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配朱安 鲁迅终其一生都觉得亏欠的人

   2020-02-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对于朱安,41年的婚姻一片荒漠,孤独地来孤独地去。对于鲁迅,也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位于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的鲁迅故居,不大的四合院,种有丁香树

对于朱安,41年的婚姻一片荒漠,孤独地来孤独地去。对于鲁迅,也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位于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的鲁迅故居,不大的四合院,种有丁香树,北面是个两进的卧室,外面一间,大概八平方米左右,里面摆着张桌子,还有一张沿西墙放置的床,桌子上放着一个介绍性质的小纸片,上书:鲁迅母亲和朱安的卧房。朱安从1924年5月到去世,一直住在这里。

看朱安的照片,才知道她并不美丽。眼睛低低地望着,重重的眼皮,天生有一种旧式媳妇的恭顺相,高高的额头,扁扁的鼻子,宽厚的嘴唇,穿着一件深色元宝领的旧式棉袄,那上挺的领子把脸庞遮盖得更加逼仄尖薄。

小脚、没读过书的朱安是旧式中国的产物,留洋归来的鲁迅从最初,便是带着一种抗拒旧势力的情绪来对待她的,这样的不接纳,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意思,是不可改变的刻板印象,从头错到尾的那种。

其实放到现在看,朱安身上的谦良恭俭,正好是作为一名贤良的家庭主妇的绝好品质,最起码比起胡适那个动辄操刀的太太,朱安要柔和温婉得多。可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交汇处,朱安却只能是个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就好像那三寸的小脚,踏过旧时代的门,也如同过了气的时髦一样。

1906年夏,鲁迅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的安排下,与同乡的、大自己三岁的朱安结婚,婚后四天,鲁迅毅然东渡日本,朱安顶着一个名不副实的媳妇头衔,伺候娘娘(绍兴话,即婆婆,鲁迅的母亲鲁瑞),独守空房,一等就是十三年。直到1919年冬天,她才在鲁迅的安排下,和婆婆及鲁迅三弟一家搬进了北京西直门的八道湾居住。

在八道湾,周氏一家团圆的岁月里,也许是因为朱安没有读过书,也许是因为大先生鲁迅的冷落让朱安一直抬不起头来,又或者是由于朱安天生就有着与世无争性格,总之周氏兄弟分家之前,朱安这个长嫂,没有顺利成章地当上家,家庭财政的大权,便悄然旁落到周作人的日本媳妇——羽太信子手里。

三年以后,因为某种至今不能确定的原因,周氏兄弟失和,1923年8月2日,鲁迅带着朱安,搬去砖塔胡同俞氏三姐妹处借住,基于担心流离失所的考虑,搬走之前,鲁迅曾询问过朱安是愿意留在八道湾还是回绍兴,如果她愿意回去,他会按月给她寄钱。朱安婉转地拒绝了,她想和鲁迅一起搬出去,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1924年5月,朱安和娘娘一起,搬进了阜成门内的这个小四合院,这一年,朱安四十六岁,这个如今只有一棵丁香点缀的四合院,就是朱安后半生全部的天地。1926年,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广州、厦门,同许广平女士结百年之好,后来长期居住在上海,这其中,只有1929年和1932年回过北京两次。

这时候的朱安恐怕已经是彻底断了念想,以一种吃斋念佛遁入空门的心态度日,所谓生趣,也只能是照顾娘娘这件事上。大先生是新式的大先生,娘娘还是旧式的娘娘,有娘娘在,朱安便还会觉得自己是有点用处的。在那个略显阴沉的、青灰色的四合院里,两代旧式妇女相依为命。

1936年,鲁迅去世,北京方面的生活费,大部分是许广平在负担。1943年,鲁瑞去世,临死前,鲁瑞让朱安千万收下原周作人每月给她的十五块钱,算是这么多年服侍她老人家的一个交代,朱安的人生走到这儿,真的是到了恋无可恋的地步,只剩下糊口这个本能可供她操劳。

由于经济上的困难,朱安忍痛将鲁瑞喂养了十几年的黄黑色大花猫,蒙了双眼,让佣媪带到崇文门外放走了。1944年唐弢造访朱安,看见她也只是默默地喝着汤水似的稀粥,吃着几块酱萝卜。虽然有许广平的接济,在心底里,朱安依旧有着一种拿人家的手软的客气和怯怯,尽量把生活需要降到最低,不给别人造成太大麻烦。

