李存勖出兵征讨时路过平山,遇到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就将她母子一起掠走了。后将李从珂收为义子。李从珂长大之后,才貌雄伟,骁勇善战,李嗣源更加喜爱。跟从李嗣源出征打仗时,他勇猛善战,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周世宗柴荣:战乱的五代十国最伟大的贤明君主
    论英伟,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论名气,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圣祖;论功绩,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论谋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则天;论刚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论生平无懈可击,要论身后无一微词,只要他一出场,包括上述十大杰出帝王在
  • 五代十国楚王马殷 五代时期最伟大的君主
    马殷(852-930),五代时楚王。唐五代许州鄢陵人。字霸图。大中六年(852)生。初为木工,后应募从军,入蔡州戍将孙儒郡,及儒败死,众推刘建锋为帅,殷为先锋。唐昭宗乾宁元年(894),随刘建锋部入潭州。建锋被授湖南节度使,殷为马步军都指挥
    12-21 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五代十国时期寿州之战 南唐李璟不听劝告误国事
    自公元955年以来,南唐军队屡败于后周,中主李璟数次遣使求和,都得不到答复。李璟不得不任命弟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周军。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母元敬皇后宋氏。网络图
    12-19 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之南汉历史 南汉历史简介
    九○五年,唐任刘隐为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九○七年,梁封刘隐为大彭郡王。岭南离中原较远,唐末,中朝(唐朝)士人多来避乱;唐时大臣得罪,贬窜到岭南,子孙往往流寓不返,唐所任地方官,遭乱不得归朝,都客居在岭南。刘隐招集这三类士人,作为辅佐,
    12-18 五代十国
  • 后周太祖郭威简介 灭后汉诛隐帝 建立后周政权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儿”,五代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减轻赋税,削减严刑峻法,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