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简介 奸雄袁世凯如何玩弄清廷于股掌之间

   2020-09-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世凯被赶出北京后,并没有回到老家河南项城,因为庚子年袁世凯在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因严厉剿杀义和团而遭到朝廷大臣的弹劾,结果袁世凯把他的长兄、时任营官的袁世敦拿出来顶罪,结果本已是候补知府的袁世敦,其大好仕途便被袁世凯毁于一旦。袁世敦灰头土脸

袁世凯被赶出北京后,并没有回到老家河南项城,因为庚子年袁世凯在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因严厉剿杀义和团而遭到朝廷大臣的弹劾,结果袁世凯把他的长兄、时任营官的袁世敦拿出来顶罪,结果本已是候补知府的袁世敦,其大好仕途便被袁世凯毁于一旦。

袁世敦灰头土脸地回到项城老家后,不免含恨在心。数年后,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去世,但袁世凯希望将生母葬入祖茔正穴的要求却被身为族长的袁世敦(原配所出)坚决拒绝,理由是庶母不得葬入正穴。袁世敦之所以不给当时已是朝廷红人的弟弟面子,表面上看起来是维护族规、嫡庶之别,但真正原因恐怕还是当年旧事,袁世敦明摆着就是要让这个坏他前途的弟弟难堪,以出自己胸中的一口恶气。由此,袁家兄弟彻底闹翻。袁世凯一怒之下,发誓再也不回项城老家。可如今北京容不下他,老家又不好意思回,袁世凯后来只好在河南彰德的洹水北岸买了一座宅院,在此安身隐居。

归隐期间的袁世凯,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清早出去散散步,随后与亲戚朋友下下棋;要不就是和一些来访的文人墨客诗酒吟唱,打发落寞的时光。当时的《东方杂志》上曾刊登了一副著名的“披蓑垂钓图”,袁世凯以此来表示自己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取意。不过,从那幅图上看,袁世凯虽然头戴斗笠,手执钓竿,看似闭目养神,似有决裂于仕途之象;但其凝望沉思,又隐隐作姜太公钓鱼之状。事实上,“退隐”后的袁世凯貌似与世无争,流连于山水之间,但实际上却时刻注视着北京的动向。在袁世凯居室的不远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房间,这便是宅院中最现代、也是最为核心的一个地方:电报处。在离开京城时,袁世凯特意带回来了一个小电台,其用意不言而喻。通过电报处,袁世凯的亲朋故旧、北洋军的部属将领、还有他从前安插在政要部门的心腹爪牙,都能及时与他保持紧密联系,并向他报告外界一切巨细信息。通过这个渠道,袁世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身不在朝但一切尽在掌握。

据说,袁世凯也曾一度耐不住寂寞,请了当地一个有名的瞎子给他算命,瞎子告诉他说,到辛亥八月节,官星就动了。等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后,机会真的来了。果不其然,武昌义旗一起,山西、湖南等省便纷纷响应,其他各省督抚的警报也如同雪花般直飞朝廷,要求增派军队,以防不测。摄政王载沣接到那些警报后,一下子就变得手足无措,只得慌忙召集内阁的一班大臣前来商议。皇族内阁的这些人,老的老,少的少,没事的时候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要动真格了,这下倒好,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看到这般景象,摄政王载沣气得是手脚冰冷,几乎要掉下泪来。

庆亲王奕劻资格最老,不得不出来打破这尴尬的沉默。老庆说,要保荐一个人,一定可以把革命党搞定。老庆不说则罢,一说便说到了载沣的痛脚上——你说他保的这人是谁?岂不正是那位被赶回老家的袁世凯?载沣在听了老庆的话后,沉默良久,嘿然不答。老庆在一边着急了,说:“要不用袁世凯的话,就怕大清要完了。”

听到“完了”二字,载沣不免一个激灵。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也只得厚着脸皮派人去请袁世凯。三天后,奕劻的亲笔信便送到了洹上村,开出的价码是请袁世凯出任湖广总督。说句实话,小小的湖广总督对袁世凯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要知道,袁世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了,这小小的湖广总督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按袁世凯的要价,至少也应该是数年前他应得的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呢。

于是,袁世凯摆足了架子,说自己“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并以最近“交秋骤寒,又发痰喘作烧旧症,益以头眩心悸,思虑恍惚”为由,拒绝了清廷的开价。袁世凯的借口可谓是冠冕堂皇:当年你载沣不就是以“足疾”为名将我赶出京城的吗?好,现在就给你来个“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先出了胸中这口恶气再说。袁世凯是可以不急,但清廷这边就不行了,摄政王载沣环顾左右,军咨大臣载涛,海军大臣载洵,自己的两个弟弟都是少年亲贵,哪有能力收拾当前的局面。至于受命前去平叛的陆军大臣荫昌,他虽然曾经留学德国,好歹算是懂得一点军事,但他却从来没有指挥过军队,更别说打过仗了。

