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在明代是如何维护中国海权的?

   2020-12-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民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于是,东南沿海一带,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海商武装集团。这些海商集团较之以往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

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民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

于是,东南沿海一带,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海商武装集团。这些海商集团较之以往的倭寇大有改观,他们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和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分享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和经济全球化利润。朝廷不知新大陆,不知银子来路,可他们知道;朝廷靠“澳门—马尼拉”航线经西班牙人做转口贸易,他们却走东洋下西洋做自由贸易。正是出于对自由贸易的需求,他们懂得了海权的重要。

海商要赚钱,就要维护中国海权,其中,最有名的是郑氏集团。

当荷兰东印度公司——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商—军事复合体”横行中国海时,它遭遇了郑氏集团,两个“海商—军事复合体”开战了。最著名的一战,便是1633年的金门料罗湾海战,这一战,打出了一位绝世英雄郑芝龙。

郑氏集团领袖郑芝龙,原名一官,闽南泉州人,海商出身。从澳门起步,他到过马尼拉和日本,会葡萄牙文,还懂卢西塔尼亚语,即犹太—葡萄牙语,为葡国犹太人秘密用语。受西方文化熏陶,入天主教,取教名贾斯帕,另名尼古拉。他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做过“通事”——翻译,参与过荷兰人劫掠中国商船。但荷兰人却没有想到,就是他们身边这名不起眼的“通事”,被他们称作“尼古拉一官”的人,有一天会颠覆了他们在“中国海”的霸权。

一官兴起以后,不但成了荷兰人的对手,还被朝廷视为“倭寇”,邀荷兰人一起来剿他。没想到,被他打得全军覆没,不得已,清朝才招安他去做了“海防游击”,让他平靖海疆。这样一来,郑氏集团武装得以雄踞海上。1633年,荷兰人出动战舰,不宣而战,突袭郑氏战船,击沉、烧毁战船二十余艘。明朝官员欲息事宁人,表示愿意赔礼,请求荷兰罢兵。可荷兰人不听,遂起兵。

郑氏应战,战于金门料罗湾。关于郑氏海战法,徐继畬提到了清人江日升写的《台湾外纪》,以为“其书虽小说,而事多实录”,其言“荷兰船坚炮猛,不能胜”,郑芝龙“乃募死士善泅者”,持斧坐船头,以小船堆燃料,浇以油,中藏火药,置引线,乘风急棹,靠近夷船,以斧钉锥于夷船,与夷船一相连,就点燃药线,然后投水凫回。不知有多少条这样的火船,冲向荷舰决一死战,“药燃火发,风又猛烈”,致使“荷兰夹板,被焚三艘,余悉遁去”。所谓“夹板”,即战船。

料罗湾海战,乃东西方命运攸关的一战,如郑氏战败,中国割地赔款,就无须等英国人来发动战争,国土沉沦就要提前两百年。这一战,使荷兰人屈服,“海上马车夫”在海上被颠覆。

从此,荷兰人放弃了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的企图,转而承认郑氏集团海权。荷属东印度公司与郑氏达成协议,开始向郑氏纳贡,海船在澳门、马尼拉、厦门、台湾、日本各港口间行驶,都须持有郑氏令旗,否则一律禁止。郑氏向往来海船征税,“每舶税三千金,岁入千万计”。

不是一代王朝,而是一介海商,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海权时代。荷兰人纳税以后,成为郑氏朋友,获得了进入“中国海”的自由。他们向郑氏朝贡,有一次故意献了王杖一枝,金冠一顶,以引诱他自立王朝。但郑氏时代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清军就入关了。南明王朝一支逃到福建,倚郑氏为长城,清军随之而南下,也向郑氏招安,郑芝龙待价而沽,终于投靠清朝。

内忧外患,中国民间海权新时代的代表,便由郑芝龙转向郑成功了。

郑成功的梦想被人遗忘了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老子降清,儿子起兵!从沿海入长江,兵临南京与清对峙,东南半壁为之一振,江南一隅突现光明,无奈师老兵顿,败归厦门。刚好“荷兰通事何斌负逋税逃内地,献谋取台湾”,这位何斌先生,原是郑芝龙部下,随郑氏到台湾,便留在台湾学荷兰语,做了荷兰通事。据说,荷兰人让他去收税,他拿了税银,就跑到内地来找郑成功了,劝郑成功先取台湾,再图中原。

郑成功因收复国土一时无望,便听取何斌建议,先来收复中国海权。

我们知道,明万历年间,西班牙人曾屠杀过华侨,而当郑氏令旗通行于中国海时,谁敢屠杀华侨?明末清初,郑芝龙在扶明与降清之间游离,放松了对海权的监理,于是西班牙人乘机再次屠杀华侨,这次又屠杀了约三万人。须知,华侨势力是中国民间海权的一部分,华侨势力增长,就意味着中国民间海权扩张。郑氏时代,中国民间海权的基础,不光在东南沿海,更分布在南洋一带。

郑成功从台湾岛上驱逐了荷兰人,接着就派使者到吕宋(今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屠杀罪行,并广告华侨,联络各地甲必丹——华侨首领,断绝同吕宋贸易,同时调动军队,准备攻取吕宋;意图先占台湾,再取吕宋,继而夺取噶罗巴(今爪哇),控制台湾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然后联合日本,光复中华。可怜兵马未动,英雄先崩,这样一个伟大的海权之梦,惜未“成功”。郑成功之子郑经,强撑台湾孤岛,处于满清王朝与西方列强的合围中。

