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能为关羽刮骨疗伤为何不能为曹操治病?

   2020-12-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共有两次出场,当关云长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时,华佗不请自来,在观察了关羽的伤口后,他说: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关羽回答:任汝医治。于是,华佗开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声,旁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共有两次出场,当关云长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时,华佗不请自来,在观察了关羽的伤口后,他说: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关羽回答:任汝医治。于是,华佗开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声,旁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是神态自若,虽然汗流如注却依然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谈笑奕棋至华佗手术完毕,华佗也果真是手到病除。为此,关羽很高兴地送给了华佗百两黄金的“大红包”,华佗却坚决不收,于是留下了“华佗手术不收礼”的千古美谈。

如果说上一次出场颇有几分“浪漫”,那么华佗的另一次出场却显得有几分“悲壮”。那是在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白脸曹操患头痛风疾之时,深知华佗医术不俗的曹操星夜请他入诊。华佗在了解了病情后说:病根在脑袋,需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劈开头颅,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听罢大怒,认为是华佗要加害于他,遂急令拿下,囚禁追拷,一代名医冤死狱中。杀了华佗后,曹操的病势愈重,无人能治,遂一命归西。

华佗与关羽、曹操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也就是医患之间的关系,与关羽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的,医生竭尽所能的救助,而病人则全心全力的配合,这样,治疗就得到了最佳的效果。这其中一方面是患者对医生的尊重与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医生对患者的负责与照顾。

可同样是医患关系,华佗与曹操之间却仿佛隔着一座大山。华佗的大胆提案在今天看来也的确有惊世骇俗之处,更何况疑心多多的曹操,选择对了治疗方法,但选错了治疗手段,让华佗的处境非常微妙。当然,以现代医学心理学角度分析,曹操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此类人疑心重,主观性强,过分敏感,不愿信任别人。而作为医生的华佗本应循循善诱,对这样的病人加以合适的心理引导,并说明其认知上的误期,可是他却偏偏在当面前说出了曹操担心多疑的弱点并以关云长作比:“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关羽

于是,曹操对华佗妙手回春的轶事奇闻的期许一下变成了震怒,并从开始的将信将疑变成了最后的“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于是痛下杀手,自身也与治病的良机交臂而过。而华佗因为与病人无法得到良好的沟通,又拿不出令曹操信服的诊断依据和资料,也是最终酿成悲剧的缘由。关于华佗之死,也有专家考证说其绝非是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是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而为曹操怀疑要谋害自己,终于不幸蒙难。据说,历史上华佗对自己的医生身份,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医生,在史书上归入《方技传》,绝无可能单列一传,从这个上面也可窥知一二。所以,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

华佗的机会到来是因为魏王曹操患有头痛病,后来尤甚。华佗医术出名,曹操遂“使佗专视”,华佗成为了曹操的“御医”,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表示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假以时日方可。在为曹操治疗的过程中,华佗便开始故意拖延进程,并又借口“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乃归家。而到家以后,又假辞以妻子生病,数次逾期不归。究其本意,乃是意图要挟曹操,谋取官职。

曹操屡次手书招呼,又敕令郡县发遣,但华佗却始终我行我素,直到谎言被揭穿,下狱。

从这段考证来看,作为一个医生,把为病人治病当作一个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华佗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是可称为无良医生。医学和医术本身具有极强的道德属性,《论语·子路》中指出“人无恒,不可作巫医。”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厚德,就不可以做医生。由此可见,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既是一种具有较强道德价值的“信托”关系,又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法律意义的“契约”关系。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医德的重要以及良好的沟通都应该是医患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中要条件,从华佗的遭遇中,我们也可看出医患关系不仅要求医生有过人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满意,得到患者的信任、配合与支持都是医疗纠纷中的关键点,而患者对医生的理解、接纳与合作更是减少双方隔阂的关键。

所以,在我们不停探讨体制与改革在医患关系中产生的作用之时,不妨先静下心来想想人的因素……

 
标签: 三国 曹操 关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