1947年6月29日,朱安因病去世,逝世前,她还将两块衣料送给许广平作纪念。

朱安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她的人生,几乎没有飞扬的时刻,她仿佛是一颗锈了的图钉,最初被钉在哪,一生就只能钉在哪,无可奈何地孤独老去。她不过是想做一个孝敬婆婆、恪守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她最大的愿望也不外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可惜她是带着一双小脚被推进新时代的,她无力往前走。

当时代的列车轰轰然朝前驶去的时候,我们站在车上,望着车尾那些渐渐远去的人影,不经意间,我们大概还能够望见朱安式的哀怨眼神,这眼神里,囊括了一代旧式妇女悲惨命运的写真。

朱安为鲁迅空守了4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给朱安留下有个自己孩子的希望。她是一个典型封建婚姻包办的牺牲品。朱安临终前,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她面对自己的情敌和情敌的孩子竟然毫无怨恨之意。

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在她的人生悲剧中,所有的人都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标签: 鲁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萧伯纳和鲁迅 萧伯纳是哪个国家的是剧作家
    萧伯纳是英国的戏剧作家,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1933年的时候,时年77岁的萧伯纳做了一次远东执行,来到了中国,见到了鲁迅。那么萧伯纳和鲁迅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呢?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合照图片萧伯纳到达上海吴淞口是在1933年2月1
    12-31 鲁迅作家
  • 鲁迅为什么烦国学?保护国粹不应该带有别的属性
    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前清末年说这话的人,大约有两种:一是爱国志士,一是出洋游历的大官。他们在这题目的背后,各各藏着别的意思。志士说保存国粹,是光复旧物的意思;大官说保存国粹,是教留学生不要去剪辫子的意思。现
    12-30 鲁迅
  • 鲁迅病入膏肓还惦记的一个女人竟然是她
    鲁迅在病入膏肓时还惦记着她的瘦,他帮助过许多年轻人,男男女女数不清,而关心到宠爱的地步的,也只有她。萧红是以一个小女人的样子出入鲁宅的,在这里,她可以没有过去。在这里,她可以选择记忆,她只需记得祖父的后花园里面的花儿草儿虫儿鸟儿。如果可以,
    12-30 鲁迅
  • 解密:中外文坛名家对鲁迅的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先生说:“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世人都成了王朔不好,但都成了鲁迅也不好——那会引发地震!”王蒙随后又说:“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
    12-25 鲁迅
  • 从鲁迅的收入看三十年代民国著名文人的生活状况
    鲁迅的日记很详细地记录着他的经济活动,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有详细记录,陈明川先生在他所著的《文化人与钱》一书中,把鲁迅八千多天的日记进行了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鲁迅的收入情况。鲁迅一九一二年五月随南京临时政府北上北京时,他的月薪为六十
    12-25 民国鲁迅
  • 鲁迅简介 文学大家鲁迅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12-23 鲁迅
  • 民国“神童”轶事 鲁迅的墓碑由其子周海婴书写
    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镇;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竟都能记住。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谢冰莹(非谢婉莹)5岁就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舒新城1
  • 鲁迅兄弟之争:周作人坚持认为鲁迅偷看其妻洗澡
    自1960—1966年辞世前,周作人给未曾谋面的香港朋友鲍耀明写了402封信,它们成了研究周作人晚年的思想、观点、情趣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鲍耀明致周作人的339封信,对研究晚年周作人也至关重要。鲁迅崇拜之争1962年5月8日,鲍
    12-17 洗澡鲁迅
  • 鲁迅学习外语之道 须每日不放下 强调要硬看
    全国高考将在2017年执行高考新方案,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为什么学外语怎样学再度引发人们的思考,鲁迅先生的外语观和学习方法对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鲁迅先生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对日语十分精通,他还懂得德文,也懂些英文。老版的《鲁迅全集》20卷本
    12-16 鲁迅
  • 历史解秘 鲁迅真的在《二十一条》上签字了吗?
    各位稍微读过几年书的,想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二十一条》都不陌生了,它是直接酿成“五四”学生运动,使中国由近代史进入现代史的标志性事件。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具体包括21个条款,企图把整个中国的领土、政
    12-15 鲁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