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给刘备出过哪五个馊主意?

   2020-12-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孙权斗曹操,损兵折将,吃亏的总是孙权,刘备打曹操,没费太大力气,损兵折将的却是曹操,折掉的夏侯渊是曹操肱股。这么一

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孙权斗曹操,损兵折将,吃亏的总是孙权,刘备打曹操,没费太大力气,损兵折将的却是曹操,折掉的夏侯渊是曹操肱股。这么一看,似乎刘备是老大了!的确,此时的刘备,文有诸葛亮、法正、马良,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刘封、孟达、严颜、霍峻,又有老百姓的支持,整个大西南如云、贵、川、渝都属于他,还有汉中、荆洲这两大进可攻退可守的粮仓,还占有甘肃南、湖北西一些地方,实力确实大,如果他励精图治,是会很有一番作为的,但诸葛亮却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

诸葛亮说:“你现在可以顺天应人,即皇帝位!”刘备当然不干,诸葛亮却说:“四海有才有德者,舍死忘生事上者,皆欲攀龙附凤,你不即位,冷了将士的心,于您不利。”并大力吹捧,其他人也跟着吹嘘,让本来就沾沾自喜的刘备动了心,最后刘备称了汉中王。在中国,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时,袁术最先称帝,所以最先死。此时,刘备的实力根本不及曹操,曹操的重点不在西部,刘备之胜只是局部的胜利,算不了什么,本应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隐忍不发,就像几百年后的朱元璋一样,听从谋士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一定会成功,可诸葛亮却让他走上了一条相反的路,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巧的是,朱元璋当时也是三强之一,最后他成功了,蜀国却最先灭亡了。果然,在外边,魏吴联合起来了,这次联合有实质内容,就是达成了合力解决荆洲的协议。

称王后,要建宫殿,要纳妃,要配置太监,要分封官僚,这些都要花钱,不利于练兵积粟。果然,刘备称王后,建宫殿,置馆舍,从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处馆舍邮亭,刘备准备享受人生,料想大臣们也不会闲着,劳民伤财,苦的是百姓。刘备称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封诸葛亮为军师,法正为尚书令,魏延为汉中太守。这时的诸葛亮,虽不如五虎大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但有了一定的军权,有资料说封的是军师将军,不再是单纯的谋士了,而他在中央,离王近,信息灵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这时,诸葛亮的心思可能在搞建设,根本没想到荆洲、益洲,远隔千里,况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旦战火大开,如何相互救援?当细作将魏吴即将联合攻打荆洲的消息报到成都时,刘备问计于诸葛亮,仓促间,诸葛亮出了一个更馊的主意。

得知孙曹联合的消息,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说:“你让关羽先起兵攻打襄阳,一打,敌人就怕了,自然联合不起来了。”这明显是个馊主意,他们也太不把孙权、曹操当干部了,那孙权、曹操都身经百战,手下战将如云,他们一联合,就是刘备倾巢而出,他们也不怕,而关羽只有三郡之地,即使全民皆兵,又能把他们怎样?现在的人们把他当神,可活着的时候分明是个常人,与他打交道的人很多,了解他的大有人在。当年他们不按一对一的游戏规则,而是同张飞一起围攻吕布,还是稍落下风,最后刘备也上了,吕布才走。可吕布照样被曹操所杀。

刘备称王后,身边是女人、太监,以及一批阿谀奉迎之徒,也有点糊涂了,居然采纳了诸葛亮的这一建议,那关羽本是一介武夫,又被诸葛亮吹捧,更加自高自大、趾高气扬,真的就孤军战群雄了,他离开经营多年的荆洲,往北打去,离西川越来越远,离曹操越来越近,但他也害怕荆洲被袭,学古人,沿路筑起峰火台,准备一有风吹草动,荆洲方向就会白天举烟,夜里举火,这样他会赶紧回老巢,但这种办法明显是不靠谱的,一者吴魏可突然袭击,致使信息传达不出,二者战争机器人一发动。不是那么容易操控和掌握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有名的大意失荆洲,实际上应该是自大失荆洲,关羽走了麦城,被孙权所杀。

其实,此时应该是守城待援,也可在外面截杀一阵。张辽守合肥,杀得江南无人不怕,连小孩夜晚都不敢哭。荆洲城十分坚固,那时又没有炸药,攻破它是很难很难的。这还是下策。中策是关羽往上攻,刘备往下攻,拿下巴陵郡、彝陵城,将荆洲、益洲连成一片,集中力量打孙权的这两个孤城。这些地方远离江东大本营,当年没打,是因为孙刘联合,现在撕破了脸,正好拿下这个肉中刺,就像荆洲是周瑜的眼中钉一样,何况打孙权比打曹操容易。上策当然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孙曹联合,继续孙刘联合,这可是诸葛亮的强项,不知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着,也许是刘备称王后,工作千头万绪,或许还有反对派,他焦头烂额,顾不上外围了,但这也是刘备称王惹的祸。可以说,从这个主意一出,关羽便踏上了不归路,他只看到刘备北伐成功,没看到孙权两次北伐的失败,何况现在人家是孙曹联合,而自己只区区几万人马。