郑成功之梦如能“成功”,那就不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且以海权光大中华,使中国早在17世纪便转型为一个伟大的海权国家了。惜其梦想随他而逝,没有继承下来。如今我们说起他,只说他有收复台湾的伟业,而他建立中国海权的伟大梦想——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竟然被人遗忘。

萧一山推崇他,在《清史大纲》中,把他作为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第一人,其“民族革命之酝酿”一章开篇就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大书特书的,就是郑成功。”

萧氏推崇他有三点,一是光复运动领袖,这还是中国传统里的人物,如岳飞等人;二是收复台湾英雄,这就不光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了,他不但使光复运动有了根据地,还改变了世界大格局,荷兰从此衰落下去;三是民族革命先驱,他反清、反帝,在东方高举民族主义大旗。

郑氏信心满满,坦言:“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余裕。”人言其居海外一岛,养精兵十万,战舰数千,以“通洋裕国”,而财用不匮。且以洪门深入内地,遍植会党,布下星星之火,此伏彼起,渐成燎原之势。辛亥革命,非从天降,其来有自矣。清朝禁海迁界,内迁渔民,以困郑氏,反使郑氏独操通洋之利,“中国各货,海外人皆仰资郑氏”,郑氏因之而“财用益饶”。

遗憾的是,这个在航海和自由贸易中成长起来的“海商—军事复合体”,虽然有足够的资本和武装力量,却没能以海上力量立国,没有像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样,走在如麦尼尔所说的资本主义道路上,向民主共和国远航。而是背道而驰,走向以王权自立。共和国兴起,要靠自由贸易和保护自由贸易的武力,还要从自由贸易里发展出自由主义,没有自由主义,郑氏集团走不出王权樊篱。

清帝拒绝与英国贸易的根源

对于民间海权,清朝视为大患,满人占有国土,尚未拥有海权,南明退到海边,中国以民间海权抗争。欲灭民间海权,清朝不择手段,海禁以外,更厉行迁界。康熙年间,三次迁界,从山东到广东,沿海居民都被迁走,寸板不许下水,片物不许越界,违者杀无赦。刚好西班牙人屠杀华侨,这在清王朝看来便是天随人愿,助它消灭中国民间海权。须知,此时清朝,其身份还是异族入侵者,它在江南对国人的屠杀,一点不亚于西方海盗屠杀华侨。当国人的抗争被清军压缩在东南沿海及西南一隅时,它比西方海盗更急于扼杀中国民间海权,以斩断反清复明之根。

荷兰人盘踞台湾30多年,被郑成功一举夺取,其恼怒自不待言。还在被围困时,荷兰人就请求清军救援,被撵出台湾后,仍派舰队驶抵闽洋,以清荷联军,先夺金、厦,再取台湾。但荷兰再也不能恢复它在中国海的霸权。

荷兰立国,以东印度公司为支柱,该公司曾经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两条财路,一以台湾控制台湾海峡,一以噶罗巴控制马六甲海峡。郑成功收复台湾,使荷兰失去台湾海峡,断了一条财路;英国人占领新加坡,又夺走了马六甲海峡——这两条财路一断,荷兰就衰落了,其海权从东到西被英国一一夺去。本来,荷兰与清朝有约,联合攻打台湾,打下台湾后,清朝仍将台湾交给荷兰。荷兰助清军攻克台湾,却无力来讨要,因为蒸蒸日上的英国人又在大西洋把荷兰打败了。

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欧洲时,乘船经过香港和新加坡,专门上去考察了一番,对英荷两国治理殖民地做了比较。他说,荷兰踞南洋各港口,“专事苛敛,以济国用”,而英国却“以本地之财,济本地之用”。以英国在印度和澳大利亚为例,每年收入逾万万,都没有拿到英国去,而是用来建设本地,“使其人民共之,故无怨者”。因而,“苏门答腊各小国,乐以其地献之英人”。又说,荷兰连个苏门答腊都搞不定,看来是大势已去了,较之英国搞定印度,差得很远。其实英国赋敛繁重,十倍于中国,然而其民无怨,何也?走向世界,遍设港口,广开财路,为民致富,与民同利也。

郭嵩焘还有一个发现:英国人得到华侨拥护。当年,郑氏驱逐荷兰,令旗行于南洋,华侨闻风响应。而英国,亦正与荷兰人争夺海权,从西洋打到东洋,当然要支持郑氏集团。据说,郑芝龙在金门料罗湾海战中就用了全新的英国大炮,其战法亦与英国海军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相似。郑氏亡,但华侨仍在,便转而支持英国。乾隆年间,荷兰人在噶罗巴对华侨大屠杀,酿成“红溪惨案”,乾隆帝并未谴责荷兰人,反而说死难华侨是“天朝弃民”,还一如既往与荷兰人通商。

请注意,还是这位乾隆帝,他以天朝的傲慢拒绝了马嘎尔尼,看似面子问题,实有算老账的意思。到了嘉庆帝,英国又派使者,这位嘉庆帝,不仅傲慢,而且无礼,还格外小气,气歪了英国人的鼻子。清朝皇帝为什么一而再地拒绝与英国贸易?究其根源在此。

道光帝时,发生英清战争,英舰北上,进军路线竟与郑氏北伐一致。

荷兰屠杀华侨,实与清朝联手。清朝知祸患在海洋,但其视野所及,并非西方列强,而是中国民间海权,因为明末反清运动的动力就来自海上,后来孙中山革命也发动于海上。当时,满人与西方列强一样,都是入侵者,满人来抢国土,列强来夺海洋,面对这样两个入侵者,中国民间奋起为海权而战。

可以说,中国民间海权,是近代以来共和国兴起的根源,“反帝、反封建”亦由此发端。

 
标签: 明朝 郑成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