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什么善变?梁启超是不是政治投机分子

   2020-07-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时而主张君主立宪,时而呼吁民主共和,时而又倡导开明专制。他曾经拥护袁世凯,而这也是希望借助袁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时而主张君主立宪,时而呼吁民主共和,时而又倡导开明专制。他曾经拥护袁世凯,而这也是希望借助袁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从政治舞台到学术领域,他都是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他身处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其思想和主张经常变化,尤其是在戊戌变法之后,他时而主张君主立宪,时而呼吁民主共和,时而又倡导开明专制。由于梁启超思想上的波动起伏,给后人留下了“善变”的深刻印象。著名学者张朋园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享誉海内外,他在《梁启超与民国政治》这本著作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入分析了身处乱世中的梁启超政治思想之演变。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至戊戌变法前后,中国已经由于积弊太深再加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侵略,全国上下亡国情绪空前高涨。这也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寻国家积弱不振的根本原因。梁启超则认为要想变法图强,必须先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从政治上着手。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深受西方“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兴民权有两个途径:“一自上先变,一自下觉悟。”他分析了中国国情,断言“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于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最宜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因此力倡导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到辛亥革命胜利后才回国。这段时期是梁启超思想最复杂、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他认清了清末的中国局势,更坚定了中国如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就不能自强的认识。在这一时期,梁启超提出了他闻名遐迩的“破坏主义”的政治主张。 “破坏主义”的主要内容强调:只要能使国富民强,采取哪种手段都可以,尤其是以暴力革命破坏为主的方式,对中国彻底改造也是可以的。他认为,要想挽救国家的政治现状,启迪国人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就必须行“破坏主义”。

1903年,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这使梁启超备受鼓舞,又意识到剧烈的暴力革命会给社会带来的混乱,因而重拾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不过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又提出“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的君主立宪”。他认为:“由于中国的专制制度时间比较长,中国从底层民众到上层官吏都没有民主自治的能力,整体国民素质比较低,应该通过开明专制培养国民的政治能力。”他还进一步说:“凡专制者,以能专制之主体的利益为标准,谓之野蛮专制;以所专制客体的利益为标准,谓之开明专制。”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很快土崩瓦解。梁启超深刻认识到,在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实情况下,再提倡君主立宪,必然与现实不符。他认为,中国应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只有依法重建政府权威,才能够稳定社会秩序,从而推进中国改革和社会发展。当时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而这两者中以袁世凯一方的力量最为强大。因此,在选择政治势力时,梁启超就倾向于拥护掌握强大实力的袁世凯。应该看到,梁启超拥护袁世凯,也是希望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后,梁启超很快觉察到袁的称帝野心。不过在开始时,梁启超并不极力反袁。他曾劝过袁世凯,要当皇帝,当前不易操之过急,待条件成熟,再称帝不迟,但袁世凯根本不予理会。梁启超对袁完全失望,遂于1915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痛斥帝制之非,谴责袁世凯称帝是逆天而行。这样,梁启超转身就成为再造共和的英雄。

梁启超生命的终结,和他一生多变的政治主张形成一种意味深长的呼应。1928年,医生误割了他并无病变的右肾,但是他为了维护西医的声誉,曾带疾撰文,希望人们不要为了个别病例误诊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作为受害人,他肯说这样清醒的话,是颇为可贵的,失败的手术直接导致他于次年病逝。

梁启超晚年曾说:“我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即说我是国家至上主义者,我也承认。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批评,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标签: 梁启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梁启超是哪朝代 梁启超到底什么朝代
    梁启超是哪朝代 梁启超到底什么朝代
    1、梁启超是清朝的人。2、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我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3、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
  • 梁启超是怎么教育满门子女的?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选揭晓,81人当选,其中人文组的28人中,有兄弟两人梁思成、梁思永同列榜上。四十五年后的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他们的一位弟弟梁思礼又名列其中,当选院士。一门三院士,极尽荣耀,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
    12-31 梁启超
  • 梁启超一生中极为重要却无名分的女人是王桂荃
    梁启超和元配夫人李蕙仙生有3个子女长大成人,即长女思顺(令娴),次子思成,三女思庄。另外6个子女为第二夫人王桂荃所生。关于梁启超和这位夫人的关系,自始至终充满着神秘色彩,几乎现存的所有资料都对此讳莫加深,闪烁其词。对此,只有冯自由的《革命逸
    12-31 梁启超
  • 揭秘:梁启超给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另类证婚词!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份“证婚词”,便是梁启超在其爱徒、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徐
  • 梁启超是曾国藩“粉丝” 曾在家书中提及座右铭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 “不为圣贤,
  • 围园劫后密谋 康有为梁启超计划劫持慈禧太后
    “百日维新”失败之后,清政府指责康有为犯有“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的罪名,并加以通缉追捕。那么,是康有为确实策划过“围园劫后”密谋,还是清廷事后的诬陷?至今令研究者费解。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百日维新”,以光绪皇帝被囚禁南海瀛台完全
  • 1902年梁启超写神奇小说 预言辛亥革命上海世博
    “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不再过问政事,在家潜心钻研学术,著书立说。他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通宵达旦地写作,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烟酒过度,身体状况渐渐恶化,最后发展到小便带血。梁启超当时并不知道,小便带血,其实就是尿毒症的症状!1926年初,
    12-05 梁启超
  • 光绪变法失败是因看错康有为梁启超这批人?
    澳大利亚女学者叶晓青,一次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资料,偶然查到光绪帝朱笔所列的书单。时间为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书单所列图书计有:《日本宪法说明书》、《日本统计释例》、《日本宪政略论》、《译书提要》、《驻奥使馆
  • 民国知识分子竟爱武斗 梁启超曾带队拳击章太炎
    章太炎斥康派为“教匪”,后者则骂章为“陋儒”。骂架升级,竟成打架。康派一群人由梁启超带队到报馆,拳击章太炎,章也不是植物人,立即动手还击。文人相轻竟至于大打出手,亦不鲜见。所谓“猩猩之火,可以撩猿”,文人之间因轻蔑或异见而燃起的怒火,极可能
  • 名臣梁启超因“口音”官场吃亏 痛下决心学官话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虽然博学多才,却不善辞令,说话时常夹有“啊啊”的习惯语。他是广东人,说起“官话”来夹杂着许多广州口音,叫人听不懂。“戊戌变法”初期,梁启超名噪京城,光绪帝久闻其名。1898年7月3日,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依清朝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