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简介 历史上的闯王李自成是怎么死的

   2020-06-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

李自成起义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家世业农,父守忠因里役破产。自成以家贫,为人牧羊,略识文字,及长为银川驿卒。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三年(1630),自成以裁驿卒失业,又以借贷被辱,遂投活动于西川的不沾泥张存孟部。后因张存孟败降,自为一军。

起义的发展和胜利不久,自成投闯王高迎祥,为八队闯将,转战陕、晋、畿南、豫楚等地。七年,高迎祥农民军被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自成重贿明总督陈奇瑜,伪称解甲归农,得脱围困。既出栈道,连破麟游、永寿等七县,势力愈强。九年七月,迎祥在陕西盩厔(今周至)战败,被俘牺牲,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十一年,起义军败于梓潼,被迫出川北上。自剑州(今四川剑阁)入甘肃,又走避宁羌(今陕西宁强)。六月至汉中。是时农民军首领大多败降,唯李自成农民军仍坚持战斗。是年冬,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设伏于潼关原,起义军损失过重,潜伏陕南山区。十二年,避走巴东。十三年二月,自成军又在奉节鱼腹山失利,为避实就虚,乃走大宁(今四川巫溪)、竹山,返陕南,再次潜伏商雒山(今陕西商县东南)中。

同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纷起暴动。十一月中旬,起义军经陕南商州突出武关,转战河南,农民争附,连下豫西南各州县。不久,文士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十四年初下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声势迅速扩大。此后,三次围攻开封,连获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执杀明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及陕督杨文岳等,大败陕督孙传庭。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河南全省,部众近百万,其他农民军首领如罗汝才、袁时中等多归附自成,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自占领洛阳始,李自成渐将过去的流动作战改为每得一城,分兵据守的军事战略,十六年正月克承天(今湖北钟祥),打出“剿兵安民”旗号,散发“三年不征”传单。寻移檄黄州,揭露朱明暴政,宣传自己兴仁义之师、拯民于水火的作战宗旨。两年多席卷河南五府数十州县,及湖广荆、襄诸府。十六年二月,改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京,成立新顺政府,自成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辖区西起潼关,东至归德(今河南商丘)、汝宁(今河南汝南),北滨黄河,南至松滋、枝江、澧州(今湖南澧县),派遣地方官吏者凡七十多州县。

起义军雄据荆襄,遂图谋取京师。李自成采纳谋士顾君恩之策,先取陕西,作为根据地。十六年九月,起义军与明孙传庭兵战于河南郏县,深沟高垒以疲明军,并利用连日阴雨,明军粮运不继之际,遣轻骑出汝州(今河南临汝)断截明军粮道,大败孙传庭,杀伤明军四万多人,获器仗辎重数十万计,传庭奔潼关。此后起义军分两路进兵陕西,一路经淅川下商州(今陕西商县)入陕南;自成则亲率大军趋潼关。十月,陷潼关,明军溃败,传庭战死。十七年正月,起义军攻克西安,乘胜取宁夏、兰州、西宁、永昌、庄浪等地。

起义军占领西安后,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六年为永昌元年。并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改名自晟,称王。同年二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一路由先已进入山西的大将刘芳亮等率领,从平阳(今山西临汾)经阳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等地,然后经真定(今河北正定)北上,以牵制明朝南路援军;一路由自成亲自率领,渡黄河,下太原,传檄各州县,揭露朱明种种罪状。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自成遂率军北上,经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南下,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政权建设起义军在襄阳建立新顺政权之时即曾设官置司,中央置上相、左铺、右弼、六政府(相当于六部)侍郎、郎中等官,地方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又增置六政府尚书,设弘文馆、文谕院、谏议等官,并封爵五等,大封功臣。

占领北京后,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改年阁为天祐殿,牛金星继任首辅。六政府尚书分别为:吏政府尚书宋企郊,户政府尚书杨玉休,礼政府尚书巩焴,兵政府尚书喻上猷(一作侯恂),刑政府尚书安兴民(一作耿然明),工政府尚书侯恂(一作黎志陞)。尚书下设侍郎、郎中、从事、员外等职,充实和完备了各部朝官。又改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给事中为六政府谏议,十三道御史为直指史,太仆寺为验马寺,尚书宝寺为尚玺寺,通政使为知政使。其余光禄、大理、太常、鸿胪、国子监等仍沿袭前明旧名。所委官员少数由举监生员充任,其余绝大部分为前明降官。地方文武官吏,改巡抚为节度使,布政司为通会,兵备为防御使,知府为府尹,知州为州牧,知县为县令。并开科取士,选拔新人出任各级官吏。

武职亦改前明武官之称,改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仍设左右都督。又改总兵为正总权,副将为副总权,守备为守旅,把总为守旗。但职名并未统一,有的仍沿用总兵、副将等称。其专事征伐的有,权将军,一品;副权将军,二品;制将军,三品;果毅将军,四品;威武将军,五品;都尉,六品;掌旗,七品;部总,八品;哨总,九品。权将军有田见秀、刘宗敏;制将军有李过、李岩、贺锦、刘芳亮、袁宗第、刘希尧等,其余授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衔者凡五十余人。

