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原配于氏 被四名女官压着当“皇后”

   2020-09-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世凯的原配于氏,是河南沈丘人于鳌的女儿。于家在当地田宅广阔,号称是挂过“双千顷牌”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土豪。袁世凯17岁正是壮小伙子的时候在老家河南把于氏娶进门。我想,当时袁世凯虽然不用像今天这样想方设法“拚岳父”,但脸上应该还是很有光彩的

袁世凯的原配于氏,是河南沈丘人于鳌的女儿。于家在当地田宅广阔,号称是挂过“双千顷牌”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土豪。袁世凯17岁正是壮小伙子的时候在老家河南把于氏娶进门。我想,当时袁世凯虽然不用像今天这样想方设法“拚岳父”,但脸上应该还是很有光彩的。不过,大家都知道,于氏粗识文字,略通礼法,但过门后跟袁世凯的关系却很一般。第二年春,于氏为老袁生下嫡长子袁克定后,就开始了“守活寡”的生活。

如果我们追究一下造成于氏“守活寡”的原因,我说应该是于氏倔头倔脑、不会说话。有一次,老袁看到于氏腰间系着一条红色花缎子裤带,就顺嘴开玩笑说:“我看你这身打扮,就像个马班子。”那个时候,河南人把妓女称为“马班子”。“土豪”出身的于氏听后自然不乐意,立刻回嘴说:“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这里,于氏想表明自己是明媒正娶的原配,不是没有娘家的姨太太。可是,袁世凯听了又不开心了,认为于氏是在骂人不带脏字,故意揭他的短处,因为袁世凯的生母是一位姨太太。他的脸“啪哒”一下子拉了下来,从此不再和于氏同房。所以,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夫妻,嘴上说话时也要有把门的。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啊!

和现代社会家庭生活面临的问题一样:老公出息了,老婆跟不上,怎么办呢?于氏出身于河南乡间,是一个典型的“上不了台面”的旧式妇女。她平时不会梳妆打扮,不懂得“女为悦己者容”。袁世凯接任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外事活动增加。就像“共和”这种体制来自于西方一样,民国的外衣礼仪也是来自西方的。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带着夫人一起参加外交活动。谁料,在一次盛大的外交活动中,一位外国公使满面微笑、文质彬彬地伸出手来要和袁总统夫人握时,她自己窘迫得满脸通红,慌慌张张地把手缩到背后,让这位外国公使尴尬不已。“夫人外交”没有搞成,反而形成了一次“外交风波”。从那以后,于氏就很少在外事场合露面了。对了,即使露面,也不公开回答外宾的提问,而是由儿子或者女儿代行答话。她真的怕像上一次那样,再说走了嘴。这种“夫人哑外交”,大概也是民国史上罕见的。

对这位下得了厨房,上不了厅堂的朴实原配,老袁是“不干”,但礼遇上还是有加的。袁家搬进中南海后,怀仁堂延庆楼后的三进大院福禄居就划给原配于氏和嫡长子袁克定及家眷居住。老袁自己是按惯例“拜访”,每次隔个三天五天,到于氏房中小坐片刻,舌吐莲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是略聊上几句家常,然后抬屁股走人。不过,这种仪式性的表现,还是很有示范作用的——一种凸现名分的作用,一种震慑“贱妾”的作用。

特别应该表扬的是,尽管袁世凯后来家里“彩旗飘飘”有了九个妾,但还是信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传统婚姻理念,做到了家里同时“红旗不倒”,并没有与原配于氏分手。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还把实诚的原配于氏摆在了“皇后”的位置上。拥护帝制的大臣女眷由国务总理孙宝琦夫人率领着向身穿“凤袍”的“皇后娘娘”朝贺。孰料,于氏真的是实在人,就是不肯就坐受礼,对孙宝琦夫人连连推辞说:“亲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当,不必行礼!”最后,于氏是被四名女官强行“按”着,才算全了礼。看看这“皇后”当的!

估计是憋屈了一辈子的原因吧!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刚一蹬腿儿,原配于氏就大哭大嚎:“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看得出来,于氏当时还是蛮有“大奶”的责任感的。那时,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也领着众儿女跪地求请:“求娘赐死!”直到嫡长子袁克定出面相劝,才算作罢。

嗯,袁世凯的原配于氏,连闹腾丧葬都这么“传统”而没有创意!

 
标签: 民国 袁世凯 皇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物的造假手段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
    1、翡翠。只截取上面的绿块,加工成若干全绿的戒面出售。好的戒面价格也是较高的,若干戒面的价格当高于一个陈旧的翡翠大器。2、玉。旧时的方法系将欲着色的玉烤热或放在杏千水中煮热,趁热涂上颜料,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认为满意为止。3、水晶。无色水晶价
  •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1、首先,由于民国开始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瓷器色彩都比较艳丽和漂浮,用化学材料来绘制的青花普遍都看得出漂浮的样式。而民国瓷器的特点也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点是清代的祝福纹样还是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瓷器会体现出当时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民国历史揭秘 统一的国民政府为何曾想废除春节
    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废除旧历和春节的问题上,当时的政府称得上是雷厉风行。首先是频颁禁令,在旧历年到来时,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有的地方还禁止商店关门;其次是严
    12-31 民国
  • 民国29年中学训导证书现江西 涵盖12项指标
    中新网南昌7月21日电(苏路程郑剑平曾勤生)江西省新干县档案局21日消息,近日,该馆在民国档案中发现一份民国二十九(1940年)年颁发的训导证书。该证书显示:学生李毅,系江西新淦(现新干)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初中修业期满,操行成绩业经考
    12-31 民国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民国最富影星李丽为偷情报而和日军上床?
    李丽14岁在北平读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林更新的福建人,此人大李丽四岁,也在北京读书。当李丽十六岁时,和林更新在山西结婚,随后,林赴法留学,李丽蛰居山西夫家。由于遭受夫家的虐待,李逃回了北京母家。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林家派人交涉,要李丽回山西
    12-30 民国偷情
  • 揭秘民国文人的北漂生活:拿高工资不置房产
    几年前,“逃离北上广”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意思是说大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北京尤难。不过,春节过后,原先“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又“逃”回来了。京城历来居不易。这一点,凡是想在北京寻找梦想的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过去的京城,对“北漂”还有一种“住房
    12-30 民国房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