当然,在他北伐之初,也打过一些胜仗,如拿下了襄阳城,只是没拿下隔着汉江的樊城,还通过决堤放水,彻底打垮了于禁的部队,就是所谓水淹七军。但那是有原因的,一者魏将没想到他敢孤军深入,刚开始放松了警惕,二者他利用了大水,北方兵不习水战,三者主帅于禁与先锋庞德有矛盾,四者主帅于禁多年屯田,没有打仗的经验,但关羽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重伤也不下战场,他太刚愎自用了,徐晃明明攻破了他的不少小寨,他还不当 回事,认为他的大寨安全,认为徐晃奈何不了他,直到一交手,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也知道了自己几斤几两了,但悔之晚矣,直到不归之路的到来。这里,诸葛亮是出了个下下策的主意。现在也有人看出了这个问题,说也许是他们故意让关羽死,害怕他不好驾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我觉得不对,关羽总比不上周瑜,周瑜是大都督,也没翻出几朵浪花,关羽在西川没有势力,怎么会尾大去不掉?何况西蜀并不是只损失了一个关羽,还白白损失了几万精兵,又丢失了兵家必争之地—荆洲,那可是进攻中原最好的跳板啊!

因为廖化到上庸搬过救兵,孟达分析了各种形势,劝刘封不出兵,上庸没出兵,在诸葛亮那里,就成了关羽之死的主因。其实,关羽被围时,只有五六百人了,且多数都带了伤,那麦城又小得可怜,攻破它不会费太大力,东吴是攻破过皖城的,当时甘宁爬上城墙,一铁链打死太守朱光,之所以没攻麦城,是放关羽出逃,然后在路上解决,这样更不费力。吕蒙就对孙权说过:“现在关羽就算有冲天之翅,也飞不出我们的天罗地网了!”假若上庸兵来,也会被一一解决,因为上庸兵少,到荆洲方向要经过不少偏僻小路,到处都可以埋伏,魏吴准备充分,决不是吃干饭的,反观西蜀方面,上庸都没有准备,其他地方更不会准备了。所以说,不论救不救,关羽都得死。当然,救是应该救的,救不了是能力问题,不救是态度问题。现在,上庸没出兵,被诸葛亮看成是关羽之死的主要原因,总不能将责任算到自己或刘备身上吧。于是,采用严刑峻法的诸葛亮,找到了名正言顺的替罪羊,他给刘备出主意说:“先将刘封与孟达调开,再一个一个杀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孟达的一个姓彭的朋友得到了这个消息,准备联络马超造反,他同时也是马超的朋友,哪知马超一生经历了太多坎坷,此时已随遇而安,不敢有非份之想,他出卖了姓彭的,姓彭的被杀了,十分聪明的孟达就感觉到了危险,后来,调刘封守绵竹的命令一下达,孟达就知道大事不好,不出他之所料,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五十余骑,投降了魏国新主曹丕。因为孟达是文武全才,曹丕对他很好,经常同他一起吟诗作画,后来孟达被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守襄阳,兼任新城太守,其地位之高,让不少魏国的元老重臣都嫉妒不已。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孟达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当孟达投降曹丕的消息传到刘备处时,刘备大怒,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说:“你让刘封攻打孟达,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杀死孟达,除了一害,杀不死,必来成都,再杀刘封不迟。”这不仅是一个馊主意,还是一个臭主意,因为最后结果是:除白白损失了五万蜀兵外,上庸也被魏国夺去了。

刘封不得不执行刘备的命令,带着绵竹、上庸的五万骑兵,深入敌境,到襄阳攻打孟达,此时的诸葛亮,将打仗当儿戏,当初没接应关羽,现在更不会接应刘封。两军交战前,孟达对刘封说:“你义父称王后,不是以前的刘备了,他有点昏庸,诸葛亮又冷酷无情,你回去后决没有好果子吃,不如投降曹魏。”刘封大骂孟达不止,斩了来使,带着气愤,猛攻孟达,孟达打不过,但这里毕竟是人家的地盘,在徐晃、夏侯尚的支持下,刘封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回上庸,哪知上庸守将已降魏了,又来夹攻刘封,刘封只剩下百余骑,灰溜溜的到了成都,哭着见了汉中王。早就听信了诸葛亮的汉中王,并不刘封其解释,杀了刘封,后来他听说刘封毁书斩使,又后悔不已。称王后的刘备,接连打了两个败仗,先丢了荆洲,现在又丢了上庸,只有两川之地了,走上了下坡路,也走下了神坛,为了鼓舞士气,诸葛亮又给刘备出了一个馊主意。

第五个馊主意是让刘备称皇帝。刘备不干,诸葛亮就装病,刘备出身于贫苦阶层,儿子一个叫封,一个叫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内心何尝不想称帝呢,于是,他假装拗不过众大臣,当了皇帝。封诸葛亮为丞相。由于皇帝常居内宫,这时的诸葛亮,常代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地位更高了,已在赵云等之上。这也是一个馊主意:当了皇帝,众人山呼万岁,派头更足,排场更大,处在歌舞升平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歌功颂德、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的人更多,因此更难听到真话,更难作出正确的判断。果然,当蜀国练兵积粟有了一点效果后,刘备回想到当初,他能独立战胜曹操,吞并汉中这一丰功伟绩,头脑发热了,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便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准备吞并东吴。由于有张飞的支持下,赵云等苦谏也不听,刘备还拿出了皇帝的威风,众大臣不得不闭口。诸葛亮不是敢于力谏的人,他叹息着说:“要是法正活着就好了,法正的话,皇帝一定听得进去!”

 
标签: 三国 刘备 诸葛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