自成在北京建制的同时,继续分兵略地,委派地方官吏,建立基层政权。北直、山东、河南、苏北、皖北各地州牧县令纷纷上任。降将马科则率军进攻四川,川北州县也多降附置官。

是时大顺版图,东自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掩有北直、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则有湖广的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等地。

政治经济纲领政策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后因“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如山东诸城县令到任之后,即以劫富济贫之说,令产不论远近,许业主认耕;在某些地区大顺地方官府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李自成初下洛阳,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占领西安后,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起义军还针对地方为考中的举人进士树建牌坊,下“毁坊之令”。

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这种政策自崇祯十四年占领河南起,始终执行。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不少地区工商业照常进行。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

起义的失败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北方的劲敌只余驻防山海关外的明总兵吴三桂。自成虽认识到三桂拥有重兵,事关边防,但失于轻敌,仅派降将、权将军唐通和降官、兵政府侍郎左懋第携金银锦缎前往招抚。三桂先接受招抚,后闻自成在北京向明官追饷,并闻家属被拘,遂归山海关起兵反叛,并向清军求援。自成大怒,率刘宗敏、李过东征,四月二十一日至山海关。为防三桂东退,自成出奇兵二万绕至三桂军后,自己则率大军从西面合围夹击。在吴三桂军动摇之际,清多尔衮发兵夹击。因众寡悬殊,两面受敌,农民军势渐不支,败退北京。

农民军的战败引起北京人心惶恐。明降官纷纷南逃,各地官绅地主也纷起反噬。尤其严重的是,起义军的很多将官经不起都市豪华生活的诱惑,鹜声色,贪财货,分据前明大官住宅,日趋骄奢淫逸,士卒也各身怀重货,无有斗志。斗争严峻,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形势十分不利。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自成仓卒即帝位,次日即离北京南下,经晋入陕,试图仍以陕西为基地再起。入陕后,李自成令李过、高一功拒守陕北,自己拒守西安。在清军进逼下,李过、高一功退至陕南,又沿秦楚边界,经川东至荆门、当阳南下。自成也于次年正月退出西安,自蓝田、商州经武关退守河南,又经襄阳、承天、德安(今湖北安陆)退至武昌。五月转战至湖北东南各州县。九月至九宫山(一云通山、一云通城),为地主乡团所围困。李自成牺牲,余部由刘宗敏、李过率领南下,联明御清。

 
标签: 李自成 闯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解析李自成进北京短短42天就兵败逃离的原因
    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北京城,那么进城之后的李自成又都干了些什么呢?李自成进北京李自成入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抚百姓,而是下令全城搜寻崇祯帝后,并声称死活不论,在其手下找到崇祯帝后的尸体之后,李自成又下令以贱民之礼入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竟是因为过于自大?
    李自成可谓是反明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也将反明进行到底了,在反明的过程中李自成表现的非常的英勇顽强。但在当时的民族大义之上,李自成就表现的有些怯懦,李自成的抗清只能说成是被动抗清。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后,崇祯皇帝自缢于树下,大明政权已经分崩离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生死之谜 满清与南明均未取得其首级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吃活人真相 明朝福王朱常洵竟被活炖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福王府邸里,人声鼎沸,烈焰腾腾。王府中堂广场上,烘烧着一口从洛阳郊外迎恩寺抬来的“千人锅”。巨大的铁锅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料,奇香扑鼻。熊熊烈焰中,最骇人心目的是,巨锅
  • 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大?
    历代农民起义对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破坏性也很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李自成和洪秀全起义,在一定程度上都延缓了中国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那么,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更大呢?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帝国李自成出生于1606年,死亡于16
  • 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终结局到底如何?
    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
    12-27 李自成
  • 李自成为何杀辅佐自己的功臣李岩?李岩怎么死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李岩?明末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谋士李岩,他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为起义部队赢得了民心。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
  • 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京城九门不战自降,绝望
    12-26 李自成
  • 揭秘闯王李自成兵败之谜
    李自成明末起义,一直以来都受到历史学家的高度赞扬,认为是最富有斗争性的农民起义。他最终推翻大明朝,号称拥有100万大军。但是这100万大军却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被清兵击溃。除了李自成自我的骄纵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原因?闯王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
  • 李自成兵退时掠夺故宫宝物究竟藏于何处?
    一代闯王李自成战败兵退京城时,将故宫国库中的国宝掠夺一空,意图作为日后东山再起的财力支持,其部将用了九艘大船转移国宝,也因为被盗运,国宝数据已经成为一个迷,但从元明历代官窑生产数量来分析,被掠夺国宝几十万件是可预计的。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
    12-25 李自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