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轶事:穿黄马褂炫耀海外惹出惊天绯闻

   2020-10-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比荣光的资本用来炫耀。据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对朝廷有重大功勋的元老大臣才可以赐穿黄马褂。纵观大清王朝二百多年间有此殊荣的的没有几人。而李鸿章凭着他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

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比荣光的资本用来炫耀。据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对朝廷有重大功勋的元老大臣才可以赐穿黄马褂。纵观大清王朝二百多年间有此殊荣的的没有几人。而李鸿章凭着他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功勋,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黄马褂。对此李鸿章非常珍惜,只有重大节日或者皇上召见他才舍得穿上。这次出使欧美,李鸿章觉得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是炫耀自己的最好时机,因此,李鸿章到了美国后,就一直把黄马褂穿在身上。

谁知,对东方文化毫不了解的美国人却错误认为李鸿章穿的是龙袍,而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着,所以当时美国媒体认为到访的是东方大国的中国最高领袖。当地一些颇有影响的报纸,如《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总统李鸿章到访”,甚至还刊登了“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的这个轰动全球的新闻消息。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而光绪皇帝更是为此震怒不已。

后来,当随从幕僚将此事告诉李鸿章时,李鸿章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穿着黄马褂招摇过市了。好在慈禧太后对李鸿章并无猜忌,李鸿章出访回来后慈禧并没有为难他,否则李鸿章就吃不了兜着走。当然,不知是因为李鸿章出访闹得慈禧不高兴,还是甲午战争失败受到挤压的原因,李鸿章出访回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坐冷板凳。那么,美国媒体炮制的“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这则惊天的八卦绯闻究竟是怎么出笼的?难道真的是凭着黄马褂就能将“中国总统”的桂冠戴在李鸿章的头上?

原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这样新闻信息来自于加拿大温哥华,虽然相当八卦和震撼,但是美国媒体还是如获至宝,大肆报道。报道上说,来自香港、横滨的“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了一批东方的报纸。报纸说,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已在“新发”寺庙秘密结婚。于是,1898年10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便转载了这则八卦新闻。但是,这则报道为了吸引人们眼球,便在标题上打了一个问号:《李鸿章结婚了吗?》(Has Li Hung Chang Married?)

据说,这批东方的报纸就是《中国邮报》(China Mail)。这张报纸也叫《德臣西报》(The China Mail),是香港的第二份报纸,也是香港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据说,《中国邮报》报道说,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在1898年9月22日上午成婚。随后,这对新夫妻乘火车前往天津,为了防止他人尾随,他们还将经过的铁路均予拆除。新婚夫妇们将到旅顺港欢度蜜月。这使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与愤怒之中,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的皇太后再次结婚。她在一个名叫“新发”的小寺庙中嫁给了中国最具声望的政治家李鸿章。根据这样来历不明的消息,美国《纽约时报》不仅大肆渲染“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的八卦绯闻,而且还把“中国总统”的桂冠戴在李鸿章的头上。

然而,美国《纽约时报》不久就发现这个消息只不过是八卦新闻而已。于是,就在报纸上更正说:《李鸿章没有结婚》(Li Hung Chang Not Married),并明确地指出:显然,这是一则东方玩笑。由此看来,诸如《纽约时报》这样的美国媒体报道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的八卦新闻具有历史传统并非浪得虚名。至于所谓的来自香港、横滨的“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了一批东方报纸的消息,恐怕也是只是《纽约时报》为了掩盖自己虚假报道而开的一个西方玩笑吧!

然而,美国《纽约时报》更正声明并没有阻挡西方人的根深蒂固的八卦心态。就在两年之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一直打到北京的四九城。看到义和团的土崩瓦解,以及京津一带大清军队的兵败如山倒,慈禧太后不得不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京,逃往陕西西安去了。慈禧太后虽然逃走了,但是,八国联军却不放过她。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竟然命令留守北京的李鸿章立即将慈禧太后交出来。

这个西洋鬼子为什么要李鸿章交出慈禧太后呢?其说出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原来,瓦德西一直认为慈禧太后早已就下嫁给了李鸿章。当李鸿章告诉瓦德西说慈禧太后不在什么地方的时候,瓦德西不仅不相信,而且理直气壮地拿出了所谓的证据。瓦德西拿出来证据就是两年前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李鸿章结婚了吗?》的那张报纸。原来瓦德西这个西洋鬼子一直相信这则来自美国媒体的八卦绯闻并非虚假,而是真有其事,认为慈禧太后被李鸿章金屋藏娇已经两年了。

李鸿章本来早就忘了这件曾让人自己胆战心惊的事情,当此时瓦德西拿出这张报纸时,才注意到这则报道是那么的滑稽可笑:……这对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新婚夫妻,他们将在旅顺港口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避免皇帝本人的尴尬,也是为了消除另一位政治家荣禄的愤怒,尽管皇太后慈禧曾经两次怀上过荣禄的孩子,但最终这位风韵犹存的皇太后成为了李鸿章的个人收藏品……这则无中生有的八卦报道一时让李鸿章目瞪口呆。看来,当时,李鸿章以前并没有看到过这一天《纽约时报》上的那篇八卦新闻;而瓦德西也没有看到第二天《纽约时报》上那篇以“李鸿章没有结婚”为题的更正报道。当然,瓦德西拿着《纽约时报》的八卦新闻作证据,这也说明了西方人以八卦新闻为证据、抹黑和攻击他人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对于李鸿章的不信任,瓦德西并非只有此一件事。瓦德西在自己日记中曾多次表达了对李鸿章的不信任。如他认为列强应该一起对华交涉,不能单独谈判,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李鸿章则尽量想与各国单独接触,以利用列强互不信任的心理,减少中国的赔偿。而事实上李鸿章已经成功地和俄国开始了谈判。最后虽然以12亿马克达成了赔款数额的协议,但这个数额距离瓦德西提出15到20亿马克之间的赔款还是相差甚远。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12亿马克,约合四亿五千万两白银。1902年初,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才回到北京。而此时,瓦德西早已结束了八国联军总司令的任职,回国已经半年有余了。这位嗜好八卦绯闻西洋鬼子竟没有见过慈禧太后一面。这恐怕是他在侵略中国战争的罪恶活动中最遗憾的事情了。

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全中国人民“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不仅自己接受了这个侮辱,而且也让所有中国人接受了这个侮辱。签字回来的李鸿章,悲痛欲绝,便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签订《辛丑条约》整整的两个月后,1901 年11月7日,李鸿章就病逝于北京贤良寺,终年78岁。消息传来,慈禧泪水潸然,不禁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李鸿章弥留之际,曾留有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不难看出,“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只不过是美国式的八卦新闻,但是,慈禧这位大清的皇太后对李鸿章政治上的倚重是无人能敌的。

 
标签: 李鸿章 黄马褂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