据说,荫昌领旨率军前往湖北时,他身穿长袍马褂,脚上却蹬着军用长靴,简直就是个“三不像”。这时,旁边有人向他恭贺大任,荫昌眉头一皱,道:“嗐!庆贺个啥,我手下一个兵都没有,朝廷让我去湖北督师作战,您说我这倒是用拳打啊,还是用脚踢呀?”荫昌还算有先见之明,北洋军大都是袁世凯的旧部:统领冯国璋就不用说了,下辖第六镇的统制李纯、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第四镇第八协协统陈光远,一个个都不肯用命,荫昌这光杆司令哪里指挥得动。

在军情急如星火的情况下,载沣也只好派出袁世凯的老友、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亲自去洹上村,看看袁世凯葫芦里到底要什么价。袁世凯见是熟人,也没太多废话,当下提出了“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指挥水陆各军的兵权”等六点要求,不然绝不出山。清廷无奈之下,只能全盘接受六点要求,袁世凯才勉勉强强地从河南彰德出发,前往湖北督师。袁世凯出马,北洋军的表现果然大不一样,很快便攻下汉口。随后,袁世凯又返回北京,组建了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新内阁,正当清廷盼望着袁世凯能尽快剿灭武汉的革命军时,袁世凯却突然不打了。在袁世凯看来,当时的局势已经不仅仅是武汉一地的问题,而是各省分崩离析的大势;即使能剿灭了武汉的革命军,但其他省份的革命党又如何对付?何况,袁世凯心里也清楚,清廷对他并不信任,一旦渡过难关,自己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如今天赐良机,他也得为自己打算打算。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百炼成钢,精敏老成,他绝不会轻易听从清廷使唤,也不会随意附和革命党的意愿。他要做的,是凭借手里的北洋军从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军来要挟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势力来威胁革命军,连哄带吓,既打又拉,将革命军和清廷玩弄于股掌之间。据说,当时袁世凯曾给他的幕僚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各位,你们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200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闹革命的,都是些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闹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我今天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已经松动了,大树不久也就会拔出来的。”

在汉口被攻下之后,袁世凯派出了亲信蔡廷干前往武昌与革命党人进行试探,但因为双方立场差异太大,谈判久久不见成效,袁世凯决定再采取军事行动,以挫败革命军的士气。随后,北洋军向汉阳发起猛攻,并很快攻下。正当前军指挥冯国璋打算乘胜将武昌一举拿下时,袁世凯却命令暂时停战,这就让冯国璋没法理解了。于是,冯国璋一边给袁世凯发电报,说“武昌唾手可得、机不可失”,一边又下令继续炮击武昌,并无放弃进攻的表示。

袁世凯得知后勃然大怒,随后连发七道电报,严令冯国璋立刻停止进攻。为了防止冯国璋坏了自己的好事,袁世凯随后将其调回北京,委派另一名亲信段祺瑞为前敌指挥。说来说去,冯国璋毕竟只是个军人,他不懂得政治上的这么多道道,更不懂得他的袁主帅其实是在清廷和革命党之间进行平衡和博弈。果不其然,袁世凯最终用高超的政治技巧,不费一兵一卒便将那些皇族亲贵包括摄政王载沣在内一并扫地出门,赶出朝廷,最后又诱迫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最终结束了清朝200多年的历史。

 
标签: 民国 袁世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物的造假手段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
    1、翡翠。只截取上面的绿块,加工成若干全绿的戒面出售。好的戒面价格也是较高的,若干戒面的价格当高于一个陈旧的翡翠大器。2、玉。旧时的方法系将欲着色的玉烤热或放在杏千水中煮热,趁热涂上颜料,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认为满意为止。3、水晶。无色水晶价
  •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1、首先,由于民国开始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瓷器色彩都比较艳丽和漂浮,用化学材料来绘制的青花普遍都看得出漂浮的样式。而民国瓷器的特点也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点是清代的祝福纹样还是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瓷器会体现出当时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民国历史揭秘 统一的国民政府为何曾想废除春节
    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废除旧历和春节的问题上,当时的政府称得上是雷厉风行。首先是频颁禁令,在旧历年到来时,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有的地方还禁止商店关门;其次是严
    12-31 民国
  • 民国29年中学训导证书现江西 涵盖12项指标
    中新网南昌7月21日电(苏路程郑剑平曾勤生)江西省新干县档案局21日消息,近日,该馆在民国档案中发现一份民国二十九(1940年)年颁发的训导证书。该证书显示:学生李毅,系江西新淦(现新干)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初中修业期满,操行成绩业经考
    12-31 民国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民国最富影星李丽为偷情报而和日军上床?
    李丽14岁在北平读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林更新的福建人,此人大李丽四岁,也在北京读书。当李丽十六岁时,和林更新在山西结婚,随后,林赴法留学,李丽蛰居山西夫家。由于遭受夫家的虐待,李逃回了北京母家。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林家派人交涉,要李丽回山西
    12-30 民国偷情
  • 揭秘民国文人的北漂生活:拿高工资不置房产
    几年前,“逃离北上广”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意思是说大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北京尤难。不过,春节过后,原先“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又“逃”回来了。京城历来居不易。这一点,凡是想在北京寻找梦想的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过去的京城,对“北漂”还有一种“住房
    12-30 民国房产
点击排行