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智囊李儒:三国中最为人忽略的顶级谋士

   2020-03-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提到三国智谋之士,你恐怕马上脑海里想出一串名单: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贾诩,庞统~~~~,如果三国看的不仔细,恐怕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有李儒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这位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边缘化人物,但是在我看来,李儒你可能不重视,但是他在三国特

提到三国智谋之士,你恐怕马上脑海里想出一串名单: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贾诩,庞统~~~~,如果三国看的不仔细,恐怕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有李儒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这位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边缘化人物,但是在我看来,李儒你可能不重视,但是他在三国特别是前期起到了可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是关键性作用!你若不信,咋们来仔细分析分析。

据《后汉书·何皇后纪》和《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记载,初平元年李儒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你若仔细看就会发现,每到重大问题决策的时候,董卓总要看者李儒的眼色和态度,然后再做决定,我觉得电视剧这个艺术处理非常好,真是展现了李儒对于董卓集团的重要性。

李儒堪称是董卓集团的第一谋臣,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团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周瑜在东吴集团的地位,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国前期横行一时,可以说关键就是出于李儒的谋划。

何进为了除掉宦官集团,向各地方势力下诏,让他们带斌兵进京,诛杀宦官集团(当然这个决策本身只能说明何进本身的决策失误),于是“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但是这个时候,李儒就站出来出了他的第一个重要决策,他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这很了不起,因为,“奉诏”,指的是奉皇帝的书面命令。还是被动性的,皇帝让你发兵,你才发兵,而且呢,你即使带兵进京,还是多少让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样,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递交的一种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后来的题本不一样,内容要求更加规范。是正式性的向朝廷表白自己的意图。是你是主动帮皇室除乱党,而且你主动向朝廷“上表”,更能得到名正言顺的大义名分,让你的向京师进军有了所谓的合法性。从这点看,李儒确实不简单,考虑问题非常周到。

李儒第一个计谋非常重要,他奠定了董卓篡权的第一步,而他的第二次重要决策就可以说对整个三国历史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了,(卓)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董卓想废汉帝改立陈留王,但是他又步敢下决心,又来问李儒,李儒说的非常好“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不仅肯定了董卓的想法,还详细说明了这样做的益处,于是,董卓就按部就班的实施这套方案,结果“诸官听罢,不敢出声”,董卓确实达到了威慑朝廷的作用。

李儒的第三次决策也很是重要,这次决策让董卓集团得到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董卓甚爱吕布之勇,甚至说“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这样的话,这时候手下将领李肃就献计说以金银珠宝,特别是赤兔宝马来收买吕布,听到这话,董卓马上就问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非常干脆也很精彩:“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多么精彩的一句,他告诉董卓,既然要收买勇士夺取天下,就不能只可惜一匹宝马,结果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最后呢,不出所料,吕布果然投靠到董卓帐下,成了董卓的义子,为他立下汗马功劳。

李儒的第四次决策也是精彩。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军华雄被斩于汜水关,吕布也被打败于虎牢关,十八路诸侯势头正猛,正当董卓集团束手无策之时,又是李儒献出妙计,“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董卓听后恍然大悟,很是赞赏的对李儒说:“非汝言,吾实不悟。”(这句话也表现出董卓也有谦虚的一面),于是迁都长安,避开了关东讨伐军的强劲势头。

李儒的第五次决策则是非常之强,因为这次决策让后来纵横天下的曹孟德吃到了他辉煌人生的第一次大败仗,自己的性命差点就丢了!董卓迁都长安时候,李儒又献策“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董卓对他言听计从,依然是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遏后。结果是曹操惨败,若不是曹洪拼死相救,就已经被乱军所杀!曹操的首次大败竟是李儒谋划,此人果然非同凡人!

李儒的第六次决策依然精彩,但是这次却是毁在美女貂蝉之手,当王允策划的美人计吧董卓吕布义父子已经搞的关系如同水火一般时候,聪明的李儒一眼看穿了其中的阴谋!他对董卓说: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这话说的非常中肯也非常正确,董卓开始的时候还很醒悟,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然而,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貂蝉那小嘴一阵撒娇,添油加醋的一说,董卓又改变了主意,第二天对李儒说:“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李儒一听这话就急了,“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然而已经被美女貂蝉鬼迷心窍的董卓,一贯对李儒言听计从的董卓这次却坚定了拒绝了李儒的说法,“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于是,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多么悲哀的话啊!聪明的李儒果然预见到了,结果,吕布杀了义父董卓,还未解恨,又大呼曰:“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一代智谋之士李儒的下场即是如此了!

纵观李儒的一生,确实不失为三国时代的顶级谋士,他的每一次决策都非常精彩,而且对三国历史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可惜他辅佐的终究不是明主,最终,毁在美人计手里,成了董卓的殉葬品!悲之!痛之!惜之!哀之!以此文,表现我对这位所谓三国边缘化人物的悲,痛,惜,哀之情吧!

 
标签: 三国 谋士 董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